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本书都有编者自己独到的意图,也都会使不同的读者找到自己不同的吸取之处。在单位的办公室里清闲的时候,一张报纸常常是翻来覆去的看,起初是粗略的寻找,先看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然后看一些平时自己不太喜欢的内容,最后就看往常根本不看的内容。这样,半天功夫报纸不知看了多少遍,即使那些夹在缝隙里的广告可能也细读了几遍。也许无意中的某一本书就可能使你对一些新的东西产生兴趣。
我便常常这样。所以我读书面很广,但却不精。读后基本记不住什么。可是对于感兴趣的书往往是非要在最短时间内读完不可。也因此读书的质量很坏。不过在心情差的时候恰恰抽到的往往就是那些短时间内粗粗读完的书。此时读起来更是妙趣横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几本书我就是读了一遍又一遍,而且每读一遍收获总是不一样。可能和自己读书时的环境和心情有关系。因此,读书是很讲心情的。同样一本书心情好的时候,可能自己就细读和品味书中那些幽默欢快的章节,边读边回过身为妻儿读上一段,那种痴狂常不为他们所理解。他们常是莫名其妙,不知为何。而我却又自感没趣地回过身来继续沉浸在书里。这种时候是自己读书的最佳境界,心情也特别好,总想把精彩的章节读出来与人分享。不管旁人是否感兴趣,读完后自己觉得非常轻松,仿佛每句话都书到了心坎里。“有书共享”对读书人非常重要,我常苦恼于没有人和我分享同一本书,常郁闷于没有人听我谈论某一本书。因此,每当得知谁人读了和我同样的书或者同样的文章,我则非常愿意接近他,近乎讨好的非要拽了人家来和我谈论,也因此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读书最能交朋友,而且还是是知心朋友,对此我深信不疑。
当心情很坏的时候则不然,常是细读书中有关“总结”,“教训”以及“回忆”之类的章节,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种心情,寻找解决自己症结的办法,用书上的语言来解释自己内心一时无法释解的矛盾心情。很多的时候就真能从书中悟出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恰恰能医治自己此时的伤痛。于是放下手中的书,拿出纸张,或写“悔过书”或写“总结”,发誓之类的句子在这时候最容易出现。所以自己的一篇篇日记多半是在心情很坏的时候而且在刚刚读完一本书之后写的,这时候也喜欢搜出久置的昔日自己写的文章重读,又引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产生久违的激动——所以书能引出好多心情,它是一种调节剂。常在不经意间读到自己经历已久的某中心情,这种心情自己也无法表述也不能写于纸上,所以很难受。当偶然读到时真是畅快淋漓,我就常有这种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