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第六章读后感
(2013-10-19 23:35: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阅读 |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第六章“教师与教学环境”读后感
张青云
首先感谢1+1读书俱乐部的接纳,让我走进了这个群体。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志同道合的群。我是半路加入,也就只能跟着群友们从半路读起这本《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首先是这个书名,我觉得很有吸引力。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一个叫做家的地方、一个称为慢的城市……这种句式蕴藏着广阔无限的外延,富有诗意而浪漫,让人一看到书名,就对书、对学校有了无限的想象与期待。
第六章的内容主要是探讨了教师与教学环境的相关问题。
本章开始,古得莱德教授就谈到了教师的作用。他从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二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开始——教师的作用仅排在家庭作用之后的第二位或者处于中等程度的作用;一切都依赖于教师——点评了这两种观点的各自不足之处后提出了本章的核心观点:教师在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教学环境限制了他们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要研究改善环境,以使教师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那么,都有一些什么教学环境需要改善的呢?很显然,古德莱得想从教学与教师两个方面来谈,但我觉得这两方面都是彼此混在一起的,分割不开,而且,我觉得书中对这两方面的疏理有些模糊不清。
1、教师的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古得莱得教授说:教师的工作日既有蓝领工作的机械性,又有一点专业人员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中学里,每天的教学就是最大的、机械性的工作。根据调查,每个教师每周需要至少工作37.5 小时,而许多人是每周工作40——45小时。大多数教师平均每周为上一堂课要用2到3小时备课——这些数据,让我不由得跟我们现在的工作量作对比,我感觉真是相差不多的。但如果是类似于我们学校——寄宿制的班主任的话,那教师一周的工作时间肯定会达到50小时以上了。
2、教师的教学没有什么一致的或统一的教学信念。拥护进步主义的课堂教学思想与支持传统课堂信仰的人相差不多。你很难比较在60年代和70年代或更早时期或更晚时期的教师有什么不同,课堂教学会变得更进步或更传统。如果硬要说信念的话,那么教师一般认为教学都应以教授基础学科,培养基本技能,以及增加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为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控制好课堂环境。——低头想想,我们现在又有多少老师不是这样呢?我们不能关注更大的问题,受个人教学惯性的影响,害怕接受新方法,固守着自己的观点。我们始终在个人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为了教知识为大讲,为了夯实基础而大练。
3、教师的自主权的影响。教室的确是教师的领地。在课堂,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拥有较大的自主控制权。但在一些全校问题或者教室以外的事情上,就明显不多或不足。比如,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人事决定、使用教室的空间、将学生分组教学、选择教学材料,以及计划使用时间等等。我觉得这些问题自主权的缺乏与教师不怎么思考学校应当怎么办等大道理是一致的。
4、教师的培训权。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受过充分地培训,可以胜任学科教学工作,但小学教师因为每人都要教学很多科目,他们对自己所受的培训稍感不足。比如,有三成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在艺术方面要加强;有二成小学教师认为在体育方面的加强。而对特殊教育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教师们感到越发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5、教师的孤立感。教师的孤立感与自主权是联系在一起的。越有自主权,也就越有孤立感。教师在学校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互相隔离的环境里度过,教师之间很少有热切的对教育问题的讨论。很少一起探讨如何解决全校性的问题,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在学校改革方面的合作很少或不存在。教书也许是一种比我们所了解的更孤独,在社交上更受限制的职业。
6、学校其他的人文环境也不尽人意,比如学校里没有不能提供特别的令人轻松的教师午餐环境;老师待遇比较低,工资晋升缓慢;学校学生会过多,学校学生存在着种族问题等等。
从上面的一些介绍之中,我们看到,美国的教师,无论是哪个年代的教师,其实跟我们一样都不轻松。他们所面临的教育教学环境,一样构成了许多教育生活中的挑战。调查数据显示,当初进入教师行业,只有57%的教师认为他们之所以选择做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学工作的性质,比如想教书、或者喜欢某门学科、或者愿意为他人服务、或者因为喜欢孩子等等。而有大约三成的教师认为如果让他们重新选择,他们一定不会再次选择教师职业,特别是男性教师,中学教师,更容易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冲突或者经济能力,而感到沮丧与失望,并因此而离开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