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对待两位原本陌生的老人,还有一大群满脸慈祥微笑却有着最挑剔目光的新“亲友”;从下班了谁去买菜做饭,到吃完饭谁来刷锅洗碗;从谁帮孩子换尿布,到谁来辅导孩子的功课;从过节时先去公公婆婆家还是先去岳父岳母家,到客厅的布置风格……没有玫瑰花瓣更没有星光和雨丝,有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袅袅炊烟。婚姻也许是一场爱情的升级版,但更多的时候是平凡男女搭伙过日子的平装版。
要说为婚姻的牺牲,男人女人大概都有一堆值得同情和感恩的理由。春色无边,美女如云,我却放弃了整片森林而只选择了你一个,从此去只落得个“听老婆的话跟党走”的好男人名声。从自由活泼的燕子,到必须定时回家的鸽子,到最后围着房子和孩子转的鸭子,女人牺牲得貌似更多。
但是再往深一点去想:你会踏遍千山万水地去看望爱人么?你会死心塌地地爱着千里之外的TA么?为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你会把多年努力拼就的一片江山全部放弃么?如果不能,那就不要开始两地分居的爱情。
在古代,分居两地是一种无上的浪漫,以牛郎和织女为榜样,世间的痴情男女一遍遍吟诵着秦少游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曾有女子眼看年华老去,对着窗外新到的春天,叹息一句“悔教夫婿觅封侯”。或者写一封用圆圈写就的情书,告诉对方:“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那时候的两地分居,是浪漫。现代社会的两地分居,是浪费。从小处观,电话费上网费,从大处观,两处房子的费用和你来我往的车票机票。而所有这些投入,都只是一段感情的开始,是半成品,尚不知道最终能否收获“幸福婚姻”这个合格成品。太多人捶胸顿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趁早,不要这个“当初”。
不要责怪对方不愿放弃一切追随你的脚步。理性的科学家两年前公布最新科研成果,男女相悦是一种生物和化学反应,时间上最多只能维持18个月。感性的诗人也在告诉大家:距离产生美。从两地相思的无限空间到耳鬓厮磨的亲密无间,爱情在落地成为婚姻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计较得失,会因为谁牺牲得多谁放弃得少而不平——那些没有计较的,只是因为学会了忍耐。而忍耐,是对婚姻最伟大的牺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