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哪些女人的背影?
洪门雨露,原名洪露,小名丫丫,2001年出生,现为潮州市金山中学高一学生,2010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多次获省市奖,爱好摄影与音乐,喜欢旅行……
背影
洪门雨露
夜风湿冷,泛青的夜空似一块碧玉;浮游祥云刻蚀在青玉之上,弯弯绕绕,柔情万千。
迎风前行,骑楼高挂的红灯笼在晚风中轻柔摇荡,橘红色的烛火亮堂,照的女孩儿脸颊粉糯。迈开脚底下的步子,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闲逛。黛眉下的一双花眸中盛满了潮州的夜景,雪白的骑楼与古朴牌坊,像是置身于民国之时。
我揣着本张爱玲的《少帅》,一身儿军绿色的及踝大衣随着步伐蹁跹摇曳,鸦色的马丁短靴在石板路上清脆作响,一路儿尾随的咔嗒声让我不禁恍惚起来。那些老上海的名媛淑女们身着绚丽旗袍,身姿婀娜的荡开莲步,风情万种的倩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面旗帜,在我的眼前临风挥舞。
寻了处僻静坐落,突然便忆起张爱玲书中的景象来。那些不同时代的女人排成一排,有秩序的朝着一个方向,向前走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女性的角色与地位风云莫测,而她们的背影也随之变化多端。自原始的母系社会谈起,那时的女人背影,定是壮阔且巍峨的,因为她们是天地之间的王,有着延绵生命血脉的使命,她们是无数人的主宰者;流水年华匆匆忙奔流向前,母系社会好比天地间的一道曦光,转瞬即逝。
封建社会跨开强而有力的步子,接踵而至。那时的女人多半成为一种依附,一种男权至上的牺牲品。《论语》有三纲五常,云夫为妻綱。意为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不仅如此,翻阅古书,男尊女卑的概念比比皆是。如《列子.天瑞》更是直接指出——“男女之别,男尊女卑。”
历史的车轮碌碌前行,女人的背影也愈来愈渺小。她们头顶着繁复金冠,各式金钗步摇迷乱了众人的双目,那硕大而沉重的头冠像是唐长老之于孙猴子的紧箍咒;往下再瞧,绫罗锦绣制织为一件又一件的华丽衣裙,圈绕蜿蜒的图腾是等级的象征,那些宫妃与官夫人挺直了身板,在辉煌灯光之中自豪的倚着身边的男子,那是她们的依靠,她们的天……厚重凌乱的咔哒声儿在路上响起来,一双双锦布宫鞋套在个个盈盈三寸金莲上儿,花盆底随着小碎步蹒跚,摇摇晃晃。
这种残缺而扭曲的别样美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男性观念。他们期望自己的贱内窝居厢房之内,相夫教子,安分守己。
《少帅》中提及的那一队列,皆是由各色各样的女人组成,她们痴呆着目光,遥遥望向前方,前仆后继的向那一条路走去。那一条,沦为男人的附属品与生殖工具的道路。
其实历史的车轮驶至民国时期,女人的背影已是另一副模样了。例说张爱玲,也是身姿婀娜,背影傲丽的。
这时候的女子已不是往日那副模样了,她们蹬着三寸高的红底鞋,红唇艳丽,鬈发妖娆。虽说有一部分女子依旧以依附男人为生,但也有成千上万的新时代女性扛着“男女平等”的鲜亮旗帜,大跨着步伐进入了崭新的社会。
她们或饱读诗书,或漂洋过海眼界开阔;她们既可以激扬文字,抨击社会黑暗势力;也可以英姿飒爽,一身儿笔挺军服英勇作战。她们的背影,就好比中华新文化的先锋,是标杆,是那个时代文化进步的缩影与代表。
这部分女性的崛起,代表着中国古老男权贵族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这是腐朽没落文化的衰败,也是平等共和新路的开拓发展。
那些形态各异的背影依旧在历史中向前走去,不同的是,往日无人依附便蹒跚摇晃的背影,已换作今日笔挺磊落的模样。因为她们身负重任,不仅仅是血脉的延绵,更是她们身为女性独有的傲骨,她们深受中华文化的积极影响,因读史而明事理,因了解传统而富有美德。
我挺了挺身板,迈开脚底下的大步,心中的方向明朗,眼前的道路广阔,历史化作清风,时刻指引我向前。
月色朦胧,似温柔的湖面。我的背影在波光粼粼中挺拔而坚定,就一块沉淀多年的青玉。以历史为沉淀,以天地为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