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孩子苦读的日子!

(2006-05-08 07:15:24)
分类: 成长的足迹

陪孩子苦读的日子!

   
     儿子选择了各种条件都很好的中学读书一直让我心里感觉很塌实,而且还是重点班,多媒体又有本校教师子女读……等等被诸多家长传言定格为极佳的班级。另外较别的普通班级多交1000元钱(这让我们家长心里更塌实了,觉得只要与钱挂上钩各方面肯定不错)。至于名目我也说不太清。交钱的时候就很诡秘,而且家长们没有多少怨言,大都抢着交,惟恐自己孩子上不了这么好的班级。我当时心情也是如此,一直还觉得很庆幸。
 
    这样儿子就如我所愿的进入了在我看来比较满意的初中。心里很满足。儿子成绩也很好。学校从外面看起来也很不一般:崭新的教学楼,长满花草的院落,宽阔的操场——在大门外面看着似乎具备了如今先进学校的诸多条件。于是心里充满了感激。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的条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现在只要孩子能在一个较好的环境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己心里就最高兴。心想:拿些钱也不算什么,就当支持学校建设了(学校建设似乎有国家强有力的支持着呢)。
 
    儿子也很快乐。他喜欢学校的一切,喜欢每个老师,喜欢每门功课,恨不得连节假日都在学校过。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发觉不对劲。因为孩子的作业本老师几乎没有检查过。而且儿子总是拿了题来问我。我已经多年没有接触过学校知识,自然做起来有些吃力。于是推脱着让孩子问老师。也想增进他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毕竟老师讲的比家长讲的就高深全面,所以也就没有管他。可是后来发现儿子不明白的题根本没有问老师,就责怪孩子学习不够认真,不上进,骄傲等等。儿子解释说根本没法问老师,因为要排队的---什么?排队?我当时很吃惊。后来才明白了其中的原由:他们班80个同学,自习课和课间问老师题的同学都得排队等候。耐不住性子的学生只好放弃了。我充分理解了孩子的难处,也意识到了是该自己努力的时候了。于是我又发奋起来。利用一切时间恢复我的学习,以至于能够较好的辅导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辅导孩子得心应手了,但是感觉还是不对。
 
    也有自己贪玩松懈的时候,会一时忘记了给他检查作业。他的学习也有不稳定的时候,家长就免不了受到老师的指责。倒不是很严厉的指责,但多少也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就好像自己重又站在了老师面前,重又回到了孩提受老师教训的岁月。一时就想不开,孩子学习差了到底是谁的缘故呢?哎!不去想了,还好自己有能力辅导孩子,要是没有能力的家庭该怎么办呢?(当然补课了,补课时还是平时授课的老师,但是态度很不同。据说讲的内容也不同,补课的同学都表现的很神秘的样子---儿子如是说)我没有让儿子补课。他学习还可以,而且不愿意让他太累。一天在学校10多个小时,有多少知识掌握不了呢?还非要补课吗?如果老师利用好孩子在校的时间,孩子就不用利用自己业余本该玩耍的时间了。
 
   老师看起来也很负责,动辄就叫家长,好像孩子的一点退步都是家长不够用心的结果。也好,毕竟老师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家长要心存感激才对。但是有时觉得很紧张,就好像自己在同谁竞争一样,总担心受到老师的指责。而现在要家长辅导孩子也是很困难的,因为科目繁多,参考书繁多,作业繁多,难题繁多,我们的家务繁多,工作繁忙 ……这似乎对于学校都不是理由。要知老师也有这般的麻烦呀?何况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付出点又有什么呢?但症结到底在哪儿呢?
 
   孩子的学习还是重要的,于是不断调整着自己,不断督促着自己。一段时间我利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来恶补已经丢弃多年的知识。现在终于能和孩子同步了,感觉很有意思,也很累。不免思忖:如今的学校怎么就这样了呢?
 
    前几天开家长会,有幸走进儿子的学校,校园是如此的美丽,还有事先预备好的穿着干净校服的几个花枝招展的漂亮女孩子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切看起来很和谐。但是当进入教室后就大大不同了,感觉学校露在外面的部分还好,可藏在里面的部分就太差了,差的让人担心。
 
   儿子他们的班级在阴面,教室不算大,但是堆积了满满的桌子和凳子。原本 40个人的教室,现在装下了80人,而且光线很不好,味道也不好。家长们实在坐不下,有的就站着。我是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很气愤。感觉距离新社会怎么就又如此远了呢?不知道教育部有否规定每个班级的固定容量,到底有没有限制,教委是干什么的?家长们真是敢怒而不感言呀。班容量这么大,也难怪老师不批改作业。
  ——看来要试着理解学校了,我早看透了,所以我学习比儿子还努力,难题掌握的比老师也好,我将继续努力。
   

陪孩子苦读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