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女人对鞋子的选择可以反映她的个性和情感特点。
有些相信,但是很难判断。比如,我心里是喜欢高跟鞋的,可是日常则只能穿平跟或球鞋——新买的两双高跟鞋都让我穿出阵阵冷汗,连滚带爬,一到单位就到处找同事的拖鞋穿——今天下午去会展中心采访,大厅里人潮涌动,没有空调,没有椅子,我只能左脚换右脚然后右脚换左脚地“享受”人鱼公主的待遇。回到单位,从一楼大厅开始就直接脱了鞋赤脚走路了……
为了迎新,晚上部门聚餐,在7瓶红酒空了以后,忍不住对领导说不要再叫了——500多元一瓶,请计算一下要多少钱了?结果被当场笑话为“淳朴”而且明确被表示“不喜欢”这种风格。有些受伤的——我连那些参加活动的专家讲课费还在发愁——的确过于淳朴了一些。后来得知,那红酒不是那规格的,所以不用发愁——我不愁这个了,我只愁我以后能否管住自己的“淳朴”行为。
原以为经过端午假前的双休加班和端午假日的三天加班后,深刻体验并且认真演绎了成语“精疲力竭”后,明天这个周六我可以昏睡到中午了——结果晚上写完稿子一打听,明天上午中考要划分数线了——又要写当天稿了啊!现在就开始烦忧了……人家的“在路上”是去喝咖啡的路,我的“在路上”,则永远是下一项任务的路。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就那么大捏?
用什么来让自己高兴一下呢?忽然记起前两天看到的据说是一位清朝的老师给学生讲解《论语》的一段课堂记录——真的很美啊!转过来,和各位朋友共享——
点尔点尔你干嘛? (“点尔何如?”)
我在这里弹琵琶。 (鼓瑟希,)
听说一声琵琶放, (铿尔,舍瑟而作,)
我的心事不一样。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不一样,该怎的?
各人各说各人的。 (子曰:“盍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年年有个三月三, (曰:“暮春者,)
著件青灰大布衫。 (春服既成,)
大的大,小的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都到南河去洗澡。 (浴乎沂,)
洗了澡,去乘凉, (风乎舞雩,)
回来一路梆子腔。 (咏而归。”)
先生听罢心欢喜, (夫子喟然叹曰:)
点尔点尔你可以! (“吾与点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