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2018-03-06 23:44:06)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央视主持人镜头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洪巧俊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央视主持人桌前的6把章燕明父子制作的手拉壶

32,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唱响新时代》元宵节特辑,在主持人桌前摆放着6把潮州手拉朱泥壶,分别是章燕明、章海元父子制作的《鱼乐图》《神舟》各一对,以及章燕明的早期作品微型壶和章海元的《祥云捧日》。章海元的作品进央视已是多次,央视国际频道与凤凰卫视都曾做过章海元的专题片。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长虹贯岳》,章燕明、章海元制,洪巧俊取名解读。

早在2006年章海元与父亲章燕明制作的《长虹贯岳》《圆》《紫晞》就被中囯美术馆收藏,之后他们制作的《鱼乐图》《十全十美》《祝寿》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中南海紫光阁是接见外国政要的场地,其收藏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工艺的最高水平。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十全十美》,章海元制,洪巧俊取名解读。

20149月章海元的《圆梦》《富贵》进APEC,在首都博物馆展示给国家元首夫人观看,去年他的《丝韵春风》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特制礼品。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鱼乐图》,章燕明、章海元制,洪巧俊取名解读。

这说明章海元的壶已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是APEC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样的国事活动。

别看章海元还很年轻,年龄才43岁,但他制壶的工龄却有30多年,他从8岁时就跟着爷爷、父亲学习制壶,到了章海元这一代已是老字号“老安顺”的第五代传人,10多年前,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就给章海元题了“五代同壶”。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汪洋观看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章海元壶艺演示。

据潮州日报报道,那是2008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来到中国瓷都陈列馆参观,一进门便对章海元的壶艺表演着了迷,看得兴起时,汪洋书记还蹲下身子,一边认真观看拉坯的过程一边跟章海元聊起天来——

你做这一行多少年了?

“20多年了。

你才多大?就学了20多年?!汪洋十分惊讶。

就在对话间,章海元还做出了一个漂亮的小壶盖,汪洋特意拿起一根竹片量了量壶盖的大小,发现和壶口正好一致,兴奋地连连称赞好手艺!章海元说,汪洋书记临走前的叮嘱,他一直牢记在心,书记鼓励我继续努力,将来做国家级工艺大师,将家族手艺发扬光大。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圆》,章燕明、章海元制,洪巧俊取名解读。


章海元的工作室地处偏僻的枫溪西塘村,但酒香不怕巷子深,许多海内外游客都不惜千里迢迢寻来,只为能近距离赏玩他的作品。今年正月初六北京一位著名的壶艺收藏大家带着一家6口来到章海元的工作室,他一家先观看了章海元的艺术展厅,没想到他主动当起了家人的讲解员,他介绍说,海元的朱泥手拉坯壶是用潮州本地的朱泥制成,坯薄、身小、耳细、口秀,宛如纤细灵巧的少女。然后他拿起一把说,此壶是不是色泽红润甜美?用壶钮轻轻地撞击壶身,问是不是叩击出清脆动听的声音?指着那一把把壶说,这些壶型新颖别致,千变万化,把玩者无怎能不疼爱呵护有加?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中华大鼎》,章燕明制,洪巧俊取名解读。


海元作品的最大的特点是线条流畅,协调均衡,有文化内涵、有诗情画意。宜兴的壶是把诗刻在壶上,而海元的壶是把诗韵赋在壶中,就目前来说,这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平安》,章海元制,洪巧俊取名解读。


一家人欣赏一个个作品,当然还不过瘾,他们还想知道,这一坨坨外形笨拙朴素的朱泥,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化出环肥燕瘦的美态,成为惊艳世人的国色天香。这时,章海元坐在圆盘边,圆盘飞转起来了,一团湿软的朱泥旋成圆柱形,随着章海元一双巧手的按压,又渐渐变成空心圆筒,而后,手指轻抚摩挲,圆筒被塑出柔顺的曲线,片刻间,一把身姿丰腴的手拉朱泥壶便在人们眼前诞生。他一家人都感到了惊叹,他在国外留学的儿子连连追问着制壶的诀窍,奋勇当先要来体验一下拉坯制壶的快乐,朱泥就是不肯乖乖就范,始终成不了壶的模样。于是感叹制一把壶的不易,何况还有30多套工序。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海元在央视节目演示壶艺的镜头


那是2012年年初,一位新浪“播客”发布了一段《潮州朱泥壶与中国工夫茶文化在伦敦》的全英文视频,该视频介绍的是伦敦市中心的一家特色茶店“PostcartTeas”。从该视频中发现,这家茶店中陈列着不少来自潮州的手拉朱泥壶!平日司空见惯的茶壶,竟然漂洋过海,进驻欧洲大都市,而且还由鹰钩鼻、蓝眼睛的外国主持人拿在手中,用一种陌生的语言介绍出来。这段视频是出自“中央电视台驻伦敦分部的导演RichardBestic”。镜头前,该主持人特地捏起陈列架上一个拇指大小的朱泥壶,向观众介绍起来:“这是世界上最小的茶壶之一。”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微型壶,中国手拉朱泥壶第一人章燕明制


原来,章海元及其父亲章燕明大师的工作室,与PostcardTeas的合作并非一天两天。PostcardTeas现在的主人Tim,是一位足迹遍布印度、斯里兰卡、韩国、中国及日本的茶叶专家。他来到章氏父子的工作室参观,亲眼见到一坨朱泥在飞转的圆盘上华丽变身,这位外国友人惊叹不已。“他发现无论从制法还是泥质看,潮州朱泥壶与名声很大的宜兴紫砂壶都大有不同,很惊奇。”章海元说。于是Tim购买了一把最普通的成品朱泥壶带回国去。大约试用了半年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Tim发现,用朱泥壶沏出的茶,香气更为特别,而且壶身也越“养”越靓。他希望可以订制一批朱泥壶作品,丰富自己在伦敦的茶店。充分了解PostcardTeas的情况后,章氏父子相信这家茶店可以成为朱泥茶壶文化在海外的一个推介窗口,便开始了与其长期的合作。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乡愁》,章海元制,洪巧俊设计。


视频中主持人特别感兴趣的那把小茶壶名为“章氏微型壶”,这是一把体现技术难度的概念壶。另一套由小到大共10把的作品名为《西施竞艳十全壶》。而镜头里Tim与朋友身旁的一把提梁壶,则是章海元与父亲合作的最得意作品《鱼乐图》对壶中的一把,标价高达6240英磅。这套壶的特点是从壶柄、壶盖、壶钮、壶嘴、壶梁到壶肚,一切的构件都是手拉而成,是一对彻彻底底的“手拉”壶。

如今章海元的壶收藏者比较多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郑州,还有台湾地区及东南亚一带,澳大利亚有多位收藏者还专门从大洋彼岸来到他工作室买壶收藏。


把一坨泥拉上大雅之堂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