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弃女婴与一位留守女童之悲

(2017-08-15 18:20:07)

被弃女婴与一位留守女童之悲

被弃女婴与一位留守女童之悲

洪巧俊

这是一件愤怒的事,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宜宾南溪长江大桥往江南方向的石板路上,发现一刚出生的浑身还带着血的女婴。

此事一出,很多网友纷纷谴责女婴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可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被人称为可耻的母亲,却是一位留守儿童。

经警方调查,被遗弃婴儿的妈妈确认还是一个12岁的孩子,父母均在外务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她。

一个12岁的孩子,懵懵懂懂的人生,怎么愤怒得起来?这个被弃女婴显然是无辜的,但12岁小女孩也同样是无辜的受害者。

12岁的小孩又怎能为人母,连自己都照看不来,如果能,岂会等到怀胎10月,早做人流去了。如果她的父母在身边,岂会等到肚子大了,女儿生了还不知道?

小孩太小,我们先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社会舆论,对这个未成年小女孩的处境多点怜惜,少点指责,多点宽容,少点憎恶,如果做不到宽容,至少不要再去伤害这稚嫩的心灵。

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弃婴的父亲到底是谁?做了如此畜生不如的事,相信警方一定会调查清楚。

如果父亲是成年人,那么这父亲显然构成强奸罪,对他就要依法严惩。

女婴被弃,牵出是12岁女孩所生,然而,也牵出了我们需要共同思考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需要共同探讨如何致力于寻找彻底解决这种事件发生的根本方法和措施,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梳理一下新闻可以发现,十几岁女孩产子的通常少不了几个关键的因素:留守、父母均在外打工、辍学等等。

巧哥对于留守儿童一向关注,毕节垃圾箱中闷死的5个儿童,想起来心情依旧沉重;毕节喝农药死亡的4留守儿童,至今令人心酸。然而,对于留守女童来说,除了生存,还要遭受来自性别方面的困境。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管教和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得她们更容易产生的消极、叛逆的心理和来自社会的侵害。在懵懂的年纪中,对性知识和性教育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更缺乏监护人把关,过早地成为人母,这是另一种悲哀。

在这起事件中,十几岁女娃和她的襁褓中的女儿,都还只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偏离,让人又多了一层心酸。这样的处境下,有情皆孽,无人不冤,命运交缠,都是悲剧。

如果女童的父母在附近打工,这样的事件还能发生吗?无疑,事件中的留守女童和她的孩子,又给这个家庭套上了一层阴影:农村舆论的压力、这个女孩子身体的损害和往后精神上的枷锁。这不仅仅是这个家庭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之痛。

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使得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往城市流动,孩子则被简单地归到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抚养。纪录片《归途列车》的张素华在女儿还未两岁时出门打工,“没办法啊,放不下娃不出去的话没有钱”。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横在每个低收入的农村家庭面前,无奈而残酷。

那些掌握话语权的城市主流阶层应该多想想这个问题,如果少造些大都市,多些工厂在小城镇,他们白天上班后就可回家,就没有这么留守儿童。你们造了大都市,只容纳外来工干活,却不容纳他们的孩子读书。家庭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他们为了家人的生存不得不进城市打拼,孩子没法在身边读书,就只有留在家乡。

留守儿童辍学,不读书,没人管,会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还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农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如何解决农村青少年犯罪率高的现象,才是当务之急。“犯罪是社会管理的成本,社会管理不善,成本就要增高”,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是农民深层次的“衍生”问题,涉及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最近有一篇文章《底层青年,没有出路》直指底层农村青年的死循环。不说文章的对错如何,确实也点出了底层青年面对诸多难题:最开始的留守,到关键守护人的缺失,再到教育资源的贫瘠和家庭经济上的压力,都使他们的人生道路难以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样顺利过渡。而留守女童过早产子,则暴露出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双重缺失。在农村议题频繁出现的今天,我们希望这样的悲剧可以越来越少。

  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