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而冷静地说,撇开赫本、费雯丽这些上天宠儿之外,所谓红颜薄命,女人素质分布的基本规律为:多数不漂亮,漂亮的不聪明,漂亮又聪明的不善良,漂亮聪明又善良的不长寿……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大家闺秀的气质和容貌,小家碧玉的细腻和体贴,这两种品质犹如鱼和熊掌一样,不要说男人不可兼得,就是女人自身也是远远不能抵达。
这样的论断是要被一些穿名牌开名车老爸在某领域呼风唤雨的大小姐们鄙视和痛斥的——因为她们是被称为“名媛”的“少精尖”人群呀!你看那些厚厚的时尚杂志隆重推出的名媛介绍,哪一个不是一双鞋就好几万,一块围巾也要四位数。的确,一度,不管男人女人,都对着“名媛”们流过口水。普通男人在晚上做梦时拥抱一下她们,那些导演或者大亨们则一掷万金为名媛们一笑。普通女人省吃俭用漂洋过海去买一个名媛们用过的包包,那些财产已可比肩可惜血统还未“高贵”的女明星们则大肆修改祖籍——原籍江苏的某周姓女歌手,一直说自己的外公是亚洲最大的珠宝商,还说自己的母亲是某党派的主要领导;另一位原籍浙江某县城的周姓演员也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出生在那里而只说是杭州。
修脸隆胸然后用潜规则搏出位,被包养当“小三”互相掐架骂大街,不管年龄和感情只管以嫁富豪为荣,哪管对方身体残疾抑或声名狼藉……如果不是网络不断地把那些名媛们的丑闻抖落出来,广大闲着也是闲着的人民群众们大概还会对她们的衣香鬓影无限仰慕。喧嚣过后,低头思考的人们忽然发现,在“小姐”被异化为某种特殊职业的称谓后,“名媛”也在成为“交际花”的文雅别号。这个时代,在名利成为赤裸裸的奋斗目标之后,生活中男人已经鲜有大家而只有大亨了,与此相对,女人也不再有名媛而只有交际花了——明确到一个饭局多少价位都搞得天下皆知。犹记得我们小时候,“交际花”是用来骂人的,到如今,“交际花”改名为“名媛”后,名女人们争着抢着要戴上这朵花。
今天再说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显然是不合适的,台湾诗人余光中那句著名的诗句也许正可以概括这一点: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在不读书更不读诗词的今天,名媛何来?名媛何在?说到底,名媛她只是个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