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做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摘抄之一
(2013-07-27 03:35:52)
标签:
教育摘抄 |
分类: 阅读 |
本书作者帕克·帕尔默,1993年开始创作此书,1998年出版,2005年由北师大吴国珍教授主持翻译成中文出版。
导言
1、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忍不住欢喜。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
2、教学中的困惑有三个主要原因: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教师的自我认识。
3、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己与认识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
4、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
5、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藏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
6、教与学对于我们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拓展教与学的能力,复杂、混淆、冲突缠身的快速变化将会损耗或拖累我们。与此同时,抨击教师成了时尚。如今超负荷的要求使我们惊慌,我们需要为我们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无法忍受的过失找替罪羊。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我们责备教师不能够医治那谁也不知道如何医治的社会弊病,我们坚持教师要即刻采纳多由官方的万能机器最近编制的任何“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大挫了那些有能力帮助我们寻找出路的真正的教师的锐气,甚至使他们变得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7、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此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够成功。教师确实应该得到更多的补偿,从官僚制度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赋予其学术管理方面的职责,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方法与材料。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提供上述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教育。
8、教学是有意图地创造这些条件的行动,而优秀教学要求我们真正懂得意图和行动的内在源泉。
第一章:教师的心灵
9、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10、上我的课时,一开始学生们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就是没有反应。然后我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由来已久的恐惧中:我的课一定很沉闷!这些年轻人课前还在门厅走廊生龙活虎、谈天说地,转眼间,一听我讲课就变得如此麻木不仁。
11、我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过很多教学研讨会,观摩过其他老师的教学,阅读了不少教学著作,反思了我自己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像一切又都要重新开始。我遇到的问题,其他所有教师也都常常遇到,都熟悉。但这些问题仍然使我惊慌,而我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尽管随着岁月的磨炼,表面上圆滑老练了,但实际上仍感力不从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摸索着。
12、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13、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老师具有联合能力,形成的联合不在于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
14、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
15、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
16、如果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我就不用因要把我作为教师的独特天赋才干硬塞进强求一致的方法框框中而痛苦,不用遭受遵循别人开出的、强求一致的标准的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尊重教师和学科多样性的教学理念。
17、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一个处于复杂的、不断需求的、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中的敏感领域。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
18、优秀教学核心的整合状态,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认同。这样才能把学生、学科和自我统统编织到一起。
19、内心世界的冲突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他的教学就成了战争,而不是艺术。分裂的自我总是使自己与他人隔离,甚至为了维护那脆弱的自身认同去伤害他人。
20、教学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站在个人与公众相遇之处。
21、教师们常常遭受解体的痛苦。这种痛苦来源于切断了与我们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而心灵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22、心灵导师的力量不一定在于提供给我们好的教学模式,心灵导师的力量在于他们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真谛,这是多年后通过回忆其当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重新点燃的真谛。如果我们与一位伟大导师的相遇,使我们在内心发现了教师的真心,那么回忆当初相遇的情景可能有助于我们重新建立起教学的信心。
23、好的教学有很多形式,好的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的老师本身却会长久铭记。而且感谢我们的老师很重要,再迟都不怕。
24、心灵引导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仅仅学生要遇上合适的导师,导师也要遇到合适的学生。在这种心灵相遇的过程中,不仅显示出导师的素质,引发出来的学生素质也同样发人深省。
25、我开始寻找一种与我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与我自己的个性整合,就像我导师的教学方式契合他的个性一样——我的导师之所以有魅力,关键是他在他的教学方式和他自身之间找到了一致性。
26、如果我能牢记我自己灵魂的内在多样性和我自己的自我展现的缓慢步伐,我就能更好地根据他们年轻人自己的生活步调,为他们自我的多样性发展提供服务。
27、通过回想我们的导师,我们想到我们自己。通过回想我们自己,我们会想到我们的学生。
28、这并不意味着讲授法是错误的教学方法,这仅仅说明我的身份特质跟我导师的不一样,我更适合用对话法,
29、我们不需要像专业主义文化鼓励我们去做的那样,用教学技巧来掩盖我们主观本来的面目。相反,我们可以利用教学技巧使自我天资更好地表现出来,从中产生最优秀的教学。
30、所以我不再需要一个师傅,现在轮到我去做别人的导师了。我需要转过身来寻找我自己潜滋暗长的新生活,把我年轻时导师赋予我的厚礼馈赠给年轻人。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才有新的发展机会——在每一次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获得发展。
31、师徒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它每天都提供给我们重返这古老舞池的机会。这是螺旋上升地发展的代际舞蹈,在此过程中,长辈以他们的经验增强晚辈的能量,年轻人以他们新的生机充实、激发年长者,在他们的接触和交流中重新编织人类社会的结构。
32、我们许多人都要服从一种要求,就是不仅通过与导师的相遇学习教学,还要求通过与具体研究领域的相遇学习教学。
33、个人和团体外显的表现仅仅是“前台”部分,而“后台”活跃的现实远比我们在前台看到的行为更有影响力。
34、汤普金斯惊人地直白道:作为一个教师,她的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
35、当寻找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我找到的并不都是令人自豪的、光彩的东西。当我回想起相遇于那些形成和揭示我的个性的事物的时刻,才知道发现自我有时是让人尴尬的
36、与导师和学科的相遇可以唤起自我意识,获得一些我们是谁的暗示,但是教学的呼唤还不单是来自外部的融合—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使我尊重真实的自我。
37、当我侵犯了我自己,不可避免地,我最终会侵犯与我共同工作的人们。到底有多少教师将他们自己的痛苦加诸于学生?这种痛苦就是来自于:他们正在做的事从来不是,或不再是他们真正倾心的工作。
38、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倦。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39、有时候,我们必须为了钱而非为了工作的意义而工作,我们可能根本没有因为工作不能使我们感到愉悦而辞职的派头,但是,我们不断以那种践踏我们灵魂的方式工作,而对他人和自己造成损害,却无法从中解放出来。保持自我同一性是否是一种奢求,我们也无法从这种困惑中释怀。
40、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