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那天,市区的两家影城搞半价活动。刚听到活动消息时,我的反应是:哦,是让那些为人父者们在这一天带儿女们去看电影,尽一下父亲的职责。影院的工作人员笑我:“为什么这样想?我们推出活动的目的是报答父爱,在这一天陪自己的老父亲去影院里坐坐,让父亲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惭愧之余赶紧给父亲打电话,极力邀请他来市区和我一起看一场电影。父亲拒绝了,一来他还要上班,二来“别影响了你的工作”。然而,我和电影的结缘,正是从父亲的肩头开始的。
虚岁4岁那年,母亲为我添了一个弟弟,我兴奋着担任起照顾弟弟的责任。父亲看在眼里没说什么,直到有一天傍晚,他听说隔壁那个乡镇当晚要放露天电影《红楼梦》。干了一天活的他原本已经累得想睡了,转头看到在一边逗着弟弟玩的我,背起我就直奔电影场了。那场电影而今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我在父亲的肩头醒来时听到观众们说的“画眉毛了”——宝玉给晴雯画眉——后接着睡去,然后再次醒来后听到人群中的“焚稿了焚稿了”,然后就一觉睡到了家里醒来的第二天。醒来时听到母亲在责怪父亲:“她还什么都看不懂,你一路背着去看有什么意思?”因为过度劳累发烧在床的父亲不以为然毫不后悔地说:“我就是看她把弟弟照顾得这么好,要奖励她一下。”
有了这次教训后,下一次的露天电影母亲多了个心眼。虽然看不懂电影情节,但是满天星光下人群密密麻麻地挤着看电影的那份热闹而新奇已经让我对露天电影充满了向往。有一天下午时分,广播里通知:“今晚放映《戴手铐的旅客》。”我一路飞奔着去告诉母亲:“今晚放映《戴手套的女客》,肯定很好看,我也要去。”母亲一口答应,随后叮嘱我快去睡觉,省得晚上看电影时睡着。我听话地爬上了床,一觉醒来发现在奶奶床上,父亲母亲则去看电影还没回家。上当受骗的委屈和没赶上电影的懊恼让我在父母回家后足足哭了一个小时不肯罢休,还扬言再也不会照顾弟弟了。
经此一役,我和父母终于达成了“互惠互利的谅解条约”:我继续当我姐姐角色,以后的所有电影都带上我。此后,父亲背着我赶了许多场露天电影:《虎胆英雄》里那位留着小胡子混入敌营的英雄,《蓝色档案》里为了不暴露身份而不惜甩了亲生女儿一巴掌的沈亚奇;《永恒的爱情》里因为被下了泻药而大家抢着山厕所的相亲情侣;《闪闪的红星》里满山的映山红……这些电影,都是父亲背着我去看的,而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座位而我又小看不到银幕,父亲就一直背着我,直到电影散场后的走进家门。慢慢地,我有八九岁了,身体已经很沉了,父亲仍是这样地背着我。父亲的朋友们看不过,劝他“半路甩掉她”,但是父亲总是满脸笑容颇为骄傲地回答:“一定要带着她的,因为她看得懂!”
转眼自己已为人母,留在记忆里的老电影大多淡得只剩几个片段,但是当年父亲肩头的温暖、走路的姿势和看我时的眼神,却比老电影的情节更深刻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下班时分临时接到电影版面的编辑约稿,请写一篇有关老电影的文章,谁知一动笔,写的竟然全部是父亲。是的,很久没见到父亲了,我想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