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访了李老师

(2006-09-08 01:13:14)

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住址,甚至是学生在家看书的台灯位置……为了和学生“套近乎”——

他用自行车走遍了桐乡所有的乡镇

 

    “做了班主任之后,我很想知道我的学生在家吃得怎么样,晚上睡得好不好,看书的光线足不足……”为了这样的牵挂,桐乡凤鸣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李肇忠骑着一辆自行车,几年间走遍了桐乡各个乡镇,也因此总结出了一套“家访经”。97日上午,记者在凤鸣高级中学崭新的车棚内,看到了李老师为家访新买的自行赛车——车速可以更快一点,因为他今年教的是高二,时间已经越来越宝贵了。

为堵一名逃学的孩子迷路20分钟

    1987年,湖州师范毕业的李老师进入桐乡七中(原桐乡城南初中学校)教书。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上课之余的家访活动。当时的学生都是初中的孩子,一些家长想让孩子早点干活,还有孩子自己贪玩,因此出现了部分“流生”,当时的家访主要还是为了劝“流生”回学校读书。那时候农村的公路还不多,而自行车也少,碰到雨雪天气还必须把自行车扛到肩上走,所以很多时候李老师选择了徒步家访。让李老师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班上有个叫小东的男孩沉迷于打游戏机,一连好几天都是蒙蒙亮出门天黑才回家,但是不来学校。李老师下班后家访过三次,也没什么效果。后来灵机一动,选择了天不亮就出发并且抄了一条陌生的近道走,结果走了一刻钟后迷失在昏暗的晨雾里。因为他所熟悉的城乡接合部几年不见已经模样大变。20分钟后,正在他为天马上要亮小东马上要出门而着急时,正好路过一人问了一下道后急急赶去,终于成功地堵到了正准备出门的小东。尽管骑车家访很辛苦,李老师却在奔波中喜欢上了家访,“当了班主任,我想知道我的学生在家是什么样子的。”

2004年,李老师调入桐乡凤鸣高级中学,他开始更多地利用寒暑假和国庆长假骑车家访。和自己在初中时的家访比起来,高中的家访显然更累:初中的孩子有学区,大多集中的一个乡镇内,路近,好找;而高中的学生则来自桐乡所有乡镇,而乡镇合并后变得很大,他也为此走了不少弯路。有次找一名家住河山镇的学生,找了很久才知道这名学生住在八泉镇,只是因为被河山镇并掉了才写着那个地址。而一些孩子的家庭变故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去年寒假里去河山镇家访一名女生,先去了女孩的外婆家,女孩不在;再去一个女孩曾经住过一段时间的店里,女孩也不在;他又来到女孩报到时的家庭地点,发现铁将军把门,只能听到里面的电话铃声。等最后见上面才知道,女孩的父母离婚了,所以女孩一会儿住母亲家,一会儿住父亲家。他也因此明白了女孩前段时间的忧郁原因,经过他的开导,女孩成绩进步很快。李老师一直随身携带着一张皱巴巴的班级同学通讯录,上面有每个学生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以便随时家访

10年辛苦换回一肚子“家访经”

1987年开始家访至今已近10年,而任职高中班主任后更是走遍了桐乡农村各地。“为什么骑车家访?学生们大部分来自农村,骑自行车找起来方便,家访时不用受时间和汽车班次的限制。”在李老师看来,骑自行车不但不辛苦,还非常快乐:“就当作是一次郊游吧!”但是因为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一,他受到过家长感激的款待,也遭受过冷脸。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和总结,李老师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最好能去学生的卧室看一看,看了他墙上贴的是什么图片,应该大致可以推断出这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而进过自己的卧室,学生也会觉得老师很可亲,家访的效果

会更好。”

对于一些家长的冷板凳,李老师的做法是多走几次,用诚心感动家长;去得早一点,晚了影响家长干活;帮着家长一起干农活,以免家长觉得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一名母亲因为丈夫去世,家境贫寒而执意要儿子辍学。李老师赶去家访的时候正逢母子俩在翻垦桑树地,李老师也抓过锄头帮助翻垦,一边和学生母亲拉家常。路过的学生邻居还错把埋头挥锄的李老师当成了孩子的舅舅。两个钟头后,那位母亲让李老师停了手让儿子跟着去了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写了6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