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年不悔救槜李——一位老市长的深厚乡情

(2007-08-01 19:46:15)

19997月的一天,从嘉兴市长这个位置上退下来的杜云昌,在阅读嘉兴日报时,读到了一篇由我市乡土作家陆明撰写的文章《槜李啊槜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刺痛了他的眼睛。那句话是:“嘉兴人是不是对槜李薄情了一点?”他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然后轻声地自言自语了一句:“那么,让我来补偿它吧!”
    作为市长,杜云昌此前要关注的是嘉兴市民的民生和发展大计,小小的一枚槜李,在最早的时候也只是知道这个名字嘉兴古称槜李,我是知道的,但也只是知道而已,没有想过要去了解它,研究它。
    让他有着些许安慰的是,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他所发起和带领的抢救槜李行动,已经开始了两年,并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当年槜李救西施
如今谁来救槜李
    桃李,是我国最古老的两种水果,而桃李满天下一语,也道出这两种水果在我国的生长态势。但是,作为李中极品的槜李,却惟独嘉兴这片江南的土地上才有。它味美,鲜甜香稠,是真正的琼浆玉液;它名贵,一直是“江南贡品”,古代的文人雅士以它为厚礼互赠,为它吟诗作画;它娇弱,自身花粉少,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差;它厚重,承载着嘉兴2500多年的文化和历史。
    关于槜李的历史,最早见于《春秋》。因地以果名的缘故,当时的嘉兴因为广栽槜李,这一带就以槜李作为地名。《春秋》里面记载:鲁定公十四年,五月,越败吴于槜李城,这就是著名的槜李大战。据此推算,槜李在嘉兴的历史至少有2500年以上。
    槜李大战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让槜李被嘉兴老百姓传诵和铭记的,是因为它救过美人西施。关于槜李和西施的故事,不仅多,而且广,曾经在一代又一代的嘉兴人民中流传,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篮槜李救西施”的故事。话说西施为了救越国而离开家乡,前往吴国施展美人计,在奔吴国而去的路上,因为舟车劳顿,加上思念家乡,娇弱的美人在桐乡濮院那里发起了高烧,吃什么都没胃口,眼看美人不仅颜容受损,还有性命之忧,这可把范蠡给急坏了,于是放出西施生病的风声四处求医。恰在那时,美人西施要入吴救国的消息已经被当地百姓所获悉,为了这位一心报国的美人,百姓们纷纷拿出自家的好东西去给西施吃。西施挑中了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槜李,拿在手上把玩,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掐了一下,鲜香浓稠的汁水瞬间让她口舌生津胃口大开,居然一下子吃下了一小篮的槜李,心情大好,身体也康复了。有趣的是,有一种槜李在成熟后,果皮上真的有小小的仿佛手指掐过的痕迹,老百姓给起的名字叫“美人掐”,不少人还以此作为辨别真假槜李的标准。
    因了种种和美人西施的传说,槜李也成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心头最爱和创作题材。明朝名士吴鹏在新篁太平寺内以沸雪轩命名自己和友人边品槜李边吟诗喝茶的记录,钱谦益夫妇对槜李的熟悉和喜爱,朱彝尊遗憾过去的地方志没有记载而专门为它作的《槜李赋》……清朝著名的金石家和书法家张廷济在父亲去世32年后用槜李祭祀,然后把槜李分发给儿孙,各儿孙随后都写下了和槜李有关的诗词;清朝时期住在新篁镇上的李培增医生,他一边行医一边栽种槜李,等槜李成熟后就四处馈赠给自己的诗人朋友,收获不少描写槜李的诗篇,他后来专门集成了《龙湖槜李题词》一书。
    然而,正如和其传说紧紧相伴的美人西施一样,槜李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也是几度沉浮。经过最早时候的茂盛和辉煌之后,槜李因为比桃子“难伺候”而逐渐失宠于普通百姓家的庭前屋后,而繁盛于一些寺庙和有名果农家的槜李,则“不堪于官吏需索”而不断被伐。明清时期的净相寺槜李,在寺里和尚的精心养护下一直产量较高,可惜名声在外后却引来麻烦不断。朱彝尊就曾在作《槜李赋》时提到:“近苦官吏需索,寺僧多伐去,将来虑无存矣!”除了官吏需索,还有地方恶绅的无厌盘剥。此外,分飞的战火也烧毁许多。
    与上述的麻烦和灾难不同,解放后槜李不断减少的原因,大多是自然条件恶化、果农信心受损、栽培方法不当、伪劣李子冒名等多种因素导致,这样的环境使得槜李的生存空间日趋狭小。到1997年,嘉兴市全市的槜李树木,总数才5000多株,更令人悲哀的是,越来越多的嘉兴人不再关心槜李,甚至根本不知道槜李。
    槜李,就象当年发烧在旅途中的西施,渴望着来自家乡的阳光雨露!
是槜李选择了杜云昌
还是杜云昌选择了槜李
    1997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市区安乐路市政府宿舍的小区门口,两位老朋友因为饭后散步而在这里迎面相逢,就是这一次平常的相逢,却让奄奄一息中的槜李迎来了自己千百年来最持久最甘甜的雨露阳光。
    那两位老人正是嘉兴市的老市长杜云昌和他的好朋友史念。史念曾经担任过嘉兴市志办的主编,满腹都是嘉兴的前世今生,有关槜李的起起落落和风雨烟云更是熟悉。从嘉兴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杜云昌有了另外一个头衔:浙江省农业发展基金会嘉兴执行部会长。这样的职位原本是希望他无牵无挂地从容走过自己晚年岁月,但是杜云昌偏偏选择了牵挂和奔波。
    在小区门口相遇后,他们的话题就只有“槜李”一个。从槜李的传奇过去,到日渐减少甚至濒危的现状,还遥想了它不容乐观的未来。“这枚小小的槜李,是江南文化的大熊猫,更是嘉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啊!”谈到最后,杜云昌严肃又郑重地向史念征询:我们来搞槜李吧?史念认真地点头:“好!”
    事有凑巧,就在杜云昌把日后的目标锁定在槜李身上的时候,浙江省农业厅接到了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柴松岳关于槜李的批示:要积极抢救,使这一历史悠久的名果重放光彩!而这些,恰巧在杜云昌不当市长后的“管辖范围”之内。事后获悉,这个批示的背后还有个令人回味的小故事:香港上海总会原会长王剑伟在那一年碰到浙江省政府的一些领导,说到嘉兴槜李时,言辞中透出浓浓的关注和喜爱,因为他解放前曾经在上海品尝过,前些年还每年派人到桐乡采购桃园头槜李10-20公斤,空运至香港,除自己品尝外,大部分用于馈赠亲友,而且每人只送2枚。面对王剑伟的满怀关切,那几位领导对槜李的了解却所知甚少。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王剑伟对槜李的一句简单问候,不仅佐证了槜李的魅力,也让浙江省的领导领教了槜李的分量。
    1998年,浙江省出台了《抢救与开发槜李》课题,杜云昌晚年“搞槜李”的行动自此多了几位“战友”。是杜云昌选择了槜李,还是槜李选择了杜云昌?这个问题对杜云昌和槜李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两者之间的缘分早就开始了。说到这里,杜云昌微微叹了口气,象说自家孩子那样有些欣慰地说:“是槜李的福气吧,从此有了两股抢救它的力量!”为了让这样的力量持久而有力一些,19996月,杜云昌发起成立了嘉兴市首个槜李研究会,并且自任会长。
四年踏访,四处奔波
杜云昌为槜李创了个发源地
    1997年夏天的一个“好”字,让已经68岁的史念再次站到了杜云昌身边,成为他抢救槜李的有力助手,两人随后定下了从摸底排查开始的抢救思路——槜李这么名贵,市面上那么多假槜李,应该先找到真正的“龙种”,再加以保护和壮大。
    从1998年开始,直到2002年,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杜云昌都要带着史念等其他“战友”出发,向所有传闻种植了槜李的角落。从嘉兴东片的新丰、竹林、新篁、凤桥、余新,到嘉兴南片的海盐澉浦,再到嘉兴中片的洪合、王店,还有嘉兴西片的桐乡百桃等乡镇。虽然有汽车,但是大多数农户家门口还没有直接通上公路,因此常常是汽车开到一半,然后东打听西打听地一路步行,才最后摸到农户家中。作为嘉兴市志的原主编,对嘉兴要算熟悉了,但是在这样的踏访中还是碰到不少以前没听说过的地名。即便再偏僻,只要听说他家有可能种槜李,他就坚持一定要去。史念印象最深的是那次为了看洪合一户农户家的老槜李树,他们一路打听一路步行,走得汗流浃背才在洪合最西北的“边境”处看到了这棵树。在这样的深入踏访后,杜云昌终于大致摸清了我市槜李的家底。在这样的摸底过程中,把一些好的槜李栽培方法带给了每户农户,也帮那些犹豫着种桃子还是种槜李的农户重新树了信心,作了决定。
    虽然,前三年的努力后,2000年全市的槜李产量达到了10500公斤,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的最高记录。但杜云昌做的却是长期打算。他带领的槜李研究会每年开两次现场研讨会,交流情况,布置任务,理性而客观地看待槜李的抢救工作。摸清槜李的家底后,杜云昌眼里的首要任务是建一个槜李母本园。市面上伪劣的槜李太多,一则影响槜李的声誉,再则打击果农信心,最主要的是使真种槜李的保护受到直接影响,杜云昌要把当时掌握的各地槜李品种集合到一处,给予同样的阳光雨露和精心呵护,看最终哪个品种最优良,然后再以这个品种为母株予以扩大和发展,成为日后槜李的发源地。
    正所谓好事多磨,杜云昌的母本园几度迁徙几度受灾,娇弱的槜李仿佛要在短短四五年间把历年的委屈再度重演。因为区域调整和行政村的合并拆迁,他所关注并要取种移栽的一些槜李园因此“状况频频”:新丰镇的槜李村在2001年并入净湘村后,槜李村原先由村里管理的18亩槜李园在合并过程中因为无人管理而使得其中的16亩新园被偷盗一空,2亩多老园虽然被保住了,但是因为管理不善,230多年树龄的老树枝枯叶败,2006年一果未结;洪合镇王西浜和太和浜两个自然村,共有已经结果的槜李树60株,品质好,产量高,但是洪合镇工业园区要扩大,2003年和2005年两次拆迁征地,一共只抢出6株槜李老树;秀洲区建立的新王桥槜李专业村则干脆不复存在。不仅取种遇到困难,就连栽种母本的土地也不得不一变再变:从原先的蚂桥乡八联村移到东栅街道缪家圩村,即便到了东栅后,也是先在旱地上,后又因故搬到水田里,才算最后稳定下来。也为了这个母本园,缺乏资金的槜李研究会还专门向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要来丝网用以保护果园。每周,杜云昌都要去果园里察看几回。
    除了社会因素,自然灾害的打击也不小:2004年,因为3月下旬和4月上旬的连续低温阴雨,槜李花期遭受严重损害,成片种植的槜李园几乎绝收,只有家庭种植中坐北向阳处的槜李树结了部分果实;200576日的一场强台风,原本接近成熟的槜李裂果、落果严重,而迟熟的果实则落果更为严重,使得当年槜李的产量很低,品质也不好;2006520日到21日,在七到八级的西北大风中,槜李幼果被大量吹落,落果树甚至达到60%。
    但是,这些灾害和困难,杜云昌和他的槜李都挺了过来!如今,全市的槜李果树已经从当年的5000株发展到如今的33000多株,种植面积也从原先的130多亩壮大到如今的837亩。在东栅缪家圩村,由全市30多个品种汇聚而成的槜李母本园里,郁郁葱葱的果树迎风而笑,一些性急的果树已经开始挂出自己的小果实了。“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进行品尝和测评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杜云昌的眉头舒展开来,只要我还走得动,我是不会把这个母本园交出去的!
日本的“桃太郎”让桃子不“淘汰”
嘉兴的槜李如何才能不“醉离”
    因为嘉兴槜李吃起来有股令人沉醉的酒香,所以历代很多嘉兴人喜欢把槜李叫成“醉李”。但是,从这些年槜李被有意无意地冷落来看,槜李正逐渐演变成“醉离”。
    杜云昌知道,仅仅凭着好吃这一个原因,还不足以让更多嘉兴人对槜李张开热情的怀抱。就在今年上半年,杜云昌还为一件事心情不快。考虑到嘉兴有不少闻槜李名而未见过槜李形的市民,加上槜李的花和果都非常好看,他在7年前专门在市区城南公园内辟了一个槜李园,种植了数十株槜李树,就是想让大家就近欣赏它的花,渴了摘个果来尝尝。一直都好好的,早已成为城南公园里独特的一个景观。谁知今年的一天他信步走进城南公园,只见槜李园的碑石上满身泥浆,他挚爱的槜李园被一劈为二,原先的槜李树被砍掉一半,剩下的也是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了。我原是想为嘉兴市民做件好事,这次公园改建,至少应该事先通知一下,让我们把它们移走啊,怎么可以这样不打招呼就推倒整平了?
    要让更多的嘉兴人知道槜李的前世今生, 20006月,杜云昌不仅推出了《槜李历史文献汇刊》的第二辑,还同时推出了自己编著的《槜李烟云》一书。书中,他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和解读了作为地名的槜李在2000多年前所发生的一切:名垂千古又惊心动魄的槜李之战,卧薪尝胆的勾践和足智多谋的范蠡,初时雄心勃勃到最后沉迷女色的夫差……除了相关方位的地图外,他还考证了嘉兴境内的槜李地、槜李城、槜李墟、槜李乡和槜李亭,以及14座古城堡,为史书上评价古代嘉兴无处不高城找到了出处和注解。
    “槜李是嘉兴文化的活化石,是江南文化的大熊猫啊!”杜云昌曾和嘉兴的一位市领导说过一个颇有深意的玩笑,我敢说,如果你请别人来吃西瓜,可能会有30%的人来;请别人吃桃子,估计会有50%的人来;请别人吃槜李,至少会有90%的人来!为什么?因为吃槜李就是吃文化!
    有文化,才会有传承。
    杜云昌曾和史念说起过日本的桃太郎。日本出产的一种桃子在全世界闻名,出产这种桃子的地方有一个关于桃太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且代代相传,当地日本人还推出了许多以桃太郎的卡通形象为主要形状的多种产品和宣传符号,每一代父母都会给自家孩子讲关于桃太郎的美丽传说,所以那里的桃子一直远销到世界各地。对照起来,嘉兴的槜李应该比日本的桃太郎更有优势:古人一再传说槜李是北斗七星斗柄上的玉衡星灵气所化,西施和槜李更是有着一箩筐的故事和逸闻,可是我们似乎从没想过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来代表槜李文化,或是给自家孩子讲解关于西施和槜李的种种传说。我觉得日本的这种宣传和保护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在杜云昌看来,作为江南贡品的槜李本身,就大有文章可作:花开如雪的槜李花期里赏花,结果期中的赏果,果实成熟后的品果,无不是赏心悦目的风雅开心之事。槜李花期在桃花和梨花之前,花朵小而簇集枝头,到完全开放后则一片白色,宛如晴雪,非常悦目!杜云昌还说到赏果的乐趣,树叶是鲜亮的暗绿色,果实红艳而饱满地挂在枝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丰收的沉甸甸之感!这两年,杜云昌已经邀请我市的文人和画家前去他的果园里采风,然后留下关于槜李的画作和诗篇。
    回首和槜李相携走过的10年,杜云昌写在一篇文章里的话,或许最能代表他的心声:在抢救和复兴珍果槜李时,在整理地名槜李资料和考察先秦嘉兴历史遗址遗迹时,我经常感叹不已,为嘉兴的先民培育出如此鲜美的果品、创造出如此壮烈的历史而自豪;为许多遗址遗迹在历史长河中的湮没而遗憾;为不少历史遗址遗迹在现代遭遇破坏而叹息;也为少数保存尚算完好但管理不善或未被开发利用而感到作为一名嘉兴人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