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算进步?
(2016-01-25 23:15:31)
书还是在读的,博客也是在写的,只是书总是没读完,博客写在了另外一个地方,所以,这里的葡萄园,显得有些荒凉和冷落。倒是和我这年纪越来越配了。
为什么书总是读不完?因为发现自己好像进步了,从当初几乎读完所有琼瑶的书,到后来读《简爱》、《嘉莉妹妹》、《傲慢与偏见》,再到后来的叶倾城张丽钧,以及到目前的木心和黄永玉……是不是进步了?请排列在前的作家们别生气,我这么说一点都没说你们不如后面的作家的意思,而是说,我之前总是阅读同为女性的书,而且都是相对来说比较薄的书,而现在读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像新华词典那样的厚厚的两本,另外的黄永玉放的《朱雀城》是像新华词典那样的厚厚的三大本。其实书桌上还放着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比黄永玉的这厚厚的三本还要厚的三本。
看,从阅读同性们的情感文章,转而开始阅读老男人们笔下几乎没有一句废话的自传性的“大史书”,是不是进步了?木心的书看得差不多了,期间因为推荐给某小朋友读而中断了一段时间,目前正在读的是黄永玉的书。觉得他的文字真是好!而他这样的写法布局更是好,尤其适合他这个年龄来写——换成其他四五十岁或五六十岁的,就没资格这样写——写着写着,来一段人生感慨,每一段感慨都特别幽默又深邃,这样的感慨只有7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吧!他一个个写下那么多人物,主人公除外,小人物也是性格饱满,还因为是多年后写的自传体,可以随时把某个小人物的后来的结局给前后结合一下一并交代,让人唏嘘和感慨人生的丰富美好又无情无奈。
期间,因为不时插入临时工作上的事而没法好好阅读,心里有些着急。不久前,好友洪海出了自己的作品集《边缘》,非常清秀的装帧,非常清秀的文字,自己抓紧时间用三个晚上读完了。正在酝酿读后感,因为非常喜欢他的为人和文风,所以必须认真对待这篇读后感。然后发现自己久没上来写博客,对于文字已然生疏,那些阅读因为在时间上的过于琐碎和很多因为是临睡前的阅读而影响了记忆,所以养分吸取还不够,所以不仅是读后感,还有日报的副刊栏目,也是每写一句,还是决定删掉重写,重写了以后仍然不满意,如此往复,可以好几个小时。“如果现实让你不满意,说明你该好好提升自己了。”微信上看到很多次的这句话,也许用来形容我目前的写作情况最是合适——眼高手低,积累太少,思考太少,所以才会写了不满意,满意的写不出。——所谓庸庸碌碌,大致正是说我的。
好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说明人真的需要反思,需要遇到一些挫折,这样才会像竹子一样留下一节一节清晰可见的进步和提升。那么,我在表扬自己看书有进步的基础上,还是要对自己下笔太少思考太浅进行批评的,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所改善——寒潮降临,特地把电脑搬进卧室,方便空调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今天晚上虽然没有好好读书,博客倒是写了3篇。另外两篇写在其他地方,就这篇,留在葡萄园吧!——反正现在基本没人看博客了,课纵容自己卖个乖或露个丑,然后说一声:生活是美好的,感谢佛祖!
前一篇:你和机器,哪个更会说话?
后一篇:你也搞得这么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