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山大黄和苞叶大黄

(2007-03-01 13:24:16)
标签:

大黄

高山大黄

分类: 植物——大美无言

大黄大黄

 

高山大黄和苞叶大黄

 

卧龙正河源头的高山沼泽草甸

 

提到中药我就有点兴奋,我是木命,凡是植物我都觉得亲近,再加上我是中医的绝对信仰者,少年时的理想是做一个中医,读着枯燥的药典觉得非常的神秘。直到今天我有病几乎不吃西药,只吃中药 - 还是汤药自己亲自煎熬。在我一生的求医历程中就在药方和药房耳濡目染认识了很多的中药 - 将药名与不同形状颜色的片,散,块联系在一起... ...。可是等你到了野外你完全不认识它,它的幼苗,植株,花朵,果实... ...全是陌生的。“女大十八变”,草药植物从发芽到加工成药房出售的饮片岂止“十八变”!

大黄就是一味中药,而且我也认得它植物的样子。2005年年九月底我随着卧龙的资源科的队员去了正河钱粮山的双海子。正河是卧龙的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处在四姑娘山的背面(阳坡),秋季本来是西南山区最美好的季节,可是这一年的雨季拖后,天天都是湿漉漉的雨天。双海子周边的山坡上湿漉漉的,万道溪流从高高的冰峰上潺潺流泻,汇入海子(高山湖泊),汇入河流。这里分布有卧龙唯一的高山沼泽草甸。当时我问了很多植物,记得住的不多,但是大黄的印象很深刻 - 它的叶子是巨人五指半张的宽大手掌,紫红色叶柄,匍匐在地面,巨大叶子一柄柄环形排列了占据偌大的面积 - 真可以十几人团团围座了召开圆桌会议。湿漉漉的草甸中大黄到处都是,但是却没有人收集,说是一斤晒干了才2元钱。当地人杨军一家主要在收集“佛手参”,量很大,一斤价格大约十几元。

卧龙正河之行之所以对大黄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因为它硕大的掌形叶子,另一方面是曾经读过关于大黄的故事,我知道大黄几样重要的药性,知道它由中国传播到国外,名扬全球。大黄的故事以后再讲,先说这让人烦心的事情!

?/ P>

无意中看了野性中国网站上主人(网名)的高山大黄的图片,一柱“擎天的圣诞蜡烛”高高插在苍绿的叶子中间,跟我所见到的大黄完全两样... ...一时之间我不知道是我见过的大黄错了,还是主人的大黄错了。在网上查了,查了书,可以确定我们的大黄都没有错。

大黄是一种中型的草本植物 40-100厘米在全世界有60多种,在中国也有40多种,国外的也是从中国引种的。它的茎直直高高粗壮的一根向上,没有旁杈,也没有分支,中空无毛,(据说它的根也是直直地向下一根)生有基生叶,茎生叶,和叶状的苞片多枚。做中药食用的是大黄的根及根状的茎。古代诗人范成大有诗咏大黄:“大芋高荷半亩阴,玉英危缀碧瑶簪;谁知一叶莲花面,中有将军剑戟心。”既是形象的描绘了大黄的形态特征,高大,茎直立(碧瑶簪),似叶子苞片包裹直立的茎 - 中有将军剑戟心。“中有将军剑戟心”特别有意味,既是对大黄形态的描述,也暗喻大黄的药性峻猛 - 大黄在中药中有“将军”之称,清热泻下,破积去瘀... ...有人说此句也在暗指李林甫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 这是中国文人的光荣传统,骂人拐着弯_“春秋笔法”,总是把自己摆在万物的上帝的位置,看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情感的折射。

在卧龙正河的高山沼泽草甸我却没有看到大黄中心的“剑戟”,不知道是“未成年”还没有长出,还是秋天季节它的苞叶连同茎都脱落了。同行的一个当地卧龙人拉肚子找了“烧香杆”在炉膛里煨了取里面瓤服用 - 我想有点像烫烫的棉花糖吧。烧香杆的名词我非常熟悉,几年前冬天去银龙峡谷时同行的导游杨斌用它中空的杆吹火塘的火 - 我想它有点像向日葵的杆杆,干燥以后中间的“棉絮”点燃以后可以长时间地燃烧,作为引燃的火源,所以叫“烧香杆“。把”烧香杆“中的”棉絮“掏出来,中空的杆杆就可以当吹火的工具。当时十几天的行程中我不断地问春天的可食用的野菜和草药,隐隐约约记得“烧香杆”的植物是一种草药。读了大黄的介绍,我猛然醒悟“烧香杆”与大黄的关系 - 它们原来是一种植物的产品。总算在主人高山大黄的引领下,盲人摸象把柱子的腿,绳子的尾巴... ...各部位都摸全了。

大黄隶属蓼科植物(蓼科) 大黄属(大黄),多年生草本。我在卧龙正河见到的是掌叶大黄大黄 基生叶掌状半裂,有长柄 - 正像我看到的一样;,茎上的叶片广卵形,互生,夏季开淡黄色花 - 我却没有看到。

主人拍的大黄一种是高山大黄,又叫塔黄,其形状远看如塔 - 粗壮的直立茎上心脏形状的苞片一枚叠加一枚,一层层叠加向上,故名塔黄,这可能是大黄中最富有观赏价值的一种品种。塔黄分布在西藏南部,云南和四川的西部,生于海拔3900 - 4900米的高山草甸或砾石滩上。

主人拍的大黄还有一种是苞叶大黄,又叫水黄。水黄的直立茎好像没有塔黄粗壮,其直立茎上的下部叶卵形(倒卵状椭圆形),上部叶较小,浅绿色,更上面的叶状苞片黄绿色,长卵形,下垂,盖住花序,花小,绿色,数朵簇生。据说到了秋末水黄的叶子转为红色,艳丽非常。

  苞叶大黄是我国横断山脉地区特有的植物,分布在藏东部,滇西北和川西。海拔3000 - 4700米的高山灌丛的草地,河谷草坡和林下。

还有一种菱叶大黄特产我国的西藏南部,生长在山坡的高山草甸或者流石滩,分布的海拔更高由4700直至5400米。

 

中国用大黄于医药有悠久历史,西汉初已成批运销欧洲。为中国主要出口药材之一。关于大黄的药性和海外传播也许日后我还会写写,恐怕要积累很长时间,这样大的一个话题!

 

高山大黄和苞叶大黄

海子边的草甸有不少的大黄

 

高山大黄和苞叶大黄

 

我在卧龙正河看到的掌叶大黄,叶子硕大,半裂,叶柄长,红色

 

有兴趣看大黄图片的可以登陆:

http://bbs.wildchina.cn/dispbbs.asp?BoardID=3&id=978&replyID=978&star=1&skin=)

水黄图片

 全缘绿绒蒿,坚强勇敢美丽的四川人

 绿绒蒿(一)

 我国特有的三种绿绒蒿

 白苞筋骨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