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乌鸫文殊院唱歌的鸟 |
分类: 上帝的天使——地球的羽族精灵 |
乌鸫(Turdus merula mandarinus)
乌鸫的个头跟白眉鸫差不多(体长约30厘米),比画眉大,比鸽子小。顾名思义,乌鸫的羽色是皂黑的,所以跟乌鸦一样姓乌。还有人叫它乌哥、黑鹅、乌鹊……说的都是它的黑。但是“乌”和“乌”并不完全一样:乌鸦从头到脚一身通黑,没有一丝亮色,一张黑嘴像硕大的生铁钩子。乌鸫是耐看的“黑牡丹”身形比乌鸦小巧,装扮时髦美丽——涂了满满的蜡黄色口红,描了金色的眼线。也许还有人说乌鸫长相像八哥——八哥是鸟类中的歌唱家,派头大,春夏一身笔挺的黑西服,可是它鼻子里居然滋生出“茂盛的草丛”,邋遢到家了。而且论歌喉乌鸫比八哥一点儿也不差据说他的啸鸣有一百二十余种变化,效仿画眉、燕子、黄鹂、柳莺雄鸡、喜鹊等等鸟的叫声无不惟妙惟肖。在南方一些地方乌鸫、八哥比邻而居,所以它们免不了同台比艺——八哥可以模仿乌鸫所有的鸣啭。
像白眉鸫以及大多数的鸫一样,乌鸫大步咚咚行走于地面觅食。小伙子操着一把“黄色的镐头”(雄性嘴是蜡黄色),姑娘的个头比小伙子小点儿,使着一把“黑色的镐头”(雌嘴是黑色的)。春夏赤昆虫, 蝇蛆,一鸟所吃蝇蛆竟达100多个,多以昆虫为食偶而也食果实,冬季杂食性很强。冬秋吃植物的浆果及杂草的种子,樟果,榕果和各种野果,当然在这个季节最好的食物是蚯蚓,圆鼓鼓的,长长的,像咱们人类的腊香肠,又香甜,又实惠,分量多啊。
乌鸫是四川乃至中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的常驻居民,分布广,数量多,栖息于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单独或者三五成群在地面奔驰觅食。跟麻雀、喜鹊、乌鸦鸟一样乌鸫也属于适应性强不甚惧人遍及全世界的鸟。“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城市村庄有树木(它在乔木上筑巢生儿育女)、有原始植被的地面(水泥地面就不会有虫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乌鸫。在城市有高大树木的庭院中不难见到乌鸫的巢,但是它比喜鹊谨慎,通常是将巢隐蔽在树干间的平台中,从来不去张扬自己的“建筑杰作”。我打小生活在北方,2006年4月在文殊院还是第一次跟乌鸫“密切接触”,看到了它的巢,听到了它的悠扬的情歌……
乌鸫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