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家的老房子还在吗?那是我们诗意栖居的渴望

(2017-04-12 11:15:51)


老房子,是存放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的依恋,寄托对诗意栖居的渴望,尤其是对游子渴望。

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那些凝结着乡愁的古村落建筑与具有历史价值、包含文化风貌的老房子遭到了破坏,有的全被拆了,留下的全是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现代建筑。

殊不知,建新拆旧的过程中,被毁坏的历史文化,正是游子的根,也是我们的根。

 

当老房子没有了,古树没有了,童年的记忆也没有了,乡愁也就不再有了。

 

你家的老房子还在吗?那是我们诗意栖居的渴望




不是拆多少房子,而是保护多少老房子

 “一户一宅”调查评论系列之一


洪巧俊

 

缘于家乡江西省余江县搞“一户一宅"试点与建设新农村,我回家乡调研多次,每看到一幢留下的老房子,都会有一种感动。因为不少地方新农村建设却把老房子拆光了,在当地一些官员看来,新农村要突出一个“新"字,老房子没有必要保留,都必须拆。于是一个村庄只有水泥钢筋房,那百年老房,那带有历史价值有梁柱的木架结构的房子在拆"空心房”中从此不再了。


你家的老房子还在吗?那是我们诗意栖居的渴望

 


跑了不少村,当我看到那具有文化价值的老房子时,村民就会告诉我“这是县委路书记要求留下的。"这种声音,我不是在一个镇一个村听到。这个路书记就是余江县委书记路文革,在余江这块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足迹遍布每一个村庄,为的就是保护那些具有文化价值的老房子。有乡干部告诉我县委路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的不是拆了多少房子,而是保护了多少老房子。"


这是一种好的理念,前提是保护了多少老房子。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拆除农村“空心房"与危房,这需要睿智与公平。比如你的老房子拆了,我的没拆,这就显然不公平,那么如何体现公平?余江的做法虽然也是“一刀切",但没拆的老房子是归村集体所有,村里对房主合理的补偿,这就是公平,公平之下老百姓才没意见。


危房要拆掉,我并不反对,因为保护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资金改造,房主拿不出钱来,政府也拿不出钱来,危房不拆,存在着安全隐患。老房子改造,往往比建一幢新房还要钱多,村民肯定不愿干。不拆,村里其他村民有意见,孩子们在村里乱跑,说不定那天倒塌,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可贵的?


同样余江县给出了一个好的做法,危房要拆,但他们又对全县的老房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发现有文化价值的房子,叫专家鉴定,然后一幢幢地拆下来,完整地收藏起来。我不解地找到余江县委书记路文革,问这些拆下来的房子以后怎么办?因为收藏起来,是他这个县委书记的主张。他告诉我,先收起来,要不被村民把梁柱、石板、青砖另另碎碎地卖掉了,整幢买下来,然后请最权威的专家来规划,集中在千年古镇锦江镇恢复其原貌。我问路文革书记收了多少幢这样的“古董",他兴奋地对我说50多幢。我说这个思路是前瞻的,可以学学北京的宋庄,今后可把这些恢复的老房子,租给知名的作家、艺木家们,让他们来住与经营,名人效应可推介与带动当地旅游业。


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那些凝结着乡愁的古村落建筑与具有历史价值、包含文化风貌的老房子遭到了破坏,有的全被拆了,留下的全是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现代建筑,让乡愁不再。这让人们越来越来越难找到故士的认知和精神归属。在一些地方拆空心房,“一刀切"地实施“一户一宅“制,几乎把百年老房拆光了,而当他们觉悟时,却是悔之晚矣。


古建筑老房子,是存放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的依恋,寄托对诗意栖居的渴望,尤其是对游子渴望。曾有一位漂泊海外50多年的游子,带着千万元资金回到故乡,准备帮助家乡改变环境,可当他回到村里,没有一点童年的记忆,那几棵老树不见了,那池塘早已面目全非,他家的老房子也不见了,这位老华侨感到很失望,只留下3万元钱慰问村里的老人,带了一小袋故乡的泥土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殊不知,建新拆旧的过程中,被毁坏的历史文化,正是游子的根,也是我们的根。


当老房子没有了,古树没有了,童年的记忆也没有了,乡愁也就不再有了。

 

        载2017年4月11日红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等

看更多洪巧俊的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qj157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