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曾来过,微博为证!(玫瑰稿子)

(2010-11-11 14:04:03)
标签:

杂谈

    “在21世纪开始后不久,有一种叫做微博的文学体裁一度很流行,那个时代也因此被叫做‘段子时代’……”很多很多年后的某一天,历史学家对台下满脑袋记忆芯片的22世纪学生这样解释我们这些21世纪“古人”们的流行风尚。为了将来的历史学家能少死一些脑细胞,我这个先知先觉的“先人”先来帮他分析一下“微博”诞生和流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

    首先是吃饱喝足后我们有了更高尚的追求。阿基米德有了一个支点后能把地球撬起来,有想法的现代人如果有了一个舞台后就想把所有的目光吸引过来。想当年还在为一箪食一瓢饮而奔波的时候,我等凡人只有忍着脖子酸痛仰望影视明星的“看客”身份,到如今的“晒时代”,是真英雄就要拿点东西出来给人看看,与人分享,于是有了博客。但是,哲人早就说过,最优秀的演讲就像女人的裙子。如果没有妖娆的身材和气质,那最讨巧的办法就是——让裙子尽量短一点。于是,博客有了第二代——微博。

    其次,话语权是一种很诱人的权力,很多年来,我们在长辈面前没有说话的份,在开会的时候言不由衷,换句话说,“我们都憋坏了!”可是很多时候要我们流利地说出一大篇漂亮的话是有难度的,毕竟周立波和郭德纲的嘴皮子是从小就开练的。所以,140个字为上限的尺度,对于多数凡人“感觉刚刚好”。

    第三,当然是记录人生足迹收藏岁月点滴的需要。“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不管是50后60后,还是70后80后,对于这一段经典语录都曾经耳熟能详。21世纪的现代人很忙,等年老的时候也许已经忘记了曾经走过的足迹,显然,微博帮了现代人。

    徐志摩“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了大量诗篇,我们也带不走一片云彩又没有留下诗篇,就赶紧留下点博文吧!西方谚语里感叹人生的起伏时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尽管人生充满这样不可预知的变化和悲喜,但毕竟“他”曾这样热烈而真实地生活过。我们也曾这样真实而热烈地生活过呀——博客为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