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徜徉在这一片翠绿里,忘记生活,忘记思想,忘记一切。眼里只是清脆和柔美,眼里只是清纯和和谐,这该是人所追求的完美极致境界。心灵在此洗涤,心绪在此平静,享受瞬间的美好,让思想与世隔绝,这该是释放身心的地方。
无论如何也四十岁了?!——不觉大吃一惊,似乎从不曾在意过年龄已到达了如此尴尬的地步。如果不较真,日复一日的平淡度过,连个盘点都没有,就真不清楚究竟自己到达了人生的哪一站。但仔细起来一想:人生不是已经过半了吗?如果把人生最终定格在80岁,对于我自己还算奢望,可不就已经把最好的一半走完了。有遗憾吗?或者还满意吗?现在就已经是四十岁以前所有的日子的结果,这个结果很清晰,甚至可以计算,可以如数家珍的把一天天分解细看。或者幸福,或者不幸福都明摆着。该如何下个定论呢?
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不该经历的也经历了。这就是对已逝日子的总结。该是色彩丰富的,该是曲折的,该是辛酸的,该是甜蜜的,该是浪漫的,该是苦涩的……个中滋味一时怎能说的清?或者已经忘却了,或者麻木了,为什么非要给出个具体的结论呢?如许多人一样,总是对逝去的日子不满意,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经历,应该有更好的结果,总在后悔旅途中自己曾经没有把握好某个细节,甚至怨天尤人。其实,每种经历都是你必须要接受的,也该是自然的。一个人的天赋气质决定这个人受苦的种类。听起来有点唯心,但也不无道理。
总觉的自己的中年早已经提前了,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十岁。可能是在姐弟中排行较小的缘故吧,亦或是因为父亲的年龄之于我总感觉不协调。感觉自己尚幼稚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老了,已经需要特殊照顾了。于是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总与实际不合拍。早早就有上有老下有小的感觉,使自己心态也变老了,不免在谈吐行为上也显得老气横秋。似乎成熟提前了,压力提前了,使心态一时和自己年龄产生了背离。这是很不好的,也很郁闷。感觉自己人生中有段时间是空白的,是被跨越过去的,显得空虚,难以接受。但确实如此,细细想来四十岁以前的日子似乎分不清青年壮年以及中年的界限,甚至是缺失的,残缺的,是不协调的。
但我又不甘心承认自己是中年人了。我的心理年龄偏低,顽皮,爱好丰富,懒散等等都不该是老成持重的中年人该有的。总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似乎仍需要父母的呵护,仍残存着天真烂漫,仍怀念年幼时光。那么,年龄又能说明什么呢?赫然的四十岁又算得了什么呢?身体不强壮了,思维不敏捷了,可心是年轻的。虽然有很多疤,但也仍能绽放出瑰丽的色彩。
记得梁实秋好像说过类似的话:中年人的乐趣在于相当的认识自己。——相当这个词多么好啊,也就是因人而异的认识自己。依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快乐生活。不要强求与他人苟同,不要羡慕别人的富有。相当的认识自己就是要勇于承认自己,认可自己,让自己学会感恩,学会满足,学会享受生活。
如果不切实的注目四十岁,并具体联想到自己身上,还真拿自己当孩子。那么,就稀里糊涂的过吧,过去的四十年曾有的那些经历不也只把自己锻造成如今的模样吗?那未来的四十年还能如何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