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评审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如何收场?

违法评审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该如何收场?
洪巧俊
12月19日,巧哥第一个发声质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滥评“国大师”,一次性评审出280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之后中国江西网记者跟进报道,更引关注。
中国江西网指出:“评选‘大师’本身是件好事,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传统大国工匠精神。对于一次性批发280名所谓的‘大师’后,时评家洪巧俊有些看不下去了,并公开发文声讨,认为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与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人群,并没有多大差别。按理说,申报人要成就卓越,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技艺精湛,自成流派的,并长期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制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今日澎湃新闻深度再跟踪。)
有人如此调侃说,当今景德镇的大师泛滥,比下岗工人还多。而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教授、硕导张景辉说,大师之称堪比小姐。这虽幽默,但很现实。
有意思的是12月23日,民政部发了一个通告,通报三民间组织违规,再次引起媒体关注,连新华社、央视众多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民政部依法对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对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作出停止活动六个月的行政处罚;对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调查发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存在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违规举办第三届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 评审活动的违法行为。
有媒体指出,民政部这次出拳,被指对一些协会乱评“国大师”在敲山震虎。
今年 7 月 26 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结果在山东淄博揭晓。此次评选分为艺术陶瓷类和日用陶瓷类,全国共有 91 人获得了 " 大师 " 称号。
巧哥想,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既然有违法行为,那么请问民政部这违规评审的大师该怎样处理?是不是要取消这届评选的91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如果违规举办的,存在违法行为的评审都不取消,还谈什么公信力?
问题是这91 人获得了 " 大师 " 称号的人,他们真的不容易,之前要有获国家级奖项的作品,省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打印整理大量的材料,创作参评作品等,努力了多年,如果取消,这些努力就付诸于东流。还有,取消后,参评费要不要退回?损失谁来补偿?
但不取消这违规举办、还存在违法行为的评审,又难以服众,应该说,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有多位行内人士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要比之前的前两届相对规范和严肃一些,举行了现场操作,有专业设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吓跑了“南郭先生”。据说第二届有“南郭先生"评上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但一位参评过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人士说,吓跑了不会做的,那些艺术水平不高,“半桶子水”的人依然评上了。一位从事陶瓷艺术近40年,艺术水平之高是业界认可的人,他参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落选后,抱怨说:“以后再也不参评,水太深了!”
业内人士还对巧哥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要比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的评审要规范与严肃些。巧哥要追问的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有没有违规,存不存在违法行为?谁来监督这次评审?参赛作品有没有弄虚作假?有没有不懂艺术的“南郭先生"而评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我说过,时大彬、吴昌硕、“珠山八友”们有职称与大师头衔了吗?他们的作品能流传下来,且价值连城,那是作品有收藏价值。协会为何热衷于评选大师,显然是利益驱动,因此叫停大师评选,让作品自己说话,是回归自然,也是大势所趋。
看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