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欠身相让谁?
(2017-03-23 13:22:22)我们该欠身相让谁?
洪巧俊
一
在最近的《读者》读到这样的故事,福楼拜觉得雨果有点粗俗,但也承认:“我们在有些人面前要欠身相让,说‘您先请’,雨果就属于这类人。"
当然,雨果配得上我们欠身相让,不仅仅是他量大质优的作品,而是他的人格与人道主义情怀。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他发表了著名的抗议信,愤怒地谴责了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经。于是作者郑海啸先生说,向雨果欠身,我愿意,但雨果在哪里?
其实雨果不是生下来就是雨果,任何成功者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无名到有名,从凡人到伟人。对雨果这样德高望重的名人,我们是应该欠身相让,对年幼无知的雨果,也同样需要欠身相让。
不知莫言对唐家三少会欠身相让不?
我们知道,当初中国科学院对屠呦呦就没有欠身相让,一些院士不是相让,而是在挤压屠呦呦。我们单位的领导会对身边的人才欠身相让吗?我还想农业部长会对农民欠身相让吗?这样的假说其实很多。
一个不知道欠身相让的社会谈不上文明社会,一个社会崇尚的是权力,而不是知识,是难以有希望的。
二
唐朝开元年间,李林甫问禅师:“肉当食耶?不当食耶?"这个问题是很难四答的。佛家庙堂是不食荤的,但朝廷官哪能像和尚一样禁欲?于是智慧的禅师如此回答:“食是相公的禄,不食是相公的福。"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那就看你如何看待。
延伸说,就是有得就有失,好事也可能变坏,坏事也可能变好,如何发展就靠你的智慧。
记得当年供销社员工是很吃香的,哪知十几年后成了落魄的下岗工人。当初都市郊区的农民是多么羡慕穿着工作服的城里人,如今那些当了城里人的后悔得心痛,那仍是农民身份的人不是百万家产,就是千万富翁。
我说这些是要说明,有的事是可以靠智慧的,有的要靠运气,未来的事是难以预料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就是这个道理。
三
至今还有多少人知道什么叫时尚?在许多国人看来,奢侈就是时尚,比如出入高级会所,吃山珍海味,喝路易十三和茅台;穿名牌开豪华车就是时尚,认为时髦就是时尚,漂亮就是时尚。
其实没有个性与灵魂的东西都不是时尚。老安顺制壶百年历史,也就兴衰了百年,这百年没有时尚过,因为这几代人做的都是泡茶的工具。
我说过,壶再做得精致,也是泡茶的工具,只有注入文化后才叫作品。因为作品是有灵魂的。到了第五代传人章海元,他把一把把壶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赋予了诗意、赋予了灵魂,也就时尚起来。
四
近日乞丐又成了争论的话题,争论是有人说当今不少乞丐不是真正的乞丐,他们是以大家的同情心骗取钱财。其实巧哥认为,乞丐无真假,只要是乞讨就是个乞丐。
那是一天晚上,我在慢步,一姑娘坐在路旁边,在她的前面用粉笔写着:求求您,给我5元钱吃饭住店。
我蹲下身子问,5元钱能吃饭住店?姑娘木然地坐着,没有回答我的问话。当然你5元我5元就会够……于是我丢下10钱知趣地走了。
你能说这姑娘不是乞丐?
我的钱包里大多有些零钱,碰到乞讨者都会给一二块钱,碰到乡下的大妈大爷就会多给些。
在我看来,在乞讨的人都是乞丐,那怕他是亿万富翁。
五
弗里德曼说,在加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学会暂停。
如今节奏加快了,在都市里你会看到那匆匆的脚步,看到加班的灯火,知道他们依然没有学会停步。
也许有人说,在这加速变化的时代里,他们无法暂停,停就被别人赶上,停就面临着淘汰,拍在沙滩上。
这是年轻人的想法与做法,而当你年过半百,你真的要学会暂停,比如双休日,你去一个山庄,不要带着任务和想法,只是尽情的玩耍,或者你请上几天假,躲到一个清静地方读一本书。
今年的双休日我不再加班写东西,不再像10年前那样,一个月规定自己至少发表20篇文章,而是想写就写,即使双休日灵感来了,想写也不写,而是把时间留给家人。这就是我学会暂停的一点经验,也是一种欠身相让。
看更多洪巧俊犀利的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qj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