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姐姐
一本日历翻完了,茫然惆怅中又有些许的惭愧,因为我在一位同龄女作家的博客上,看到她说:2014年,我读完了和朋友相约的100本书。当下赶到自己的书架前,仔细回忆自己一年来读的书,无论条件放到多低,都不会超过50本。同样是上班女性,同样是家有中学的孩子,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经过一番深刻地反思,不得不写下一些深有感触的检讨:还是网络占去太多时间,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都是拿起手机,原本只是想看一下时间,结果就随手翻起了微信的朋友圈。现在回想起来,微信的朋友圈绝对是魔鬼和鸦片——你只要去翻,每时每刻都有朋友在更新:撇开推销各色商品的不说,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但这些看起来丰富而精彩的生活,真的和我有一毛钱关系吗?朋友的近况确实需要关心,但真的需要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去关注一下吗?朋友圈有千般不是,作用还是有的,那就是在某些个百无聊赖的时候,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给朋友的厨艺和对生活的热爱点个赞,这个“赞”,或许就像是朋友见面时一个无声却鼓励的微笑,温暖,但抵达到内心。
除了这项功能,我真是再没看出别个好处出来。除了微信的朋友圈,还常常会手贱地去点开微博来看:哦哦,飞机又失联了;哦哦,王思聪又开始骂烂片了;哦哦,“掏粪”男孩的粉丝是越来越多了……这样地刷来刷去,不超过一个小时,是断然没有起床的决心的。检讨写到这里,才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那些台湾校园歌曲:“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
,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早晨起来空气好,喔喔,奉劝大家要起早,美好时光不要错过了……”还有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到今天交不出一张合格的成绩单,也是怨不得旁人了。
嗯,早上的时间被浪费了,那晚上总可以了吧?不知道有多少天的晚上,早早地把一本新买的书放到床头,看看时间才过8点,心里生出各种美好的遐想:静心读3个小时,起码可以把这本书的三分之一读掉,夜深人静,正可以专心读书——15年前,你不是很得意于“三更有梦书作枕”、“满床明月半床书”吗?看来,这样美好的日子又要回来了。看到这里,读者大人会不会也像此刻的我一样,一撇嘴,笑骂一句:想得美!是的,等我洗漱完毕爬上床,刚拿起那本书,翻开第一页,就想起来:既然准备读到那么晚,那是必须要上个闹钟了,明天早上睡太迟可不好呢!早上的时光可不能浪费啊!于是,拿过手机来上闹钟,闹钟上完了,——嗯嗯,我稍微看一下微博上有什么大事没有?这世界的脚步太快,我可不能被时代甩出来!半个小时似乎在瞬间就过去了。于是又进入“分裂”状态:脑子在提醒“快去看书吧”,心却坚持着“微信的朋友圈还没翻过呢”……很多时候,是心战胜了脑子,只消想到“白天都那么累了,睡觉前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就心安理得地去看微信的朋友圈了。第五个哈欠打过之后,才忽然想起,哦哦,那本书在哪儿呢?我总得翻两页有个交代不是?两页翻过,哈欠已经打到眼睛都睁不开了——手倦抛书午梦长,咱明天再说吧!
想起《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曾经这样嘲讽那个时代的新闻成瘾者:他们一醒来就问:“有什么新闻发生?”好像全世界都在为他放哨。梭罗果然是伟大的作家,这么早就预言了今天的你我。
都说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那我这个在2014年没有读多少本书的浪子,可否在2015年有个积极的转变?趁着2015年才刚要开始,我们也来个约定好吗?新年里,我们要读完100本书!
刊登于2015年1月6日嘉兴日报“烟雨楼”版面“性情”栏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