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点赞”的含金量看“认真”的魅力

(2016-02-02 13:55:01)

葡萄姐姐 

  那天陪孩子看电影《神探夏洛克之可恶的新娘》,每次夏洛克一出场,孩子和身边同学就一副仰慕激动得无法呼吸的神态。这个眼窝深陷颧骨高耸满脸不可一世神情的男人真的有这么迷人吗?显然我犯错了,当我把这句疑惑向她们说出口时,她们回报我一堆毫不客气的鄙夷神色,其中一个还教训我说:“你可以批评我的缺点,但不能嘲笑我的偶像,因为这代表我的品位。”吓得我赶紧道歉并且住口。想起大概五年前,和某位好友随口说了一句刘若英的负面新闻,他也是当即翻脸,因为刘若英是他的女神。

  尽管被鄙视被教训被翻脸,但我还是在心里为他们点赞——为他们的认真精神点赞。我原本以为他们的认真和我的不认真是因为我年长于他们的缘故,直到最近听说了一件朋友的趣事。

  两位已经人到中年的好友,原本都是爱文学爱书画的挚友,有过很多美好的回忆。那天,因为微信朋友圈里的点赞话题而吵架了。一位朋友坚持给朋友圈里的所有朋友点赞,而另外一位则只在认为图文信息确实很好的情况下才点赞,这位朋友认为前面朋友那样给所有人所有图文都点赞是一种敷衍,“含金量”太低,而前面那位朋友则认为微信点赞就像朋友见面点头问好一样,是一个基本礼节,和含金量无关。吵架到最后,两位好友互相拉黑了对方。听到这里不禁要笑,既为后面那位朋友的认真劲点赞,同时也发现前面这位朋友其实也挺认真的,否则不会拉黑这位多年好友。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尽管微信朋友圈已如黑洞一样吞噬着我们可怜的业余时间,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刷微信而再不翻阅纸质读物,但你去参加一些会议或活动,总会收获一纸袋厚厚的宣传资料。这些资料,印刷精美,排版用心,纸张还多是铜版纸,想来印刷成本不低。你会不会奇怪——不是无纸化时代了么?怎么宣传资料倒是越来越重了?其实,商家才不会盲目地投资呢,他们已然发现手机阅读和纸上阅读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手机阅读犹如大街上擦肩而过的路人,唯有抱在手上细细推敲,才会让信息深刻地印在脑海——在“没啥印象”和“印象良好”之间,隔着大大的“认真”二字。

  其实,不光是商家的宣传资料,你再稍微留心一下,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位众人眼中有文化爱读书的人,那么你还会三不五时地收到朋友寄来的新书和杂志,新书是朋友自己的著作,杂志是朋友担任主编的民间刊物或行业宣传刊物。一位诗人朋友告诉我,现在自费出版诗集和著作,甚至长篇小说的人也不少呢!

  辛辛苦苦地创作,不求稿费和版税,还要自己贴钱出版。这是为什么呢?我像小沈阳一样沉思起来。我想,这是因为认真,因为这些作者对文字的认真。尽管微信上不时出现“深度好文”,尽管很多“好文”的阅读量会出现“10000+”,但那又怎样?手指一滑,还不是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下次要和朋友分享其中的收获,却只能支支吾吾说出点边角料,其中的核心主旨早已忘掉。到底不如印在纸上集结成书。这样的文字,可以握在手上,摆在案头,可以用笔圈圈画画,可以停在某一页某一行而陷入美好的回忆或遥远的沉思。这些年的手机阅读几乎让你忘记了纸张油墨的清香,更让你忘记了把一句话读很多遍读到齿颊留香的快感和坦然,当你再次于灯下读至半夜,心头忽然想起“书似青山常乱叠”时,马上就会联想到它的下一句“灯如红豆最相思”,瞬间觉得四下里无比宁静而心头没有一丝烦恼。这就是纸质阅读的魅力所在吧!这就是那些对文字认真的人那么认真的原因了吧!

  点赞确实是一种礼貌,而认真是一种让人尊敬的品质。

——2016年2月2日嘉兴日报烟雨楼版面“性情”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