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和跺脚代表什么样的情绪?这一点也许不用我来点明了吧。我想说的是,25岁以前,我们常常想拍手最后却跺了脚,25岁以后,我们常常是想跺脚却改成了拍手。人在江湖而身不由己,这件事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跺脚。
说到幸福感,我首先想起的是那个被腰斩的李斯。聪明一世辛苦一生到头来被一刀两段。当然被腰斩的古人不少,想起他是因为他的临刑宣言。传说他被腰斩前,曾流泪对儿子说:“从前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在山上走的日子才是幸福得让人怀念的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来他说的肯定是真话吧!幸福原来就是和家人一起散步那么简单。那个写了《窗边的小豆豆》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曾经写过一篇随笔,大意是小时候的一个雨夜,经常忧伤的她突然发现自己很高兴,后来找到高兴的原因是“发现一家人都在家里”,这一点让小小的她感到很“幸福”。
很多年前听过一首歌叫作《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唱歌的过程中常常会响起一阵阵有节奏的掌声。那首歌一度很流行,是否可以说那时候很多人感到了幸福?现在这首歌很难听到了,倒是听过一首叫做《快乐的人请举手》的歌,回忆起来,在这些年里,人们很少说“幸福”,而只说“快乐”,因为幸福是奢侈的。幸福和快乐的区别在哪里?在我看来,长久的快乐就是幸福,只说“快乐”是因为快乐的时间没有持续很久,当不起“幸福”这个称谓。我们失去了拍手的勇气和理由,就只能举手。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持久地快乐直到幸福?是无穷的欲望吧!某一个欲望满足时很快乐,但很快被另一个欲望夺走快乐的情绪。我们忙着工作和应酬而少了和家人团聚相谈,而牵着狗散步的又往往是一个人,在孤独烦躁和压力的挤压下,幸福没有立足之地,我们学会了跺脚却忘了怎样拍手。25岁以前我们还可用来日方长安慰自己,偶尔兴起拍个手,碰到挫折就撒娇地跺脚;25岁以后明白生活毕竟是靠自己的,旁人原没有义务迁就自己,于是小心轻放了那抬起来的脚,而改成为自己鼓掌。
好在这两年,“幸福”一词又重新挂到了人们口头,不管幸福距离我们多么遥远,拍手总比跺脚好,至少表示了对“幸福”的热烈欢迎啊!所以,尽量别跺脚,有事多拍手吧!把每一个感到快乐的瞬间积聚起来,在心里堆成难忘的幸福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