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嘉兴每年都有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只是因为这些年出国留学越来越热,所以你们才会来做这个新闻……”8月中旬将去美国留学的桐乡学子王俊璞,在前天傍晚面对记者采访时,一语点破当下的教育热点。事实上,也正是想着嘉兴父母对优秀学生的欣赏和好奇,记者在过去的两天里连着采访了3位即将赴美深造的禾城学子。
4年前,同为嘉兴一中理科班的学生,许枞和王俊璞被复旦大学录取,邹思睿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4年后,许枞和邹思睿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王俊璞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就在下个月,3人都将启程赴美,进行为期5年的硕博连读,学校除了免去他们的所有学费外,还将每年为他们提供3万美金左右的奖学金。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和家教心得,或许可以给禾城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成功经验:
勤奋踏实的作风,思辨钻研的能力
说到成功经验,3位学子不约而同地首推“勤奋”。
许枞当年是因为物理竞赛的全国一等奖而被保送进复旦的,而之所以能获得全国一等奖,显然和他之前做了大量的物理习题有关。高二那年的暑假,除了适当的锻炼和休息外,许枞硬是把一本500多页后的物理辅导书给“啃”了下来,还专门整理出了一本错题集,“获奖的原因应该是熟能生巧吧!”在不少年轻人眼里悠闲轻松的大学时光,在许枞看来“比读高中还累”,因为他的目标很明确——考美国顶尖大学的研究生,然后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进行生物科学研究。奔着这样的目标,即使身处繁华的大上海,许枞的课余生活和所有的寒暑假几乎都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度过的。枯燥寂寞的实验室在许枞眼里却是乐趣无穷:为什么小蝌蚪会变成青蛙?为什么人的大脑会思考问题?“这些问题书本上没有告诉我们,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生命真的太神奇了!”这也成了他日后的主攻方向。做生物实验要阅读国外的科研论文,要出国读书更要过硬的英语基础,“美国人不认识的单词我也要认识。”所以背英语字典是他的另一项学习任务,如今他已掌握了20000多个英语单词。如此勤奋踏实的求学态度让他的导师非常感动,早早地就给了他一个关于基因的独立实验项目。“我进去的时候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我出来时一定要是最优秀的。”这是许枞曾经对父亲说过的话。
“成功应该是70%的勤奋加上30%的机遇。”这是邹思睿的总结。4年前她是奔着北大去的,可是当年的数学卷子特别难,她自认没有发挥好,后来就填报了中国科技大学。没进科大时不知道,进了以后发现也是一所好大学,她很快喜欢上这所学校,大一时和其他3位同学组队代表自己所在分院参加全校辩论大赛,击败其他由师兄师姐甚至是研究生们组织的团队,夺得亚军,让她觉得之前通宵写辩词查资料的辛苦准备还是非常值得。大二开始,科大的功课又多又重,她必须全力以赴地听讲,同时开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本身课程紧,加上背英语单词和练英语作文,都快练得恶心了。”班上一些同学选择了延缓出国考试,但是邹思睿记得自己以前同在嘉兴一中当时又同在科大的高两届师兄曾经送给她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放弃!”她没有选择缓考,而是坚持继续准备,并在大三时积极开展实验工作,“因为实验有延续性和标准的时间要求,所以经常有通宵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她把自己做实验的经历和感想精练地写在了自己的留学申请个人陈述中。哈佛大学随后打电话到科大了解她的在校表现,很快发出了录取邀请。“科大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出国,但是我所在的化学系已有10多年没有学生拿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了,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没想到真的被录取了。”这就是邹思睿说的那30%的机遇:高中时受到学生们热烈欢迎的班主任吴永明,高考没发挥好但是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尝试着申请哈佛留学又被顺利录取。“所以,我想所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努力着的学弟学妹都是有机会进哈佛的!”
同样是勤奋,王俊璞的记忆要更早一些。出生在桐乡乌镇的他小学毕业时,正逢桐乡六中推出初中两年制实验班,而他喜欢的又是物理。三年的课程并在两年上,抽象的物理因此变得更加抽象。那两年里,王俊璞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自学很累,但是做出一道难题时的快乐显然要超过之前的痛苦。”也有过觉得困难和苦闷的时候,他就勉励自己不要放弃,“一点一点地解决困难,一段时间后还是可以看出明显的提高和收获的,所有艰苦的努力都是有用的。”同样在上海的复旦,王俊璞选择的是听各类讲座:美学、宋词鉴赏、哲学等不同领域和主题的讲座给了他不同于理科的美丽风景和启发。除了勤奋,王俊璞的思辨能力也是让他出类拔萃的原因之一。“不要迷信权威,要多一些自己的研究和见解。”
家教心得:
父母是我最好的朋友
优秀的学生背后总有一个优秀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一点得到了3名学子的认同和印证。“做人这件事,父母不能来教你一笔一划地写,只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我和父亲就象是兄弟。”许枞曾经养过3只狗、3只猫和1只乌龟,并立志要当一名饲养员,父母都是笑着极力配合,并顺着他的兴趣培养了长大当生物学家的远大理想。父母从不跳舞或打麻将,而是经常陪着他一起学习一起玩。10年前,母亲因车祸去世时,正读初一的他没有哭,“因为爸爸已经很伤心了,我再哭,他会更伤心的。”但在心里,少年的他有一个清楚的梦想:用科学再造一个亲爱的妈妈!所幸的是父母之前的良好家教已经深入他的脑海:谦和有礼地为人,勤奋踏实地学习,自己动手钻研问题。“我爸爸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很有钻研精神,据说小时候经常把家里的东西五马分尸地探究奥秘……”而父亲回答儿子的是:“我20年前就买了一份潜力股!”
“我对父母没有什么隐瞒的,还特别恋家。”即使在大学里,邹思睿还是会经常往家里打电话,因为很想念父母。她还清楚地记着自己小学时候,父亲骑着自行车,前面带着她,后面坐着她的妈妈,一家人去郊外踏青放风筝,特别放松特别开心。即使是被称作叛逆期的初中和高中,她也经常会和父母交流,说出自己的困难,听取父母的意见。高二时要参加生物竞赛,练习中有道习题是关于一种花和树叶的,小区周围没有,父亲特地骑车带她越过320国道去很远的郊外实地考察,还摘桑葚吃。她还经常和父亲一起看足球赛,“我们年轻人喜欢什么,爸妈全知道。”
因为儿子经常考“双百”,王俊璞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邀请王俊璞的妈妈上台介绍育儿经验,他的妈妈委婉地谢绝了。面对儿子的困惑,妈妈只回答一句:“你的未来还八字没一撇呢!”而真正的原因是:“他还小,不能让他养成骄傲的性格。”此次面对记者,妈妈才大致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信任孩子,作业让他自己检查纠正,从而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不给孩子压力,读书这么些年,父母对儿子没有说过一次“考坏了就……”的“恐吓性”语言,而是安慰他即使考坏了也要记得回家;课余从不给孩子“加餐”,不报兴趣班,不添加作业和练习,“因为点心吃多了,正餐肯定没胃口,还会消化不良!”对于当下父母最为疼痛的电脑和电视问题,王俊璞父母的方法是从小学就开始事先约好:做完作业可以看电视,放假三天以上可以玩游戏。“只会学习不会玩的孩子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会很孤独。”这个约定双方都执行得很好,所以都没有为这件事烦恼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