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去电台做节目,聊的是如何帮助寒门学子的话题。
是一个温暖的话题,不是我煽情,而是觉得社会风气真的在好转,一是或出面或不出面帮助贫困学生的人越来越多,二是开始关注寒门学子心灵情感生活了。另两位分别来自大学和市教育局,聊得很热闹,美女主持开心地笑着。
回家时分,天气狂风暴雨,就差飞沙走石,但是,毕竟凉快下来了。这样想,算不算感恩。心里有些生气,为白天和一名寒门学子的电话。应广大家长要求,也是为寒门学子提供一个演讲的锻炼机会,晚报继续去年的模式准备推出“寒门学子报告会”。经过挑选,我排定了6名学生,当初采访时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就决定辅导培训他们,让他们在口语表达上和自信心方面能在进大学前有个提升。
前三名学生虽然也推脱了一下,主要就是不自信,但是很快就欣然同意。打到第四位,怎么说都不愿意,原因就是“我说不来”。就开导他,我们会培训的,这只是一个锻炼机会,朴素的话语和青春的激情就足以打动他人。死活不同意,然后告诉我:“我以后到大学里再慢慢学。”继续开导,“这是我们绿荫行动的尾声,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你配合一下,你的难处我们会帮助你的。”回答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没什么好说的,我就通知了他什么日子到报社来拿钱,然后很严肃地挂掉了电话。真的很生气,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人选,是因为觉得采访时他比较内向害羞,希望能在自信和演讲方面培养他一下,也算是我这个没有出钱的“绿荫使者”的一份帮助之情吧。或者也完全可以先过来看看培训辅导情况再作决定。如此一方面放弃别人给的机会,另一方面一点不愿为晚报的工作予以配合,何谈“感恩”。
我之所以敢责备他不懂感恩,一方面是去年的报告会培养的那六位大学生,他们事后都非常高兴,今年还给我发短信说起这段难忘的经历。作为学生,贫困决不是耻辱,因为他有青春这笔巨大的财富,因此完全不必有自卑心理。如果不是喜欢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来帮助他们?何况,台下家长都是带着喜欢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去年的报告会结束后,六个学子被家长们象明星一样围着嘘寒问暖。另一方面,问他暑假里有没有一些帮助村里乡亲的行动,回答是:“我都不熟悉的,所以没去。”说实话,我有些后悔当初答应来写他的贫困经历,来帮他呼吁帮助。20岁,应该不是小孩子了吧!
写到这里,心里又有些自责,何必和那些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生气呢?但是我是为什么这么生气呢?正是傍晚时分在电台里聊的那个话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帮助寒门学子,光给钱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明知道不够,又能如何呢?在那样除了金钱外拒绝那些用心良苦的帮助,那么多学生,我们原本只能为其中的六名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但是无论怎么劝,这个亟待提高的学生就是不愿意,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忽然想到那句诗:我本有心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当然,这句话用在这里是荒唐的,我想说的是,明月只有一个,沟渠却有很多,大家要看好自己的心啊,别不小心被伤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