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

(2007-02-11 20:44:55)
分类: Feeling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正如郑振铎所说:“他所遗留于世界文库里的宝藏是任何作家所不能企及的。”而高尔基说过:“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模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

莎士比亚戏剧之所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他的戏剧题材的广泛而景点、他的戏剧情节的曲折生动等等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戏剧语言的引人入胜。本文拟从铺排手法和修辞手法两个侧面,浅谈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的特色。

一、 铺排手法的运用

铺排手法,在莎士比亚剧本中随处可见。莎士比亚仿佛是一位语言的富翁,而且是一位挥金如土的富翁,总是不失时机地凭着他的兴致,把他的语言大把大把地抛洒,极尽铺张作挥霍之能事。走进他的戏剧之地,让人感觉满目珠玑,遍地辞藻,读起来酣畅淋漓,着实痛快。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运用了大量的铺排手法,创造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概括地说,就是:通过铺排创造语言的意象化,立体展现典型形象的丰富内涵;通过铺排形成语言的一波三折,展示复杂微妙的内心冲突;通过铺排增强语言的论辩性和冲击力,表现特定时刻人物强烈的情绪;通过铺排形成语言的延宕,制造轻松幽默的喜剧效果。
跟丰富的世界、多彩的人生、形形色色的人物相比,语言毕竟是抽象的、单调的。莎士比亚总是力图通过铺排手法,增强他的语言的意象,使他用语言所再造的世界、塑造的人物具象化、立体化。
比如,莎士比亚跨三部戏(《亨利四世》前后篇、《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永放光彩的喜剧人物——福斯塔夫。莎士比亚用了许多笔墨来表现这个人物,其中最集中的是《亨利四世》前篇中的一大段铺排:“一个魔鬼扮成一个胖老头儿的样子迷住了你;一只人形的大酒桶做了你的伴侣;为什么你要结交那个充满着怪癖的箱子,那个塞满着兽性的柜子,那个水肿的脓包,那个庞大的酒囊、那个堆叠着脏腑的衣袋、那头肚子里填着腊肠的烤牛、那个道貌岸然的恶徒、那个须发苍苍得罪人、那个无赖的老头儿、那个空口说白话的老家伙?……”既是其余的戏都不看,光看着一段,我们就能对这位庞大的没落骑士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莎士比亚就是这样,总是用他自如的笔锋,把他的人物形象的突出特征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二、 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

1、 双关语

双关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语言现象。作为修辞手段,它“有意利用语音和语义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双关的巧妙运用往往能获得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双关语作为作者刻意追求的一种语言艺术,频频出现在剧中人物的对白中,不仅实现了双关的常规意义,而且体现了作者特定的社会关注和人生思考,更好的塑造了人物形象。
如《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一场中有两个丑角在为奥菲利娅掘墓,同时插科打诨,“掘墓人甲”在“arms”一字的两义“家徽” “( 门阀”“, 贵族纹章”) 和“人的手臂”上,对“掘墓人乙”开玩笑:
小丑甲:要数家世,也再没有比种园子的、挖沟的、掘坟的这三家更古了。他们都承继着
亚当老祖的行业。
小丑乙:亚当老祖也是个世家子弟吗?
小丑甲:他是开天辟地第一个装起门面,挂起“家徽”来的。
小丑乙:啊,他连衣服都不穿,还讲究什么 “家灰”“, 家火”的!
小丑甲:怎么,你是个邪教徒吗? 你连《圣经》都不懂吗?《圣经》上说亚当掘地:掘地不
用“手臂”? (卞之琳译)
原文中“arms”一词的双关将神圣的“家徽”与普通的“手臂”联系在一起,其效果绝不仅仅是插科打诨的笑料。
又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的第三幕第一场中,罗密欧的好朋友茂丘西奥在与提伯尔特斗剑受到致命的重伤后说:“要是你明天找我,就到坟墓里来看我吧!”原文的“grave”有“坟墓”与“严肃少语”的双重意思,他在临终前还说俏皮话,这鲜明的表达了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 矛盾修辞

莎士比亚在他的许多剧作中还经常使用“茅盾修辞”。这种亦称作“悖语”或“反论”的修辞手法是作者有意识的运用“语义反常”的现象,把含有对立或矛盾的语义成分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以造成奇险或似非而是的隽语。带有此种语言现象的句子往往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当罗密欧失恋后,内心充满矛盾,万念俱灰,痛苦不堪,莎士比亚对其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了矛盾修饰法。“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觉到的爱情正是这样一种东西,可是我并不喜欢这种爱情……”在这里,从逻辑上讲,两个矛盾的概念是互不相容的属性:单从心理学上来看,两个矛盾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既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揭示了剧中男主人公罗密欧极其复杂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冲突,又使联系在一起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产生了一种新的情感倾向,使其有了新的含义。这种精妙的语言运用技巧只能出自像莎士比亚这样的语言大师之手笔。

3、 反语

在一些剧本中,莎士比亚也成功地运用了“反语”这一修辞技巧。“反语”就是言不由衷地说反语,用正面语言表达反面意思,或者用反面的词语表达正面的意思。“反语”能引人深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具有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但亦常常带有讽刺性的揭露和嘲弄。如:
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中,莎士比亚写了如下一段台词:“他的子孙在他以前就这样写了;他的祖宗在他以后也可以这样写。”
依据自然法则,子孙只有在他之后,怎能在他之前呢?祖宗只有在他之前,又怎能在他之后呢?这些话是乡村法官夏禄的侄儿斯兰德说的,其实他是在说反话来讽刺夏禄。一经思索,我们从这些话中就可以看出夏禄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其逼真的性格特征。

4、 夸张

“夸张法”是莎士比亚频繁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感情,故意言过其实地对其特征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以使美好的东西显得更好,有害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并予以鞭鞑,这就是夸张修辞手法。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中所运用的夸张词语如珠似玉,它们在反映全剧气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矛盾和情感等方面浓化了该剧的文学韵味,巧妙地点缀了主题,从而为这些喜剧的艺术魅力增色不少。如:
哈姆雷特在《哈姆雷特》的第五幕第一场中所说的:“我爱奥菲利娅,四万个兄弟的爱加起来,还抵不过我对她的爱。”
《奥瑟罗》一剧的第五幕第二场中,奥瑟罗在自杀之前说:“……一个不惯于流妇人之泪的人,可是当他被感情征服的时候,也会像涌流着胶液的阿拉伯胶树一般两眼泛滥。”
《在麦克白》一剧的第二幕第二场中,麦克白谋杀国王邓肯后自白道:“这是什么手!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干净我手上的血吗?它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
莎士比亚在以上三段话中,通过词语的夸张和比喻把剧中的任务哈姆雷特对异性偶像真实的强烈爱慕、奥瑟罗错杀爱妻后的极度悔恨和觊觎王位、残暴专横的麦克白的内心情感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和观众的面前。

莎士比亚用他那庞大的词汇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上千个在性格上各有特色的人物,创造了奇葩异卉自由竞放的艺术世界,使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的时候,总觉得他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的语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有着永恒的积极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