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多用——用黑藻做实验
一、黑藻简介
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属于水鳖科,为多年生沉水草本,茎纤细,多分枝,叶3-6枚轮生,无柄。花小,单性,腋生,雄花有2-3cm的花梗,雌花无梗。果长圆柱形,长约7mm。种子2-6粒,表面有尖刺。
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性喜温暖,耐寒,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不低于4℃。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池塘、湖泊、河流和水沟中。
往年,老师做实验时都是临时去几百米外的水渠采集黑藻。为实验方便,将实验剩余的黑藻培养在操场边排水明沟中,长年都有清水从沟中流过,今年已经成活并顺利繁殖。
用黑藻做实验材料不仅制片简单易行,不像取洋葱鳞片叶或菠菜叶下表皮那样麻烦,同时可以免除洋葱的刺激性气味,而且可以在水槽或烧杯中来控制培养条件,如增加光照、用温水升高温度等,以便于实验的观察,省去分组操作的麻烦。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必修1的好几个实验都可以用黑藻作为材料。
二、黑藻在实验中的应用
1.用黑藻观察细胞多样性
黑藻还可以用作观察细胞多样性的材料。黑藻名不副实,其实它不是藻类,是被子植物,可用作观察高等植物细胞的典型材料。与根尖细胞、血细胞、骨骼肌细胞等比较。同样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最好选取嫩叶——更薄,有利于观察。
2.用黑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甲基绿吡罗红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当甲基绿与吡罗红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吡罗红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因为甲基绿易与聚合程度高的DNA结合,而吡罗红则与聚合程度较低的RNA结合。
笔者很简单在载玻片上用冰醋酸处理了黑藻叶,然后用滴管滴一滴染液,2分钟后用清水漂洗,盖上盖玻片就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了。图2是用甲基绿染液对你DNA染色的图片。
3.用黑藻观察叶绿体
黑藻也非常适合用来观察叶绿体,在黑藻叶中,叶绿体非常丰富,但在嫩叶,叶绿体数目不多,这对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是很有好处的。判断细胞质流动是以叶绿体流动为标志的,因此,如果要顺便观察细胞质流动(浙科版教材要求观察细胞质流动),这实验就不用像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那样准备两种材料,而是就用黑藻一气呵成了。
制片非常简便,只要用镊子取一片黑藻嫩叶,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摊平,盖上盖玻片即可做后续实验。要改变环境条件来影响细胞质流动,也不用分组处理。
4.用黑藻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对于植物细胞来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渗透失水,从而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而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渗透吸水,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将逐渐复原。虽然黑藻叶细胞没有紫色液泡,但并不影响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为其细胞质充满叶绿体,除了液泡外,几乎整个细胞就是绿色的,因此,也能够与外界无色溶液形成对比,分散的叶绿体被挤压在一起,非常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同时可以观察到液泡体积的变化,只是无法观察液泡颜色变化。考虑到蔗糖溶液蒸发后有粘性,我们改用10%左右的氯化钠溶液,万一有液体洒在显微镜上擦拭更容易。
5.用黑藻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黑藻有大量叶绿体,可以用作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的材料。因通体含有叶绿体,无需摘取叶子,只要先把植株上的水吸干或者将植株放入恒温箱中40-50℃烘干(提取液中水太多会影响后续实验层析的进行)再将其剪成小段,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研磨、提取和分离。也可以在研磨时先加少量乙醇,磨好之后再加乙醇5ml,因为溶液太多研磨起来很不方便,甚至会溅出。研磨结束后也不需要过滤,只要在研钵中静置片刻(最好将研钵倾斜放置),取上清液做后面的实验即可,只要二人合作,色素不会接触空气太久。将各组的滤纸编号放入烧杯来进行层析,加盖培养皿,以减少层析液的挥发。
http://sw.smez.net/upload/2012-08/120823202963291.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