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杨杰与祥祥隔网相对
祥祥与电网
祥祥在“二期放养圈”——学会定位,学会找水源

咆哮了一阵儿,无奈疲惫的祥祥渐渐安静下来
祥祥在二期圈
2004年9月15日,在“一期圈”生活一年多以后,祥祥来到比现先前在大10倍,更接近野外的环境中——卧龙简称为二期放养圈。这时口哨、窝头都取消了——祥祥已经基本成年,体重基本稳定,也用不着经常测量体重了。祥祥进入二期放养圈,开始了它野化培训的第2阶段。
祥祥的20万平方米新居就在“一期圈”的上面,环境相似,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林中有密密的竹子灌丛,是大熊猫爱吃的拐棍竹。这里曾经发现过大熊猫的粪便和鬣羚、斑羚、水鹿等有蹄类动物活动的踪迹。为了使得放养的场所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让祥祥在更接近野外的环境中生长,二期放养圈用高压脉冲电网做隔离,而一期放养圈是用完全封闭的钢板做隔离。三个饲养员——谢浩、刘斌和杨杰轮班每天上山观察祥祥。还有三个年轻人每周的星期一和星期四上山专门观察祥祥的行为,其中一位还是姑娘,宋仕贤。
10月20日我们随科研人员魏荣平和饲养员刘斌、杨杰上山看望祥祥——祥祥在它的新栖息地已经生活了两个月了。随行的还有一个四川电视台的摄象师赵新民,他也是个有“卧龙情结”的人,多年来他一直跟踪拍摄用镜头记录了卧龙大熊猫人工繁殖的艰难历程。祥祥野化培训后他又在记录祥祥在野外的生存状态。祥祥新的栖息地坡非常之陡,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我们必须拉着旁边为祥祥设置的电网的栏杆向上攀登。一路上魏荣平与刘斌不停地攀谈——幸亏我听得懂四川话。当听到刘斌说在祥祥的新栖息地发现了一具鬣羚的尸体,“魏哥”警觉起来,仔细询问以后,他“指示”刘斌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汇报——怕是野外动物发生什么传染病。
刘斌带着我们找到了祥祥的两个巢,一个巢在树根下,地势高,干燥、安全。另一个巢隐藏在竹丛里,昨天晚上祥祥刚刚歇息过,留下一大堆新鲜的粪便——浅墨绿的竹叶便。这两个巢离水源很近。它的水源是一个专为它修建的浅浅的满月形状的水池。
“魏哥”看到祥祥的粪便,立刻翻动,观察。他感到非常满意,祥祥的粪便很正常,一枚枚浅墨绿、纺锤形的竹叶便,堆得很厚——昨天晚上祥祥在这个巢歇息了很长时间,把它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倾泻”在了这里。
为了便于观察了解祥祥的行踪,祥祥的偌大的栖息地被电网分隔成几个地块。因为二期圈很大,为了方便跟踪观察祥祥的行为,圈内用几道电网分割成了几部分。在将祥祥放进二期圈之前,饲养员杨杰对祥祥做过一次“条件反射”,将窝头放在靠近电网的地方,祥祥拿窝头的时候立刻遭到电流击打,祥祥叫了一声跑开,从此无论怎么哄它它决不靠近电网半步。但是现在看起来电网对祥祥并不起作用了。观察祥祥行为的两个小伙子一个上午都在找祥祥,但是祥祥踪影不见。最后杨杰和刘斌也帮着一起找祥祥——饲养员是最了解祥祥的了。中午一点找到祥祥了。让人意外的是祥祥却是出现在另一个地块里——就是说电网对它不起作用了,祥祥在分割的电网之间横冲直入,想去那就去那,你根本没法控制它,因此跟踪小组的人找到很不容易,就是刘斌吹口哨也不好使了——它不稀罕那200克的窝头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祥祥破了电网咒——或许是它找到一个低洼处钻过电网,巧妙地将身体避开了电网……或许是它已经明白电一下虽然不好受,却不至于对生命造成危险——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行动的自由它甘愿承受一下电击。我们的祥祥的确是聪明!不仅是聪明,甚至是狡猾!
它不仅对付电网,也在对付人。隔着电网与祥祥相对已经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刘斌一边呵斥着祥祥阻止它穿过电网,一边告戒我们迅速离开祥祥的“领地”。看起来祥祥还是认得刘斌——从祥祥半岁开始刘斌就照顾它,听到刘斌的“呵斥”祥祥打消了穿过电网的念头,在一块石头边安静地卧下。
我急忙走出祥祥的“领域”来到电网之外的安全地带:回头张看着杨杰、刘斌与祥祥隔着电网相对,觉得有趣而感慨:人和猫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它和人的对立越加地尖锐:现在祥祥的表现更象野外大熊猫,有了领域意识和自卫行为:见了人就表现出愤怒,不赶出自己的领地誓不罢休。无论人的出现多么隐蔽,祥祥都能很快发觉——它不是靠视觉而是靠嗅觉判断周围生物的出现,人的气味它是熟悉的。观察祥祥行为的小伙子经常是被祥祥的追踪被迫离开它的领地而中断观察工作。它的目光警惕,甚至凶狠,完全不是圈养大熊猫令人熟悉的温顺、企盼目光。当我们回到电网旁边的工作室,寂静的山野传来野兽洪亮的吼声,我问:“是祥祥在叫?它要干什么?”小伙子们摇摇头:苦笑地说:“每天都这样叫……它想出来……”是的,它想出来!尽管它有足够大的领域,有足够多的食物,它还是不满足。它明白是高压脉冲电网限定了它的自由,它向人发出抗议……
当时张和民局长告诉我,在这个偌大的环境中祥祥要学会定位——就是说它不管走出去多远,它都能找到水,水对大熊猫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熊猫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祥祥还要学会划定自己的领域,它即将进入性成熟,它要像野外的雄性大熊猫一样,拥有自己的领域。如果顺利,在二期圈祥祥能够顺利解决这两个问题,两年以后,它满五岁,进入性成熟,就让它进入到繁殖中去,或者加入到野外大熊猫种群中,通过竞争留下自己的遗传基因;或者一组经过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组成一个小的熊猫社会,生儿育女,壮大野外大熊猫种群的队伍。
在二起圈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祥祥的确是更像一只野猫了——无论何时只要听到异常的动静,它第一放映是爬到树上去,在树上警觉地观察周围,直到确认没有危险了,才下树该干吗干吗!2005年夏季,祥祥满四岁,它由一个亚成体的少年步入青春期的青年,大熊猫的本性和野性在它意识深处唤醒,它开始频繁的标记——起初是在一个相对稳定区域里觅食,在周围的云杉树上
蹲着将自己的体味蹭在粗糙的树干上,它还在自己选中的“消息树”上留下自己的毛发,它抓破树干外皮……逐渐地它将自己“消息树”周围的地面的石头和一些低矮的草丛上
标记自己的体味……随着它的领域性一天天加强,它的攻击性也越来越强了——无论是谁接近它的领域,它必将紧紧跟随,一直到驱逐出境!
2006年2月17日,卧龙举行专家认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祥祥已经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可以将祥祥放归野外,卧龙大熊猫野外放归研究拉开了序幕。
2006年4月底祥祥由核桃坪来到到了五一棚,高压脉冲电网没了,它彻底自由了。但是迎接它的是更严峻的考验。


祥祥在电网边寻找出去的机会

CRW_0048祥祥盯视电网外的工作人员,即愤恨又无奈


刘斌与魏荣平检视祥祥的粪便10月17日

二期圈的山路非常陡,扶着电网上下山,有时我们也被电网打一下
祥祥在一期圈(1):从“饭来张口”到“自食其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e51001000bkr.html
祥祥在一期圈(2):祥祥对栖息地食物的选择与利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fe51001000bko.html
祥祥在“一期圈”
(3):口哨=窝头,祥祥与人剪不断的纽带
祥祥在一期圈(4):天敌、窝巢——祥祥对环境的适应
祥祥在“二期放养圈”——学会定位,学会找水源
祥祥在五一棚——“占地为王”,最严峻的考验
祥祥之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