蕅益大师见闻录(古今对照)
(2022-12-12 10:08:03)分类: 因果轮回 |
蕅益大师见闻录(古今对照)
古吴沙门智旭随笔
卍新纂续藏经 第八十八册〔史传部〕 No. 1641《见闻录》
蕅益大师(1599-1655),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明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初学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著作后,取论烧掉,后来出家,入径山参禅,融会性相二宗,扶戒律,修净土,着净土十要,作愿文,及求生净土偈,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见闻一
楚中有一书生,心地正直。正好冥府第七殿缺主事的人,天帝命他暂时代理。每隔几天,他就进入冥间处理事务,只是坐在那里检阅档案,不用签字判决。根据他们自己做人时的行为造业不同,罪罚与福报自然就区分了。每次他看到有人自己上刀山剑树时,就叫左右的侍从去救,越救越要上,竟然救不了。有一天他阅读档案,看到他的妻子有一款罪的记录,说:“偷邻居一只鸡,连鸡毛重一斤十二两。”(古时十六两为一斤)于是折起那页作记号。回到阳间问他的妻子有没有偷鸡,妻子还要抵赖,他就把冥间见到的对质,妻子才承认说:“邻居的鸡吃了她晒的食物,她失手打死了鸡。害怕邻妇凶狠骂人,所以藏起来不敢说。”于是取出鸡来秤,斤两一点不差,夫妻相对很惊异,然后把死鸡按价赔偿还给邻居。不久他又进入冥间,检阅原来的档案,折页的痕迹依旧,而罪款记录已无踪影了。(江西养智禅人说)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七殿,上帝命暂主之。每隔数日,则入冥理事,但正坐简阅文簿,不劳签判,而随彼前人行业,罪福异趣。每见有自上刀山剑树者,辄使左右救之,愈救愈上,竟莫能挽也。一日阅簿,见其妻有一罪款,云:“盗邻鸡一只,连毛重一斤十二两。”遂折而识之,回阳诘问其妻。妻尚抵谩,彼述冥间所见质之,乃首曰:“邻鸡食所晒物,失手误打令死。惧邻妇诟厉,故尚藏未发耳。”因取出秤之,斤两不爽,相对惊异,遂以死鸡并价偿谢邻人。未几复入冥,简视前簿,折痕如故,而罪款已无影迹矣。(江西养智禅人说)
见闻二
乙卯年科举考试,浙江省乡试的解元冯铨,因会试入京城。有一老人,只生有两个女儿,景仰冯铨是名士,托负他照顾。冯铨没考中返回,把两个女孩带到扬州,竟然暗中卖给娼家。媒人来领取两个女孩时,她们骂媒人是骗子。媒人拿出冯诠亲笔文书给她们看,两个女孩惊得哭起来,于是投水死了。当夜冯诠的妻子,梦见两个头发散乱的女子从沟道进来,一鬼跟在后面,手持虎头牌,上面写有“速拿冯诠”四字,冯妻惊异而醒。没多久,冯诠平安回家,妻子相迎很高兴,冯诠问:“我没有考中,为什么很欢喜?”妻子默然不语,再三追问,妻子才述说先前的梦。冯诠正在上楼梯,听说梦后,全身发抖,从楼梯上摔下来,七窍流血,昏绝在地。家人急忙扶起把他唤醒,他就详细讲述了负心的事,说完就死了。(舟中嘉兴人说)
乙卯科,浙省解元冯铨,因会试入燕都。有一老人,只生二女,仰铨为名士也,拜而托之。铨下第归,带至扬州,竟潜卖与娼家。媒来取二女,二女诟为诬诳。媒出诠手书示之,二女惊哭,遂投水死。是夜诠妻,梦二散发女子从沟道入,一鬼从之,手持虎头牌,有“速拿冯诠”四字,惊异而醒。未几,诠安隐归家,妻相接甚欢。诠问曰:“我已下第,胡故欢甚?”妻默不言,再三逼问,乃述前梦。诠正经行楼上,闻说梦毕,身即战栗,从楼堕下,七窍流血,闷绝于地。家人急扶起唤醒之,乃具述负心事,言毕遂死。(舟中嘉兴人说)
见闻三
苏州秀才陆榖,曾和我一起跟寒灰、湛明等前辈学习,后来他专精禅学,很有感悟,为人更加沉静。庚午年底,陆乘小船出去办事,忽然遇到粮船上有六人借路登上他的小船,结果船翻沉了,那六人都没事,陆竟然淹死了。家属感叹他的修行没有灵验。陆托梦说:“我过去世曾因为过失害死这六人,现今偿还旧债,不是修行的错。假如不修行,果报会更重啊。”
苏州庠生陆榖,字戬夫。曩与予同参寒灰、湛明诸公,后专精禅学,颇有省发,益复沉静。庚午岁暮,乘小舟有所往。忽遇粮船上六人借登其舟,舟遂覆,六人皆无恙,榖竟溺死。家属叹其修行无灵验。乃示梦曰:“余往世曾以一方便害此六人,今偿夙债,非修行咎也。设不修行,报当更剧矣。”
见闻四
洞庭湖西山的蔡坦如居士,他的妻子很贤良,持斋念佛,放生燃灯,暗自作各种福德事,不求别人知道。后来蔡妻患病很重,对坦如说:“死本来不须要选择什么日子,但世人有俗见,认为修行人是在恶日子死的,也不好听。请为我选择好日子,明天可以吗?”回答说:“不吉。”问:“后天吉吗?”答:“也不吉。”她就说:“我不能再等下去了,今天吉吗?”回答:“今天倒是很吉。”于是吩咐取水洗澡,召集亲友念佛,端正坐着合掌往生了。
洞庭西山蔡坦如居士,妻甚贤良,持斋念佛,放生燃灯,密作众福,不求人知。既病剧,谓坦如曰:“死固不须择日,但世人俗见,谓修行人乃恶日死,亦所不便。幸为择日,明日吉乎?”答云:“不吉。”“后日吉乎?”答云:“亦不吉。”乃曰:“吾不能更待矣,今日吉乎?”答云:“今日颇吉。”因即命取水澡浴,集亲友念佛,正坐合掌而逝。
见闻五
吴江太湖滩,有一老人,生平只喜欢念佛放生,别的都不理会。每次行路时,拾取滩头的螺蛳等放入水中,虽然很麻烦也不在乎。平日遇到有卖生物类的,他就是节衣缩食也一定买来放掉,从没有退悔懈怠。忽然有一天对家人说:“我要往生西方净土了,可以召集亲友为我助念。”于是召集众人念佛,老人安然静坐往生了,异常的香味经过一夜也不散。(吴江鉴空师说)
吴江太湖滩,有一老人,生平唯喜念佛放生,别无所知。每行路时,拾滩头蛳蚬放入水中,虽极冗不顾。平日遇有生命,辄解衣割食买放,曾无退懈。忽一日谓家人曰:“吾当西逝,可集亲友送我。”因集众念佛,安然坐逝,异香经宿不散。(吴江鉴空师说)
见闻六
杭州北关的罗四,制作观世音大悲像,铸造像的镜光,有老妇送一小镜来相助。罗喜欢小镜的古雅,不舍得用暗自收藏了。第一次铸镜光,只铸成四边;第二次铸镜光,只铸成半镜;第三次铸镜光,中间缺一孔,与他收藏的古镜大小正相等。于是取出收藏的古镜投进炉子,并且说:“这次如果铸成,我就忏悔。如果还是不成,不是我的错了。”结果铸成了,于是又捐钱做礼忏法事。如今那镜在龙居永庆寺忏坛。
杭州北关罗四,造大悲像,铸镜光。有老妪以一小镜相助。罗爱其古,存之。初铸,仅成四边。二铸,仅成半镜。三铸,中缺一孔,与所留古镜大小正等。乃出所留镜投炉,且云:“此铸若成,吾当忏悔。若复不成,非吾咎矣。”铸果立就,于是复捐资礼忏。今其镜现在龙居永庆寺忏坛。
见闻七
姑苏阳山西边的王象桥,有居民夫妇,每当稻子成熟时,就在邻家田中拨取谷穗带回去自己吃。忽然有一天,去世的父母附在妻子,大骂:“你偷盗邻家的谷子,冥府却督促我拨自己田中的谷穗偿还,两手都是伤,苦痛受不了。你为什么这样害我呢?”
姑苏阳山西王象桥,有居民夫妇,每至稻熟时,辄于邻田中搣取禾穗以自益。忽一日,亡父母附于女身,大诟曰:“汝盗邻家谷,冥府乃督我搣己田中穗偿之,两手皆伤,不胜苦痛。汝何害我至此耶?”
见闻八
有一居民种菜,有邻人从根上割去一片,居民忍耐不计较。菜又重新长出来,茂盛超过平常。夜里,邻人又割去一片。居民不能再忍,痛加咒骂。这一片地所留的菜根特别多,竟然枯腐不再生长了。
见闻九
有一居民讨旧债,负债人嫌他讨债太急迫,就顶撞起来。居民含恨说:“为什么欠我的东西不肯还?我必变为毒蛇来咬!”没多久患黄病,卧病在床一年多。负债人听说居民病重,因而心想:“我本来无心拖欠他,因为他态度太恶劣,所以顶撞。现在听说他抱病,我应当偿还他。”于是准备好本钱利息,并礼物四盒去表谢意。那人很高兴,相留饮酒,喝醉了,忽然吐出一条蛇,老毛病就好了。
又一居民索陈债,负债者嫌其太迫,即口抵之。彼含恨言:“如何负我物而不肯偿?我必为毒蛇噬之!”未几患黄病,展转床席者年余。负债人闻其病笃,因念云:“我本无心负彼,因彼态太恶,故谩相抵耳。今闻其抱病,我当偿之。”乃备一本一利,并礼物四盒往谢。彼人喜甚,相留对饮。饮醉,忽吐一蛇,厥病遂愈。
见闻十
杭州的乡民有田地数亩,地界在乡里官宦祝家田中,祝凭着权势强迫占有。乡民无处去告,发誓来生作蛇报仇,于是得重病,叫工匠作棺材,留一孔洞。工匠问知原故,就转告了祝。祝听了悔悟,把乡民抬到他家,还给乡民田契,并补给养病的费用。乡民感动哭泣,就吐出一蛇,霍然起身走回家去了。(王元建居士亲知其事)
杭州乡民有田数亩,界在祝乡宦田中,祝以势力迫取之。民无可诉,誓来生作蛇相螫,遂得重病,命匠作棺,留一孔穴。匠问知其故,以白于祝。祝悔悟,舆民至家,还其田契,并与养病之资。民感泣,即吐出一蛇,霍然起走还家。(王元建居士亲知其事)
见闻十一
杭州于行素的妻子,患重病三年多,看趋势必死。一天夜里梦见彩云拥着菩萨到他的庭院里,欢喜惊醒。这时云栖(莲池)大师来到城里,于带着所有眷属,坚持请求大师光临自己家。大师指示先作经忏道场四天,到最后一天才去他家。病人看到大师来恍如梦中所见一样,于是病好了。
杭州于行素妻,重病三载有余,势在必死。一夜梦彩云拥菩萨到其庭,欢喜惊醒。适值云栖大师到城,于率诸眷属,固求大师光临。师命先作经忏道场四日,至末日乃往焉。病者恍如梦中所见,遂愈。
见闻十二
天启初年,吴江的桑叶特别贵。有居民养蚕好几筐,因此合计成茧后所得的利润,不如卖桑叶赚得多,于是埋掉蚕,运载桑叶到湖州贩卖。船过太湖时,有大鲤鱼跳入船中,居民得到就藏在头舱。到了桑叶店,店主人见桑叶上有血,盘问原故,回答说:“这是鱼血,鱼还在头舱里。”取来看看,竟俨然是一人头。大家都很惊骇,更加追问他,回答说:“实在没有别的原因,我自己埋蚕卖桑叶,想多赚利润罢了。”因而同众人到埋蚕的地方,挖开查看,又发现一死尸,与头正好相符合,就报告官府,竟然判处死罪。嗟乎!因业报成为蚕,就不免有被煮茧的苦,也很惨了。何况为了微小的利润而活埋,使蚕不得活尽一期的生命,人的良心安在?难免报应来得太快了。
天启初年,吴江桑叶大贵。有居民养蚕数筐,因计成茧所得之利,不如卖叶利多,遂埋蚕,载叶至湖州鬻之。舟过太湖,有大鲤跃入舟中,民取而藏之头舱。既至叶店,主人见叶上有血,诘问其故。答曰:“此鱼血也,鱼尚在头舱。”试取看之,则俨然一人头矣。共相惊骇,更迫问之,答曰:“实无他故,我自埋蚕卖叶,欲多取利耳。”因同众人至埋蚕处,掘地视之,复得一死尸,与头相合。乃鸣于官,竟拟死罪。嗟乎!业报为蚕,不免煮茧之苦,亦甚惨矣。况为微利而活埋之,并使不得尽一期之生,人心安在?宜其报应之甚速也。
见闻十三
我的母舅金赤城当官住守赣州,因朝见皇帝回家。夏天感染疟疾,靠着桌案小睡。梦到官署差人环列他左边,出家的人环列他右边。有一老人说:“你本来是从出家中来的,如今能回头再向这条道吗?能的话还可以送你老母亲的终,不能的话老母反送你的终了。”舅因而想到:“我母亲已经八十四岁了,怎么能反让她送我呢?”随即应声说:“我要回头。”话声未落,差人就散去,于是随着僧人唱梵呗而行。忽然动了孤寂的感受,悲悔而醒。后来在阳山墓庐,对我言说。但因做官的情绪很热烈,仍到赣州上任。不久升兖东兵道,回家来病了三、四天就去世,竟然使八十多岁的老母泪眼哭干了。呜呼!蝇头蜗角那么大的一点利益,就迷人心志到这种程度。世出和世间,两边都辜负堕落了。也可为正在做官的人作个永远的借鉴吧。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症,隐几假寐。梦公署役人环列其左,出家缁流环列其右。复一老人语曰:“若本从出家中来,今能回头仍向此道乎?能则尚可送汝老母,不能则老母反送汝矣。”舅因思吾母已年八十有四,岂当反令其送我耶?即应声曰:“我当回头。”声未讫,役人遂散,乃随缁众梵呗而行。忽动孤寂之感,悲悔而醒。异时在阳山墓庐,为余言之。但以宦情甚热,仍莅赣州。未几升兖东兵道,归家病三、四日而卒,竟使八旬余之老母泪眼欲枯。呜呼!蝇头蜗角,迷人心志如此。世出世法,两皆负堕。亦可为青云路上人作永鉴也。
见闻十四
姑苏的南濠街,有一人常到阴间当差,每隔几天,就去值班。邻居有一人对他说:“能带我到阴间游玩一下吗?”差人说:“可以。你只要平静的躺在屋里,告诉家人不要开门,我就带你去,还送你回来。”邻人按他说的躺在屋里,差人就摄他的魂一同到府城隍庙前,嘱咐他在石牌楼下等待,自己带着文书进入庙的中庭去。邻人待久了,生起厌倦心,见一大车从西向东过去,车上有四个娼女和两个男子。其中一娼女,与他原本有旧情,向他招手,他于是登车同去。差人出庙找不到邻人,转问旁人,才知道是登车去了,就急忙回阳间到傅门外一居民家,见有新产的小猪七头,其中一个就是邻人,抓住它摔在地上,猪死了而魂又不见了。后来在田边见到大赤蛇仰卧,知道是邻人变的,就打杀它,摄他的魂回邻人的房间摔醒了他。因而问他:“你同我游阴府,还满意吗?”回答说:“你最初扔下我在庙前石牌楼下,进庙很久不出来,我正厌倦,幸好有旧相识的娼女邀我出傅门外,同到一处住宅,互相饮食欢乐。忽然有人夺我的食物,打我的头,我愤怒地跑到外面,累了休息一下。又听到有人喊:‘赤蛇赤蛇!’用手掐我,我就惊醒了,有什么可乐呢?”差人笑着说明了原委。黄洪江亲耳听到这事,就发心学道了。(洪江也是我在家时的善友)
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一人语曰:“能带我至阴间游戏乎?”隶曰:“可。汝但静卧室中,敕家人勿开户,我当带汝去,仍送汝回。”邻人如命卧室中,隶即摄其魂同至府城隍庙前,嘱令住石牌楼下相待,自乃持文书入中庭去。邻人待久,生厌倦心,见一大车从西过东,载四娼女并二男子。中一娼女,原有旧情,以手招之,遂登车同去。隶出庙觅邻人不见,转问旁人,知登车去,乃回阳急至傅门外一居民家,见有新产小猪七头,其一即邻人也,以手掷之,猪毙而魂忽不见。次于田岸见大赤蛇仰卧,即知邻人所变,乃打杀之,摄其魂归房掷醒。因问曰:“汝同我游阴府,颇适意乎?”答曰:“汝初置我于庙前石牌楼下,入庙经久不出。我方厌倦,幸旧识娼女邀我出傅门外,同至一舍,相与饮食欢乐。忽有人夺我食,打我项,我怒而出外,困而偃息。复闻人呼曰:‘赤蛇赤蛇!’以手撄我。我便惊醒,有何乐乎?”隶笑语其故。黄洪江亲闻其事,乃发心学道。(洪江亦予在家时善友)
见闻十五
泉州的庄奇显,癸丑年科举考试第二名,年少就爱喝酒。忽然有一天,在承天寺喝酒,喝醉后去藏经所。见有法师讲《大佛顶经》,就发起怒来,取案上的经书扔在地上,用脚踩踏,又把韦驮菩萨像推倒在地。后来过几天,用脚踢别人,误踢到柱子上,脚指破裂,伤口变成疮,渐渐肿到全身,非常痛楚,临终见韦驮菩萨责问而死。
泉州庄奇显,癸丑科榜眼,年少嗜酒。忽一日,饮于承天寺,醉后往藏经所。见有法师讲《大佛顶经》,遂大怒,取案上经掷地,以脚踏之,又仆韦驮像于地。后数日,以脚踢一厮,误中柱上,脚指破裂,成异疮。渐肿至身,楚痛异常,见韦驮诘责而死。
见闻十六
泉州的张翰冲,丙辰年考中的进士,官任金坛知县,期满将要调任。有一天坐堂上,忽然有僧人直接进入公堂对他说:“我与你是前生的道友,见你有难,特来救你。你可辞去官职,一同入山学道,不但免了灾难,而且出离生死轮回。”张以为荒唐,僧人就列举了他少年时的几件事,都是家人也不知道的。张很惊愕,想听从僧人的话,竟然被妻子阻拦,僧人转身离去。到期张进京参加考选新职,刚到都门,脚上忽然生怪疮,穿的靴子不能脱下来。割破靴子调理,还是治不好死了。
泉州张翰冲,丙辰进士也,任金坛知县,将行取。一日坐堂,忽有缁流径诣公堂语曰:“我与汝前生道友,见汝有难,特来救汝。汝可罢官,同入山学道,不唯免难,且出生死。”张以为诞。缁遂历指其少时事数种,皆妻孥所不知者。张乃骇谔,欲如其言,竟为妻子所阻。缁寻别去。张赴京考选,甫至都门,脚忽生异痈,着靴不能脱。割靴调理,不愈而死。
见闻十七
晋江的许兆馨,戊午年考中的举人,前往福宁州拜见本房主考官。偶然路过比丘尼庵堂,看中一年少的比丘尼,于是仗着官势威胁她,强行奸污了比丘尼。第二天忽然自己咬断舌头而死。
晋江许兆馨,戊午举人,往福宁州谒本房座师。偶过尼庵,悦一少尼,遂以官势胁之,强污焉。次日忽自啮舌两断而死。
见闻十八
晋江的王某,因文采在读书人中出名,带酒到承天寺醉饮。进到藏经堂,见有少年沙弥端坐读经,强迫沙弥喝酒。沙弥不喝,又搂抱调戏。回家三天后,忽然打自己嘴巴骂自己,家人不知怎么回事,经过半天咬舌而死。
见闻十九
孝丰县的国子监学生杨龚所,买了八支鸟铳,养猎狗好几只,随便到处伤害物命。有一天想去农庄取稻谷,全家人都梦到有人说:“十年造业,恶报到了。”杨不信梦里说的,又带铳到农庄,见到野鸡,用铳去打,误中自己的头,打破脑袋而死。
孝丰县监生杨龚所,买鸟铳八把,养猎狗数只,随处损伤物命。一日欲往庄取稻,合家人俱得梦云:“十年造业,恶报至矣。”杨不信,复带铳到庄,见野鸡,以铳打之,误中己头,破脑而死。
见闻二十
泉州的徐氏女儿,名叫三姐,到十六岁还没出嫁,忽然得病,父母为她到处求医。女儿垂泪对父母说:“我必定要死,不用医治了。因为我前生是某家妻子,丈夫宠爱一丫环,我因为嫉妒所以谋杀了她。如今在冥官处告我,应当去偿还命债,不能挽回啊。”第二天就死了。
泉州徐氏女,名三姐,年十六未嫁,忽得病。父母为觅医,女垂泪告父母曰:“吾必死,无用医矣。盖吾前生为某家妇,夫宠一婢,吾以妒故谋杀之。今在冥官处诉我,当往偿之,不得逭也。”翼日遂死。
见闻二十一
泉州有一徐氏女,名叫悌姐,婚嫁后生了几个儿子,生产中很爱吃鸡,所以杀的鸡相当多。后来还是在生产时得病,见到群鸡来索命而死。
泉州徐氏女,名悌姐,嫁后生数子,产中多食鸡,所杀鸡颇众。后仍于产时得病,见群鸡索命而死。
见闻二十二
晋江的姚某,他的表兄徐肖浯,因灾荒年捐出百两银子救济饥民,委托姚办理救济的事,姚就私藏几十两留给自己。过几天生病,骂自己:“徐委托你救济饥民,怎么能侵吞救济钱,造成不少人饿死,今天要你偿命。”随后死了,后来两个儿子也都饿死了。
晋江姚某,其表兄徐肖浯,因年荒捐百金赈饥,托姚经理其事,姚匿十数金肥己。后数日得病,自骂曰:“徐托汝赈饥,安得侵匿,致饿死者不少,今取汝偿命。”遂毙,后二子亦皆饿死。
见闻二十三
泉州的徐氏女,名叫细婴,才七岁,得厌食病将要死了。她父亲雨海,为她鸣磬高声念佛送她往生,气息已绝,忽然又醒来。因而请尼僧诵《金刚般若经》一百六十卷,女儿安稳好像没有病,全家都以为病好了。女儿单独对父亲说:“儿暂时待几天,听完经就走。”经诵完就逝去了。
泉州徐氏女,名细婴,年七岁,得疳积病垂死。其父雨海,为鸣磬高声念佛送之。息已绝,忽再苏。因为延尼僧诵《金刚般若经》百六十卷,女安隐若无病者,举家皆谓病愈。女独向父曰:“儿暂假数日,听经完去耳。”经完乃逝。
见闻二十四
泉州有姓赖的,家中巨富,喜欢杀生。在家中挖一小水池,用铁网罩在上面,池里养有鳅、鳝、鱼、鳖等等,用来供他随时食用。后来得病将要死,子女们围在床前,赖忽然不见了。到处找不到,最后发现在小水池的铁网中,已经死了。
泉州有赖姓者,家巨富,喜害生命。家中开一小池,以铁网罗其上,下养鳅、鳝、鱼、鳖之类,用供不时饮食。后得病将死,诸子罗列床前,赖忽不见。遍索不得,乃见在小池铁网中,则已死矣。
见闻二十五
晋江有一个无赖,忘了名字,经常以杀狗为生,在兴泉道街门前的沟边上,杀狗无数。忽然有一天,自己趴在沟边像狗一样叫,几天才死。
晋江有一无赖,忘其名,恒以杀狗为业,在兴泉道街门边沟侧,屠狗无数。忽一日,自伏沟侧作狗鸣,数日乃毙。
见闻二十六
明神宗时期有一南道督粮官员,名叫王万祚,管制下巡江。他做官最清廉,但性情很严酷,重罚之下,伤人命太多。忽然得病,官署中有几百冤鬼,前后呼叫。同僚御史们前往慰问他,没有不见到听到的。五更时,王竟然死了。
神宗时有一南道,名王万祚,管下巡江。居官最清廉,而性颇严急,捶楚之下,伤命良多。忽得病,衙中冤鬼数百,前后呼叫。同僚诸御史往问之,无不见闻者。五鼓,王竟不起。
见闻二十七
南安县山里,有居民半夜起来,看见有一人,驱赶另一人到邻居家去。那人不肯进门,说:“我只欠他家三分银子,为什么要进去?”赶他的人用棍棒打他进去。居民看了很奇怪,第二天早起到邻居家探问,原来邻居家生了一头猪。心里疑惑这猪的价钱,不止三分银子。没多久,这猪落在粪坑里淹死了,竟然有人出三分银子买去。居民的疑惑就解了。
见闻二十八
孝丰灵岩寺的释自谦,没出家前,有朋友叫劳振宇,是江西人,在递铺滩卖鳝鱼面,一年杀鳝鱼数千斤。后来移居到德清县,仍然做以前的生意。有一天用滚汤煮鳝鱼,好像有人抓住他的手,不能盖上锅盖。群鳝从煮开的汤里跳起来,钻倒他的头和脸上,咬住不放。劳振宇大哭大叫惊恐万状,不一会儿鳝鱼死了才掉下来。不到十天,劳振宇就死了。
孝丰灵岩寺释自谦,未出家时,有友劳振宇,系江右人,在递铺滩卖鳝面,岁杀鳝数千斤。后移居德清县,仍习前业。一日以滚汤煮鳝,若有人执其手,不能盖锅。群鳝带沸汤跳起,攒头匝面,咬定不放。振宇号恸万状,须臾鳝死方脱。不十日,振宇寻死。
见闻二十九
释性戒,俗姓万,有个弟弟叫万七,不干别的事,专用绳索套各种鸟雀,以及狐狸、兔、犬之类。屡次劝他改业,不听,干了十多年。后来在一天夜里躺在床上,自己用朽绳缠绕脖子,没有人知道。第二天早上不见起来,就打开门看,已经死了。
释性戒,俗姓万,有弟万七,不事他业,专用绳索吊诸鸟雀,及狐狸、兔、犬之类。屡劝改业,不从,凡十余年。后一夜卧床上,以朽绳自缠颈,人莫知之。次早不起,方启户视之,已自毙矣。
见闻三十
神宗时期,应天巡抚周孔教,因新升侍郎官,回到家中。有下属官员数人,都派人送书信,前往感谢周的举荐。送信人在他家门口等候,还没有马上通报。忽然见一文官,持单张红纸帖,上写有“侍生石星拜”五个字,守门的急忙为他传报进去。周正在静坐,见到红纸帖很吃惊,接着红纸帖及文官都不见了,周于是病倒。子孙围绕身边,又看见白布包着头的有三十多人,突然闯入卧室。周呵斥他们,他们就各自用手拿着头给他看,原来是断头鬼,周就死了。了解原委才知道,石某原来任兵部尚书时,周是御史官,曾揭发石某使他被判死罪。而那三十多人,都是周在当巡抚时,因为贼情误杀的。
神宗时,应天巡抚周孔教,以新升侍郎,过家中。有属官数人,皆修书差隶,往谢举荐。隶在其门候,未得即通。忽见一承差,持单红帖,有“侍生石星拜”五字,门者急为传进。周方晏坐,见之大惊,已而帖及承差俱不见,周遂病剧。子孙环立,又见白布包首者三十余人,突入卧室。诃之,则各以手持己头示人,盖断头鬼也,周遂卒。考其故,石向为兵部尚书时,周为御史,劾之下狱论死。而三十余人,皆周为巡抚时,以贼情误杀者也。
见闻三十一
台州府松门卫,有一居民在崇祯辛未年正月,偷盗檀香木造的大士像一座,到天台县,想卖给乡绅张大素。张出价六两银子,居民嫌太少,于是打算劈像作成上供的香再卖。当时有一官差,在前一夜梦到有女人叫苦求救。他妻子刚死不久,以为是来求超度的,就到西门店中买祭品。忽然听到店内有劈像的声音,急忙进去看,才醒悟梦的意思,因而扭送居民到捕官所。那官员也在前一夜得到梦的提示,就严审那居民,他自己坦白是从松门偷盗来的。当即报告县令,把像交给张宅修理供养。偷像人没多久死在狱中了。
台州府松门卫,有一居民于崇祯辛未年正月,盗檀香大士像一躯,至天台县,欲售于乡绅张大素。张许价六金,民嫌其少,遂欲劈像作香鬻之。时一皂役,先一夜得梦女人称苦求救。彼正妻死未久,疑是索荐,乃往西门店中买祭物。忽闻店内劈像声,急趋入视之,恍悟前梦,因扭解至捕官所。其官亦于先一夜得梦,遂苦鞫之,自首从松门盗来。即申之县令,以像归张宅修理供养。其人未几死于狱中。
见闻三十二
高明寺的沙弥岳弘,管理库房的事,侵占大众供养财物,没有不要的。常在库房中私自做吃的,独自享受,并偷寺院豆米等供自己用。刚过一年,在初一夜里,梦到关帝割掉他的舌头,到初四,就生大病将要死了。于是十分惶恐,把自己的东西都卖了还给寺院求忏悔,辞掉管库房的事,病才渐渐好转。
高明寺沙弥岳弘,管库事,侵克大众,无所不至。每于库中私造饮食,偏众独享,并偷常住豆米等以供己用。甫及一年,于元旦夜,梦关帝割其舌去,至初四,即大病滨死。乃惶怖无地,尽卖衣单求众忏悔,告辞库司,病始渐愈。
见闻三十三
高明寺另一位沙弥灵灏,从不持戒。有瑞光上座,带领清净僧众各自出资,结大悲忏期活动。灵灏也参加了,正在活动期间,仍然私下乱来。于是梦到关帝割去他的头,第二天就吐血不止,重病几个月而死。
高明寺又一沙弥灵灏,素不持戒。有瑞光上座,率清众各出己资,结大悲忏期。灏亦预焉,正在期中,仍私行不轨。遂梦关帝截其首去,次日即呕血不已,重病数月而死。
见闻三十四
佛日寺的释实相,中年出家,除了勤修苦行,主要照管常住财物。随时作事,随时念佛,得到供养就布施,不留多余的资财,不与人计较,也没有怒容。壬申年秋天,忽然有一天对人说:“我明天要往生西方净土了。”于是借云栖一位老人的坐龛。第二天洗浴剃发,发没有剃完,已坐着圆寂了。
佛日寺释实相,中年出家,唯勤修苦行,照管常住为事。随作务,随念佛,所得即施,不留余资,不与人诤,亦无怒容。壬申秋,忽一日语人曰:“吾明日当西逝。”乃借云栖一老人坐龛。次日洗浴剃发,发未竟,已坐脱矣。
见闻三十五
安吉州龙溪庵的释了空,请觉海法师讲《法华经》。因为迎送的礼仪殷勤隆重,邻里的人很嫉妒,诱使一个无赖莫某,打法师一拳。众僧人很愤怒,把莫某痛打得几乎要死。邻里人乘机想讹诈庵中僧人,告官来验伤,却看不出莫某身上有一点伤痕,而且更加能吃,官于是不能定罪。等到抬回俗人家,就遍身是伤了,什么都吃不下。半年后,胁下还在流脓血,很久才愈合,才知伽蓝护法的神力确实不可思议等等。癸酉年春天我到庵中,听释隐空亲口说的。
安吉州龙溪庵释了空,延觉海法主讲《法华经》。因迎送之礼殷重,里人妒之,诱一无赖莫姓者,打法主一拳。众僧忿甚,熟打莫滨绝。里人乘机欲诈庵中,鸣官看验,身无小伤,需食更甚,官遂不能拟罪。逮舆归俗舍,则遍身皆损,饮食俱废。半年后,胁下尚流脓血,久久方愈,信伽蓝护法之力不可思议云。癸酉春日过庵中,释隐空亲说。
见闻三十六
嘉靖年间,吴城的乡绅陆俸,贪爱洞庭山西湖寺风水的优胜,极力谋划占有它。因本地的邹、陆二家坚决抵制,于是不能达到目的,就放火焚烧佛殿。殿上有古沉香雕塑的观音像,焚烧时香气远远飘散。后来陆俸得怪病,浑身发痒,用滚水烫,先后依次烂尽才死。参与同谋的人,都遭受了恶报。
世庙时,吴城乡绅陆俸,贪洞庭山西湖寺风水之胜,力谋吞噬。因本山邹、陆二氏极相抗讼,不遂厥志,乃放火焚殿。殿有古沉香观音像,焚时香气远彻。后俸得奇疾,浑身痒发,滚水灌之,次第烂尽乃毙。同谋诸人,并感恶报。
见闻三十七
万历年间,吴城的乡绅毛堪,侵占天池寺作墓地,将要毁坏石佛殿作为墓穴。当时天空正晴朗,忽然有凶猛的打雷,击碎寺前牌楼。毛堪害怕了,因此没有毁掉佛殿,留下一点香火给僧人住,但是大刹已破废了。那年毛的子女孙媳等都死了,后来竟然绝了后代。
神庙时,吴城乡绅毛堪,侵天池寺作墓,将毁石佛殿为穴。天正晴朗,忽发厉雷,击碎牌楼。堪惧,因不毁此殿,留一二香火僧居之,然大刹已废。其年子女孙媳等俱死,后竟绝嗣。
见闻三十八
枫桥有一富豪,行为一贯无赖,恐怕被官府查访到,就假装善良的样子,持佛珠念佛,戒酒断荤。他的邪恶同党也跟着他学,称他为师,而实际上暗中干非法的事,仍旧造各种恶业。但预测祸福,都很灵验,得到的供养利好越来越多。经过一年多,忽然自己想到:“我本来没有真心修行,还能感招这样的善报,看来佛法确实不虚。”因而发真心,找一位好法师受三归五戒。从此预测祸福,没有一次灵验的,供养利好也断绝了。他就埋怨说:“我过去假装修行,反而多有供养利好。如今真心学道,更加坎坷不顺,佛法哪有实效呢?”郁闷中小睡,见到有人告诉他说:“你不要怪我。你本来诈伪虚诳,妄谈祸福,我们就可以互相利用。现今你改邪归正,我们不能再亲近,所以让你没效果了。”
枫桥有一豪民,素行无赖,恐被按院访察,乃诈现善相,持珠念佛,戒酒断荤。诸恶党亦翕然从化,称之为师,而实私行非法,仍造众恶。但所言祸福,皆悉灵验,利养日盛。如此年余,忽自思曰:“我本无真心修行,尚感此善报,信是佛法不虚。”因发真心,觅一好师受三归五戒。是后所言祸福,百无一验,利养遂绝。出怨声曰:“我向以诈伪修行,反多利养。今真心学道,更见坎坷。佛法岂有实效哉!”闷而假寐,见有人告之曰:“汝莫怪我。汝向来诈伪虚诳,妄谈祸福,我辈得以互相佐助。今汝返邪归正,我辈不复能相亲近,故令汝无聊耳。”
见闻三十九
释慈含,与六湛闲游到野外池塘边,看见两条水蛭(蚂蝗),先后变作青蜓。有第三条水蛭出来,六湛故意用草干扰阻挡它,接连阻挡三次,水蛭因瞋恨忽然变成蜈蚣了。
释慈含,与六湛游野池畔,见二水蛭,次第变作青蜓。至第三水蛭出,六湛以草阻之,连阻三次,忽变作蜈蚣。
见闻四十
吴城的陆湛源居士,去到苏州洞庭东山吴凤林家,吴家为陆准备素食。吴母当年九十四岁,偶然到厨房,因而问:“为什么做这个素食?”女仆说:“是招待陆相公的。”吴母问:“陆相公年纪多大?”女仆说:“五十四岁。”吴母惊叹说:“他五十四岁,就已经吃素。我九十四岁,还不断荤吗?从今天开始就永远断!”儿子儿媳辈极力劝阻,都不听,仍然设香烛,请陆居士作证。过了三年,正是腊月时,吴母忽然对儿子说:“为我请陆先生来。”儿子惊讶地问其中原故,回答说:“我要远行了。”儿子问:“去哪里?”回答:“儿子怎么痴得厉害,我已经九十七岁了,哪有不走的呢?”于是召集所有子孙辈告别,择定第二天走。第二天下大雪,就说:“等天气转好再走。”过一天又问:“天气好了吗?”女仆故意说:“今天雪下得更大了。”于是说:“再等天晴。”没多久看见天光照亮屋室,吴母说:“你们骗我,快拿我的干净衣服,还有香水来。”然后起来梳洗,换衣服礼拜佛,并向远方的湛源居士行礼。最后靠着几案端坐,吩咐眷属同时轻声念佛助她往生。经过许久,儿媳上茶汤喝,才知吴母已经逝去了。
吴城陆湛源居士,至洞庭东山吴凤林家,其家为营素供。吴母时年九十四岁,偶至厨下,因问:“为何营此素供?”婢云:“请陆相公。”又问:“陆相公年几何?”婢云:“年五十四。”母惊叹曰:“渠年五十四,便已茹素。吾年九十四,乃不断荤耶?从今日即当永断!”子媳辈力阻之,俱不听。仍设香烛,请陆居士作证。越三年,于腊月间,忽谓子曰:“为我请陆先生来。”子讶问其故,答曰:“吾将远行。”子问:“何往?”答曰:“儿何太痴,吾已九十七岁,安得无去?”遂遍集子孙辈言别,择次日去。次日大雪,则云:“且俟天好方去。”次日又问:“天好否?”婢谬答云:“今日雪更甚。”则云:“更俟天晴。”未几见日光照室,乃曰:“汝等诒我,速取我净衣,及取香水来。”遂起梳洗,更衣礼佛,并遥礼湛源居士。凭几端坐,命眷属同时轻声念佛以送之。许久,媳进茶汤,则已逝矣。
见闻四十一
姑苏神堂巷潘奉岩的亲家,外号“盛老鼠”,他有一外甥住乡下,盛去探望,外甥想杀鸡做菜,盛极力阻拦才免除杀鸡。夜里梦到已亡故的儿媳来感谢说:“鸡就是我转世的,我因不敬重三宝,堕落到异类。幸亏公公的慈力,昨天免了宰杀。我七年前曾丢失一发簪在引水竹管里,可让婆婆取出来。”盛醒以后,就要这只鸡带回家,果然在竹管中找到旧簪。夫妻都很感触,一同到普陀山出家,后来盛的妻子坐着逝世,盛某也得到善终。
姑苏神堂巷潘奉岩亲家,浑名“盛老鼠”。有一外甥居乡间,盛往探之,甥欲割鸡为馔,力阻乃免。夜梦亡媳谢曰:“鸡即我后身也,吾因不敬三宝,堕此异类。赖翁慈力,昨免刀砧。吾七年前曾失一簪在竹笕内,可令姑取之。”盛既醒,遂索此鸡归家,果于竹笕中寻得旧簪。夫妻皆大感发,同出家于普陀山,后其妻坐逝,夫亦善终。
见闻四十二
苏州人周致和,以卖药为生。有一次儿媳死后,附在妹妹身上说:“我不敬三宝,被罚作狗,天天被厨房的人打,苦的没法说,请快救我!”父母问:“我们为你做法事礼拜慈悲忏,你受益了吗?”回答:“正是借着忏法的力量,就要脱离苦难了。”父母于是从周家取狗回来,三天而死。
姑苏周致和,卖药为业。有一次媳,殁后,附于妹身言曰:“吾不敬三宝,罚作狗身,日被厨下人打,苦不可言,幸速救我!”父母问曰:“吾为汝礼慈悲忏法,汝得益否?”答曰:“正仗忏力,将脱难矣。”父母乃从周家取狗以归,三日而死。
见闻四十三
苏州的金龙川,有一妻弟,在南濠开面馆。家人鞭打驴,驴忽然说人话:“我欠你家老主人五两银子,所以来效力,你凭什么打我?”家人大惊,去告诉他的主人。主人取父亲的旧帐本查看,果然有五两银子的借票一张,因而拿来在驴前撕碎,对它说:“我已经免掉你的欠债了。”驴于是高兴地跳跃而死。
姑苏金龙川,有一妻弟,于南濠开面坊。家人打驴,驴忽作人语:“吾欠汝老主人五金,故来效力,汝何得鞭我?”家人大惊,以语厥主。主取父旧帐简之,果得五金借票一纸,因取向驴前碎之,语曰:“吾已免汝。”驴遂踯躅而毙。
见闻四十四
金龙川的另一表弟,住在浒墅关,生有一儿子,经常生病。偶然父子同床睡觉时,有鬼抓取父亲的魂到冥府。冥官责怪说:“你欠某人的债若干,怎么很久不还?”父亲回答说:“我不认识他。”因而叫某人出来相认,原来是他儿子,于是回忆起前世曾经欠债的事。冥官吩咐说:“你赶紧在三宝中为他偿还了。”承诺后醒来,他儿子依然在床上,心里就非常明白了。后来为儿子作福、请医生等事,大概够满原来欠的数,儿子就去世了。母亲痛哭儿子,父亲说:“不必哭了,这是来讨旧债的。”详细述说以前的梦,因而夫妇互相奉持佛戒修道,至今还在。
金龙川又一表弟,住浒墅关,生一子,常病。偶父子同卧顷,有鬼摄父魂至冥府。冥官责云:“汝欠某人债若干,何久不还?”父答云:“我不识渠。”因唤出相认,即其子也,遂忆前世曾欠债事。冥官命曰:“汝速于三宝中为渠还却。”一诺而醒,其子宛然在床,心倍醒悟。后为作福、延医等事,计满本数,子随去世。母恸哭之。父曰:“不须哭也,此是索旧债者耳。”备述前梦,因相与奉戒修道,至今尚存。
见闻四十五
湖州府武康县有一公差,路上遇到一男二女三个人。他跟在后面走,到了乡里官宦人家骆家,见三人直接进了骆家门,心里感到奇怪,因而等到天黑,不见出来。于是问守门的要人,守门以为他胡说,两人争吵起来。主人得知,醒悟他的意思,指命各房查生产的事,查到母牛新生三只牛犊,一公二母。主人就叫公差去看,三只牛的毛色,与那三人的衣服颜色一样,才明白这三人变牛了。又查问三人的姓名,都是欠骆家米租的人。三只牛长大后,力有大小,欠债多的力大,欠债少的力小,分毫不差。
湖州府武康县公差,忘其名,路值一男二女,尾其后,行到乡宦骆家。见三人直入骆门,心异之,因待至暮不出,遂问守门者索人。守门人以为诬妄,诤打不已,闻于主翁。翁悟其意,命各房查生产事,乃见牸牛新生三犊,一牡,二牝。即唤公差视之,三牛毛色,与所见三人服色不异,方知三人已为牛矣。复查其姓名,皆欠骆家租米者也。后三牛既大,力有强弱,债多者强,债少者弱,分毫无爽焉。
宁国府泾县水东乡民,忘其姓名,居常修善,斋僧布施无虚日。偶因病暴卒,至冥府,冥王稽其阳算未尽,遣还。民乞曰:“为人多苦,不欲更还。”如是再三。王乃问:“欲作何等?”答曰:“愿预僧流。”王惊曰:“汝福几何,望此高位?计汝生平福力,只可作一百户耳。”民又固乞:“设不能为名德沙门,求作一烧火僧足矣。”王曰:“烧火僧亦万万不易作,且与汝作一千户,何如?”民又不欲。王曰:“必欲作烧火僧,且回阳间,尽其形寿极力修福,或可冀耳。”民遂复苏,作福倍前,数年乃逝。(九华空如老人说)
见闻四十六
吴城娄门内有姓蒋的人,从小就喜欢毁坏神像。崇祯癸酉年,拆掉他父亲所建造的火神殿改为门房,毁掉神像用来作为柴禾燃烧。忽然头痛,叫家人敲锣召集众人。众人集合后,眼珠忽然迸出来,垂吊在鼻梁间。昏死又醒过来,醒后又昏死,口里念着他在冥府所经历的各种苦,总共四十二天才气绝。全城人没有不知道的。
吴城娄门内有姓蒋者,自幼喜毁神像。崇祯癸酉年,拆其父所造火神殿为门房,毁神像以为薪燃之。冬忽头痛,命家人鸣锣集众。众既集,眼珠忽迸出,垂于鼻间。死而复苏,苏而复死,口唱冥府所历诸苦,共经四十二日乃绝。合城人无不见闻。
见闻四十七
宁国府泾县水东有个乡民,忘了他的姓名,平时常做善事,供僧布施没有间断。偶然因病暴亡,到了冥府,冥王查档案发现他阳寿还没完,让他回去。乡民请求说:“做人太苦了,我不想再回去。”这样反复说,冥王就问:“那你想作什么?”回答说:“愿做僧人。”王吃惊地说:“你有多大福报,想得这样的高位?计算你的生平福力,只能作管理一百户的小官。”乡民又固执请求:“如果不能为德高望重的沙门,求作一烧火僧也可以。”王说:“烧火僧也是万万不容易作的,就让你作管理一千户的官,怎么样?”乡民还是不愿意。王说:“如果你非要作烧火僧,那就先你回阳间,毕生努力修福,可能还有希望做烧火僧。”乡民于是又醒来,行善修福超过以前,几年后才逝世。(九华空如老人说)
宁国府泾县水东乡民,忘其姓名,居常修善,斋僧布施无虚日。偶因病暴卒,至冥府,冥王稽其阳算未尽,遣还。民乞曰:“为人多苦,不欲更还。”如是再三。王乃问:“欲作何等?”答曰:“愿预僧流。”王惊曰:“汝福几何,望此高位?计汝生平福力,只可作一百户耳。”民又固乞:“设不能为名德沙门,求作一烧火僧足矣。”王曰:“烧火僧亦万万不易作,且与汝作一千户,何如?”民又不欲。王曰:“必欲作烧火僧,且回阳间,尽其形寿极力修福,或可冀耳。”民遂复苏,作福倍前,数年乃逝。(九华空如老人说)
见闻四十八
嘉靖年间,休邑的大傅瀛有个童子,名叫程镃,与同族弟兄去捉树上的斑鸠,约定上树的得两只,在树下的得一只。当程上树取得三只鸠后,树下的族弟接住都拿走了。程追抢但族弟不肯还,于是三只都抢来摔死了。夜里梦有两个黑衣人带着令牌来捉程说:“有关人命的事。”程逃避跑了约二里多路,窜入观音大士的殿中,见大士庄严在上,二黑衣人也追到。程向大士表白说:“我没有杀人,为什么捉我?”二黑衣人出牌给他看说:“是三只斑鸠告你,现今必须同去处理。”程辩解说:“斑鸠不过是小鸟,哪里值得偿命?何况我本来与他约定,是他不守约,使我生起忿恨而摔死鸟,这个罪不只是我一人犯的。”大士说:“斑鸠如果很大,损坏庄稼,那你杀它,罪过还稍微轻点。现今初生不久,还没有过错,你就杀了,应该偿命。何况他人虽然不守约,而杀死斑鸠的,实际是你的罪。只是念你年幼,还不成罪名。”于是指示二黑衣人放宽期限,到十二年后某日某时,再来追捕。二黑衣听从大士指示而离去,程也就醒了。十二年后,程到淞江经商,到了原定的日期,忽然自己站在秀野桥下就死去了。
世庙时,休邑大傅瀛有童子,名程镃,与同族弟兄捉树上鹁鸠,议定上树者得其二,在树下者得其一。及上树取得三鸠,则树下者皆取去。镃追夺不肯还,遂并取掷杀之。夜梦二青衣执牌来捉云:“有人命事。”镃避走约二里许,窜入观音大士殿中,见大士俨然在焉,二青衣亦追至。镃诉于大士曰:“我未尝杀人,何为捉我?”二青衣出牌示曰:“是三鹁鸠相告,今须同去理会。”镃辩曰:“鹁鸠不过小禽,何足偿命?况我本与彼约,彼人负约,致我生忿而掷杀之,则罪不独在我也。”大士曰:“鹁鸠若大,损犯禾苗,则汝杀之,其罪稍轻。今既初生,未尝有过,汝今杀之,理须偿命。况彼人虽负约,而致之死地者,实汝罪也。但念汝年幼,未有成立。”因命二青衣宽其限,至十二年后某日某时,再来追之。二青衣奉大士命而散,镃亦遂寤。至十二年后,镃商于淞江,至期,忽自立于秀野桥下而毙。
见闻四十九
大傅瀛的程玄伟,生有一儿子名叫本大,学习读书,破费他的家产几乎光了。
在崇祯辛巳年,本大随同族兄程天明去往姑苏,将自己祖屋卖给他的侄儿,换得价钱仅有几十两银子,都被程天明扣去。空手而回,没有几天就抑郁而死。只留下一女儿,已经嫁到商山吴宅。女儿回来送葬,竟然在途中见到她父亲的魂,因而附在她身上回家,骂道:“天明太无情谊,让我抑郁而死。现今已向冥王投诉,并且要乡间的程宗涵来作证了。我又在杭州江边遇到已故的侄子程宽,托我要打侄媳妇吴氏十巴掌,他说:‘我只有一个儿子,你为什么不肯抚养,还起异心呢?’”程玄伟听说后呵斥道:“你活着时破费我家都几乎光了,如今已经死去,为什么还来作怪?”本大回答说:“我前世本来是商人,你是店主,见我财宝起意,谋害我的命。我如今是特意来讨债的,但因为你放任我挥霍,很使我开心,所以饶你的命了,怎么还能用父亲的态度责怪我呢?”
大傅瀛程玄伟,生一子名本大,习儒业,费其家产略尽。于崇祯辛巳,同族兄程天明往姑苏,将本处祖屋卖与其侄,得价仅数十金,俱被天明扣去。空手而回,不数日遂抱郁死。只存一女,已嫁商山吴宅。女归送殓,竟于途中见乃父魂,因附其身而归,骂曰:“天明甚无情谊,令我抑郁而死。今已诉于冥王,兼告乡间程宗涵作证矣。我又于杭州江干遇故侄程宽,寄我要打侄妇吴氏十掌,云:我只有一子,汝何不肯抚养,乃起异心耶?”玄伟闻而诃曰:“汝在生时破吾家事殆尽,今既死去,何故尚来作祟?”答曰:“吾前世本为商人,汝为店主,见我财宝,谋夺我命。我今特来索债,但因汝任我挥霍,颇快我心,故恕汝命耳,何得以父礼责我哉?”
见闻五十
淞江海口有姓朱的,专作收大猪宰杀的生意。崇祯己卯年正月间,一天夜里二更时,偶尔起来登茅厕,听到有人说话,以为是盗贼,拿起棍棒随声寻去,却在猪圈中,说福建话。一个说:“苦啊!我明天必定被杀了。”另一个说:“你本应当作猪七次,如今已经六次,苦将脱离了。我应当作猪五次,如今才第一次,真是苦啊。”朱某本来懂得福建家乡话,听后大大惊骇,于是放弃这个杀生恶业。
淞江海口有朱姓者,惯收大猪宰杀为业。崇祯己卯年正月间,至二鼓时,偶起登厕,闻人语声。疑以为盗,执杖随声寻去,乃在猪栏中,作福建人语。一云:“苦哉!我明日必当见杀矣。”一云:“汝本当作猪七次,今已六次,苦将脱矣。我当作猪五次,今方初次,是为苦耳。”其人本解福建乡语,闻之大骇,遂弃恶业。
见闻五十一
有一人以宰羊为营生,也在己卯年正月间,到乡间买四只羊牵回来。没到家还有十里路左右,四只羊争先跳跃撞倒这个人。一只羊牵住他的头,一只羊按住他的两脚,另两只羊跳上他的肚子,使劲抵触他到死。(已上四事,都是程智用亲见所说)
又一人宰羊为业,亦于己卯年正月间,至乡间买四羊牵归。未至家中仅十里许,四羊争踯躅触倒此人。一羊牵其头,一羊按其两足,二羊上其腹,极力抵触致死。(已上四事,并程智用亲见故说)
见闻五十二
万历年间,有一书生,刚成年就考中进士。主考官及同学朋友,都器重他。他父亲对他更加严格,稍有不对,就鞭打责骂。有一天有同学请书生饮酒,书生因父亲责骂,迟迟才去,并向同学哭诉这个情景。同学很叹服说:“老伯父对您太好了啊!我们半辈子的苦心经营,只考中一次。而您不到二十岁,也就考中了,而且名声在外,比我们强多了,这是造化分别对待啊。老伯父如果不用恶辣重锤,那您必定会恣意放任,福寿都损失了啊。”书生于是醒悟,回去后顿时改变旧的态度。父亲惊讶问他:“你是自己明白我的用意,能如此改过呢?还是谁向你说破了呢?”书生把同学的话述说了。父亲就马上请同学来,叫书生礼拜他为师,以后好受益他的帮助指点。
见闻五十三
和州有一居民,忘了他的姓,养鹅有一百多只。偶然有一天,鹅吃了他邻家的稻谷,邻人打死了他的鹅达五十多只。居民妻见了,开始也很愤怒,然后深思说:“我如果要与对方打官司,应该能胜他,但须要花费数十两银子。估计鹅的价值,还不到官司费用的一半。而且鹅虽然死了,也还可以用,何必争这个气?再说我丈夫现在喝醉了正睡着,如果让他知道,万一打起来,更不好了。”于是吩咐仆人收拾死鹅做腌肉。第二天早上邻人忽然自己暴死。她丈夫酒醒了,惊讶感叹邻人无病而死,很是奇异,妻子才把昨天的事告诉他。丈夫深有感触说:“假设你昨天对我说了,我乘着酒醉,必定殴打他,不就出人命了?”于是召集亲友作证,拜谢他的妻子。(已上二事,释成泰说)
和州有一居民,忘其姓,养鹅百余只。偶一日,鹅食其亲邻稻谷,邻打杀其鹅至五十余。民妇见之,始亦甚怒,次深思曰:“我设欲与成讼,力能胜彼,但须费数十金。计鹅所值,不及其半。且鹅虽死,亦尚可用,何必争此空气?又吾夫今已醉卧,设与知之,或起殴打,尤为不便。”遂命僮收拾死鹅腌之。次早邻人忽自暴死。其夫醉醒,叹讶其人无病而卒,甚为奇异。妇乃以昨事告之。夫深感曰:“设汝昨为我说,我乘醉力,必殴打之,不几成人命乎?”乃集亲友作证,拜谢其妇。(已上二事,释成泰说)
见闻五十四
池州府殷家汇经纪行,有一棉花客,往乡下收棉花,途中遇到打狗的背负一条大狗,买回来放生,用剩的食物养它,狗不离左右。有一天到丁家洲收棉花,经纪行的主人叫船送他,狗也跟随去。船夫见棉花客银子很多,起了不良的心,撑到江中,将棉花客放进布袋中,扎紧口袋投进水里。狗就下水,口咬扎袋子的结,嘶咬不已。打渔的人见了捞起来,棉花客因而得救。回到经纪行中,详细说了这件事。行主安慰棉花客后,假装不知情,到船夫家探问棉花客的消息,而且邀请船夫到经纪行饮酒。然后让棉花客出面对质,船夫认罪奉还原银。
池州府殷家汇经纪行,有一棉花客,往乡收花,途遇打狗者负一大犬,买归放生,剩食饲之,弗离左右。一日至丁家洲收花,行主人叫舟送之,犬亦随往。舟子见客银多,起不良心,撑至江边,将客置布袋中,结口投水。犬遂下水,口衔袋结,嘶吠不已。渔人见而挽出,客因得苏。回至行中,备言其事。行主安慰客心,佯为不知,往舟子家探问客信,且邀舟子到行饮酒。乃令客出面诘,伏罪奉还原银。
见闻五十五
九华山住有庄人,好杀鹿。有一天带领众人用网捕鹿,见老鹿身上有花斑色彩,四面合围寻找。鹿见情势危急,窜入庄家,众人又追进去,鹿下跪流泪乞求活命,庄人却用矛刺鹿的眼睛。鹿还没有剥皮,而庄人的眼睛忽然先瞎了。
九华山有住庄人,好杀鹿。一日率众网鹿,见有老鹿身斑异色,四围觅之。鹿见势迫,窜入庄家。众复赶进,鹿跪伏泪下乞命,庄人以矛逆刺鹿目。鹿未去皮,而庄人眼忽先瞎矣。
见闻五十六
青阳县老田的吴六房,家里有仆人名叫吴毛,持戒茹素很干净。江东的兵渡江抢虏杀人,主人都逃走避难去了,只有吴毛留下代主人看守房屋,被贼兵刺了七枪而死。不久他弟弟来看他,吴毛又醒来,对弟弟说:“我过去的罪业本应该受七次猪身,因斋戒力量,现今受七枪回报以往的因果,直接生天了。”说完就逝去。他弟弟素来不信善,听了很惊骇,也就回心向善了。
青阳县老田吴六房,有家人名吴毛,持戒茹素甚洁。左兵渡江抢虏杀人,主人尽走避之,唯吴毛代主看守房屋,被贼七枪而死。顷之厥弟来看,毛复醒,向弟曰:“我夙业应七受猪身,因斋戒力,今受七枪以酬往因,径生天矣。”言讫遂逝。其弟素不信善,闻之骇然,亦遂回心。
见闻五十七
九华山的山涧多有石鸡,形状像虾蟆那么大,味道胜过家鸡。每回有上司经过县城,必定要索取。偶然有一夜,庄人用火照石岩,伸手探取,被石鸡咬住两手,死死地不可拔。直到五更,听到寺院钟声,石鸡各自好像合掌念佛的样子,庄人才得脱手。
九华山涧多产石鸡,形似虾蟆而大,味胜家鸡。每有上司过县,必票取之。偶一夜,庄人以火照岩,舒手探取,被石鸡咬住两手,死不可拔。直至五更,闻寺钟声,石鸡各似合掌念佛之状,庄人乃得脱手。
见闻五十八
池州府有一人,常诵《三官经》。流荡贼寇兵临城下,这个人梦到三官告诉他说:“你前世曾杀过一人,现今来报仇了,不可免啊。”他惊惧而醒,又继续祈祷,又得到梦说:“往昔的业力难逃,哪里能挽救?但你过去的冤家名叫朱七,骑的是红马,明天必定会来。你可以跪在门前,口称朱七将军饶命。他可能问你为什么知道我的名字,就把两个梦告诉他可以了。”第二天果然在门前见到有骑红马的,他跪称:“朱七将军饶命!”贼听到后很惊异,问知缘故后,于是显得有些惆怅,也不杀他就离去了。
池州府有一人,恒诵《三官经》。流贼临城,其人梦三官告云:“汝前世曾杀一人,今来报仇,不可免矣。”惊惧而醒,复加恳祷,又得梦云:“往业难逃,岂能曲救?但汝夙冤名朱七,骑红马,明日必来。汝可跪于门前,口称朱七将军饶命。彼或问汝何故知我名字,即以两梦告之可也。”次日果于门前见有骑红马者,跪称:“朱七将军饶命!”贼闻惊异,问知其故,遂怃然若失,置之不杀而去。
见闻五十九
释复礼,拜访知交好友后回九华山,夜里梦到黄冠道士三人奔到面前求救命,旁边有同类的僧人斥责他。第二天行路,见一童子手提三条鳝鱼,异常肥大,买下来放到井中。旁边有一僧人,痛加责骂,认为不应该放到井里。这时才醒悟到夜里的梦就是这三条鳝鱼。(以上六事,都是释隆仁说的)
释复礼,访知友归九华,夜梦黄冠羽流三人奔求救命,旁有同衣诋之。次日行路,见一童子手提三鳝,肥大异常,买放井中。旁有一释,痛加诃骂,谓不宜放入于井。方悟夜梦即此三鳝云。(已上六事,俱释隆仁说)
见闻六十
徽州商人程伯鳞,长期住在扬州,礼敬观音大士很虔诚。乙酉年(1645年)夏天,清兵攻破扬州城(扬州十日屠)。程祈祷大士求救,得到的梦说:“你家共十七人,其他十六口人都不在劫数里,只有你在劫数里,不可逃脱。”程醒后,又继续祈祷,仍然得到梦说:“你前生杀王麻子二十六刀,如今必须偿还他,决不可逃。你应当吩咐家中十六口都住东厢去,你独自在中堂等待,不要连累家人。”程同意。过五天,有清兵敲门,程就问:“你是王麻子吗?如果是王麻子,可来杀我二十六刀。如果不是王麻子,那就与我没有恩怨,不须要进门了。”清兵说:“我就是王麻子。”程就开门迎接。兵下马惊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姓名?”程把两个梦告诉他。兵叹气说:“你前世杀我二十六刀,我又今世报仇。我今天杀你,你在来世不是又要报复我吗?”于是用刀背拍了程二十六下而化解怨仇,程携带家属同到金陵。
徽州商人程伯鳞,久居扬州,事观音大士甚虔。乙酉夏,北兵破扬城。程祷大士求救,乃得梦云:“汝家共十七人,余十六口俱不在劫,唯汝在数,不可逃也。”程既醒,又复恳祷,仍得梦云:“汝前生杀王麻子二十六刀,今须偿彼,决不可逃。汝当分付家中十六口并住东厢,汝独在中堂俟之,勿并遗累家人也。”程颔之。越五日,北兵扣门,程即问曰:“汝非王麻子乎?若是王麻子,可来杀我二十六刀。若非王麻子,则本无怨,不须进门。”兵云:“我正是王麻子。”程遂开门纳之。兵下马惊问:“汝何以知我姓名?”程具以两梦告之。兵叹曰:“汝前世杀我二十六刀,我则今世报汝。我今杀汝,汝于来世不将又报我乎?”乃以刀背斫程二十六下而宥之,携其家属同至金陵。
蕅益大师见闻录
【校后记】
蕅益大师乃明朝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祖,为佛菩萨应化身。佛门戒妄语,此编所录,皆蕅益大师所耳闻目睹之当世事例,故尤为可信。其中备显因果轮回、念佛往生之真理实事,以及毁谤三宝、侵用三宝之物的严重果报,阅者可不戒慎而自勉乎!兹据《蕅益大师全集》、《卍续藏经》校订、标点,以利流通。2006年3月,清凉书屋谨记。
功德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处处莲花开,人人证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