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再生父母”名字叫“班主任”
(2016-12-13 11:09:03)前两天的一个午休,班主任把我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上说些事。我懵了一下——我最近根本就没犯过事啊?
老师问的问题更让我懵了——“你昨天回家时有没有听一个心理广播?有没有去做电台互动?”心理电台?老师为什么要问这个?直到下午第二节的心理课才为我解开了疑团。
心理老师说,前一天晚上她参加了一个心理电台的节目,在留言问答环节,有个人是她的学生,还问了个问题。心理电台?这不是班主任问我的那个事吗?不就是做个互动,问个问题,有必要将通校生挨个问过去吗?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向心理老师提问的学生是我们班的,他问的问题是:学生早恋怎么办?
我还是挺疑惑的,为什么学生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会引得班主任仔细调查提问者?在这个时代,问这么个问题完全没啥的吧?如果真的有学生早恋,班主任会怎么办?那岂不是要上天了?
学生:盛
为了一个同学向心理老师咨询有关早恋问题的电话,班主任把所有通校生都调查了一遍,这样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和你分享一个在学生中盛传的小段子:世界上有两种生物会趴玻璃,一种叫壁虎,还有一种叫班主任。趴玻璃的班主任不是现在才有的,我读初中的时候就有啦!自修课或者新老师上课,大家正放松着自由着,偶一回头,猛然发现教室后门的窗玻璃前,满脸严肃的班主任正用炯炯的目光盯着几个说话声音最响的同学。真正为孩子操碎了心的人,除了亲生父母,大概非班主任莫属。
可能有不少孩子会和你一样,在被班主任叫出去时心怀忐忑,第一反应是“我做错了什么吗”。你听过陶行知和三颗糖的故事吗?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没想到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我却迟到了。”王友惊讶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给他:“这块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王友更惊讶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掏出第三颗糖塞到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笑了:“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应该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谈完了吧!”我把这个故事完整地抄给你,是想告诉你:班主任找你去谈话,未必是坏事。
也许你会说,我们的班主任哪里有大教育家陶行知这样的境界。这可不一定哦。名山大川是一种境界,小桥流水也是一种境界呀。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很多现场聆听德育研讨会和观摩主题班会的机会。也是在这样的聆听和观摩中,我收获了很多和班主任有关的感人故事。在很多同学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们或者悄悄地照顾着父母离异的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元旦演出等机会,让平日里郁郁寡欢的孩子在同学们的祝福和关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或者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默默地资助着家境困难的学生,给他们的饭卡充钱,早早地为他们买好冬装和保暖鞋;或者在家长会后截住某位家长,指出他们孩子最近出现的新变化,希望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度过成长的考验……
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哪个阶段的班主任最难当?我觉得是初中阶段。小学的孩子对师长有敬畏之心,高中的孩子身心已经相对成熟。唯独初中阶段,渴望成熟却未到火候,老师管多了会叛逆,管少了会沉沦,真正是让班主任“左右为难”。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对我有些不屑——怎么通篇都在帮班主任说话?一点都没考虑你的心情?因为从你的来信看,也许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让你有些不愉快,但至少他是一位负责的班主任,面对叛逆的你们,宁愿被你们责怪,也要了解你们的“心动向”。也许要到多年以后,你才会明白,和壁虎一样喜欢趴玻璃的班主任,他们的心也和壁虎一样,是想帮你们捉走害虫。
有关代沟的段子有很多。“爸爸,你觉得《菊花台》怎么样?”“没喝过,不知道。”“奶奶,我今天穿了新衣服,有范吗?”“嗯嗯,饭在电饭锅里!”“爷爷,你有微信吗?”“唉,我说的话你们都不怎么听,我哪里有威信啊!”看,和家中长辈们“沟通困难”,因为爱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误会很萌很可爱。如果我们也用“很萌很可爱”的目光,笑看自己和班主任的“代沟”,会不会觉得学习生活其实也很有趣?还可以顺便写写类似班主任趴玻璃这样的小段子?
祝你的班主任越来越可爱!
葡萄姐姐
_________________2016年12月13日嘉兴日报“烟雨楼”版面“青春对话”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