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宇语文教育工作室”公开课(魏志军 左敦凤)教案

标签:
教育 |
“郭惠宇语文教育工作室”公开课(魏志军 http://s11/small/001l1hGgzy7at1qqAlkaa&690 (魏志军老师在上课) 栏杆拍遍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授课人:马鞍山22中 魏志军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沉郁悲慨的感情,理解词人心志。 教学难点:理解用典的意图以及匠心独运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想: 这是一节以问题带入课堂并深入进行思维启发探究的课型。现实教学中,教师提问随意、杂乱无章,这种现象数见不鲜。在课堂中如何提问、怎样有效启发学生,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课对提问做了一点思考,认为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可分为课堂初始提问、课堂中间提问、课后拓展提问;从提问的理性角度,可分为浅层理解、深入探究思考等。 课堂初始阶段,以 “辛”字的解读导入课文。 课堂中间环节,围绕“泪”字设置问题,词人是怎样层层递进、步步铺垫来写“泪”的?结合词人简介及词作起承转合的篇章结构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拓展环节,以辛弃疾本词中的“泪”引发对词人词作中俯拾皆是的“泪”,再引出同时代及千古文人的“泪”,发现“泪”之共性——英雄泪。 最后,留给学生们一个问题课后思考,词人南归后,为什么再无抗金北伐的机会? 这又是一首词的教学,诗词教学应该遵循其应有的教学方法,强调诵读。考虑到二中学生语文素养良好,对学生节奏、音韵、重音、语气的朗读指导较少,而更多把时间安排在对词作的内容、情感及写法上的讨论和体悟上。这节课,拟用诵读贯穿古典诗词教学的全过程,即在 “初步感知—品析词作—拓展延伸” 三个环节中都强调朗读,在朗读中粗浅感受词作情感基调,在朗读中深入体会词作沉郁悲慨的思想内涵,在朗读中提高认识、升华阅读价值。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六一居士是谁?欧阳修。六十一上人是谁?辛弃疾。 辛,《永遇乐》: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被辛弃疾解释为辛酸、辛苦、悲辛、辛辣。为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水龙吟》。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解题,初步感知词作感情基调:愁、恨、忧愁。 2.词中有一个字浓烈的体现出词人最后难以自抑的愁绪,是哪个字?泪。
三、品读,体会匠心 词人是怎样层层递进、步步铺垫来写“泪”的? 1.触景伤怀 2.细节见愤 3.用典述志 在诵读中结合词人简介,读准内容、读出情感、读仰其人。
小结:登临意
四、深读,感受内涵 1.辛词中俯拾皆是的“泪” 2.同时代文人作品中的“泪” 3.千古文人的英雄“泪” 五、研读,布置作业 (借班上课,略去。) 词人南归后,为什么再无抗金北伐的机会?课后请查找阅读相关资料或者观看《百家讲坛 金戈铁马辛弃疾》,解决这一问题。 http://s15/small/001l1hGgzy7at1rrbdk5e&690 (左敦凤老师在上课) |
——张岱《陶庵梦忆序》
马鞍山二中
教学重难点
赏析语言,揣摩 “悔”、“痴”的内涵。
布置预习
读通文本,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美玉待玩赏
初读:疏拢寻光华
朗读文本,概括内容
研读:
通过对第二段部分语句的压缩,读一读,品一品,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拓展:闹中看落寞
作业:再读品芳华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拓展思考:本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扬州风俗画。文中介绍了扬州清明的哪些习俗?结合结尾段,说说本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陶庵梦忆·扬州清明(明 张岱)
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①。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②,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③。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袨服缛川④。随有货郎,路旁摆设古董古玩并小儿器具。……
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⑤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⑥,而余目盱盱⑦,能无梦想!
【注释】①展墓:扫墓。 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③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④袨xuàn,华美的衣服。缛,繁多的彩饰。⑤瞽,目盲。 ⑥西方美人:原意是心中爱慕的人在遥远的西方。后世学者认为是诗人对圣明君主的企盼,对故国的思念。⑦盱xù,瞪大眼睛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