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即将正式揭牌的中国嘉兴灶头画艺术中心内,迎来了一批英国客人。他们仔细地观看着灶头上那些带有典型中国乡村元素的喜庆图画,轻声而又兴奋地交谈着,不时点头表示称赞。这,可以算是嘉兴端午文化中一个温馨又意味深远的镜头。——嘉兴不是国际性大都市,虽然历史上文化名人辈出,但是低调朴实的嘉兴人此前一直没有高调宣传过自身的文化艺术。今天,因为端午,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如云宾朋。使人不得不感叹一项成功的文化节带给城市的变化和社会的影响。
嘉兴,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马家浜的先民们就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种植下一片片稻田;2500多年来,横贯嘉兴的古运河孕育了这吴根越角之地流淌不息的水乡文化。唐·李翰曾云:“嘉禾在吴之壤最腴。”优越的地理,丰腴的土地,让嘉禾大地的粮食“岁登亿计”,也使嘉兴这座江南水乡名城的稻作文化几千年绵延不绝。菱歌声声,箬叶飘香,温糯糕点,在氤氲的水气中,以粽子为代表的嘉兴美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嘉兴人,也孕育了嘉兴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仓禀实而知礼仪,有了闲时和闲钱,方有闲情。嘉兴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富庶之地,先天地具有了举办大型文化节的优势。而反过来,这样的富庶,也让懂得感恩的嘉兴人铭记祖先的丰功伟绩,把繁荣昌盛代代相传。从高层的学术研讨,到草根的文艺行街;从居民个人之间的裹粽吃粽比赛,到以团队为单位的龙舟赛和踏白船;从嘉兴自身的传统节庆,到面向全国的大型系列活动;从最早的南湖船文化节,到之后的江南文化节,再到这两年名声日响规模日长的中国嘉兴端午文化节,不仅见证了一座城市从最初的生存发展到之后的生活,又到如今开始向生活要质量的过程,也证明着一地人民观念的成熟和转变,于历史发展的车轮中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
如今,每到端午前夕,南湖畔总是引来全国各地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友,而城市中的居民,正摩拳擦掌为龙舟和踏白船比赛而做足准备,一场全民盛世,在热烈的期待中等待着自己的惊艳亮相。事在人为!嘉兴这座不算太时尚不算最发达的城市,却连年登上全国最宜居城市前十名榜单。随着嘉兴端午的名声鹊起,嘉兴会迎来更多更广阔的朋友。低调又踏实的嘉兴人像那只可口的粽子一样,团结,朴素,却在清香中让人明白幸福真正的滋味。
7000年的历史孕育过无数个传奇,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到三国孙权的喜收神稻;从明清时“全国一半文人在浙江,浙江一半文人在嘉兴”的美名,到金庸、徐志摩、丰子恺、张乐平等无数大家的群星璀璨。南湖,一潭书写传奇的碧波。而端午,是南湖上一个传递千年的不朽传奇!年年端午,记得放眼南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