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迟不会超过40岁,你会很“势利”地选择饮食:少放盐,尽管菜肴已经要“淡出鸟来”了,但你还是会选择少盐少油少放味精,只因为体检时你已接近“三高”人群;你原本不喜欢吃坚果,因为某“养生专家”说坚果对身体有N种好处,于是你每天晚饭后有了雷打不动的“坚果时间”;因为一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间谚语,即便白天累得贼死无比渴望丢下饭碗就躺到客厅的沙发上,你还是以下楼买水果或拿报纸等借口“逼迫”自己下楼去走一走……总以为养生的过程总体应该是快乐的,如果是痛苦的,那就不是养生,而是“吃药”。男人怕死,女人怕老,迷信养生不是一种错,更不是一个笑话。如果机会和时间充裕,没有一个人会拒绝养生。连秦始皇和苏东坡这样的大家,都曾迷恋仙丹不能自拔,何况你我凡人?
但是,养生规则究竟谁说了算?曾经有人气愤地对朋友感叹,“我昨天听一位医生说,水果应该饭前吃;我今天又听另一位医生说,水果应该饭后吃;所以我决定明天起我一口水果一口饭,看医生还怎么说。”关于养生的段子委实不少,另一个段子说是这样的,有个男人去问医生怎样可以长寿,医生给出三点建议:不抽烟,不喝酒,远离女人。话音刚落,男人就着急地反问:那我还要长寿来干吗?问题正在这里,对于生命,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是拼死吃河豚的痛快,还是谨小慎微的长命百岁?很多时候,吃河豚的并没死,谨小慎微的也不一定长寿。更何况每个人的机体不一样,每个人的有效养生方式肯定也不一样。邱吉尔每天两包雪茄活了80多岁,中国古代不少皇帝锦衣玉食却活不过30岁。
时下的养生风潮也许就像看韩剧,信奉的人沉迷其中,不信的人嗤之以鼻。其实,客观地说,韩剧中褒扬真诚善良坚定等优秀品质的励志部分,看了能让人对生活有更细心的感悟,是有益的;而另一面,韩剧情节拖沓冗长,看多了浪费时间消磨“斗志”,显然是不利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没有一套养生法能让你真正长寿,对于养生,适度地休心养性即可,而不是地惟专家马首是瞻,做你能做到的,放弃让你痛苦的,顺其自然就好。要风潮,不要疯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