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夺冠,还应该关注什么?

里约夺冠,还应该关注什么?
洪巧俊
里约奥运会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有关中国运动员的话题仍在持续,比如傅园慧那一连串的表情包和她的“洪荒之力”;比如女排姑娘顽强拼搏,时隔12年后再次夺冠。也正因为如此,第一主攻朱婷分外让人关注,连她的家乡,她的父母,她姐姐妹妹等等都成了新闻热点,就连朱婷家庭贫寒的“新闻”也被扒了出来,还有朱婷的年薪低,并和“张继科开玛莎拉蒂”、“易建联开加长路虎”作对比,讨论热烈。
那么朱婷的年薪是多少?报道说是千万元,不知穷了半辈子的朱婷父亲朱安亮听了,会不会被吓倒?对于在土里刨食农民来说,千万元那是天文数字。在那偏远的山村一旦拥有千万元,那是土豪中的土豪,千万元可买千万斤粮食,需要几十幢农家屋子才能容得下,农民就是拼死累活一辈子,在地里也种不出这么多钱来。年薪千万元,10年就是实打实的亿万富翁,老农朱安亮恐怕做梦也不敢想。可见生个朱婷,不仅脱贫,而且是暴富了。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孩子练体育,多是因为爱好;我们的孩子练体育,不少是因为贫穷。体育或许改变命运,奖牌是实现阶层逆袭的通关文牒,朱婷就是最好的典型。
但就是这个连老农做梦也不敢想的薪资,为何有人还说低呢?凡是就怕比较,同是打球,女排待遇跟足球和篮球却有着天壤之别,至今还垫着底呢?要说打出威风,为国争光,足球也好,篮球也好,与排球那是没得比的,用网友的话说,烧了多少纳税人的钱,还让我们纳税人看了受窝囊气。但就是这看了让人受窝囊气的足球与篮球偏偏薪水高,抱怨归抱怨,这是市场决定的。
里约奥运,女排夺冠,引发“女排工资低”的讨论,也并非坏事。如果能引发更多的人关注排球、喜爱排球,从而促进中国排球市场的绽放,我想女排的工资未来自然就会上去了。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足球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大运动,这是因为足球运动对于参与者的先天条件不是太高,门槛低了,人们参与的热情也就高了。连我这个足球门外汉,也常常被足球赛时的讲解所吸引,什么倒挂金钩,鱼跃冲顶,什么犀牛望月,凌空抽射……再看看那些顶级球星们的身材,足球运动员基本个个都很正常,也就是梅西在西方人标准看来矮了点,但篮球只要看看姚明,身高是 226厘米,排球看看朱婷,身高195厘米,这让我们这些矮个头是望尘莫及,少了参与的欲望。
其实球员的工资与人们的参与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参与度也与重视度息息相关,虽然我们的女排频频夺冠,但我们的城市有多少排球场地?不少社区与学校根本就没有排球场地,如今很多学校有篮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唯独没有排球场。这不是人们对排球没兴趣,是可能想打也找不到地方。排球联赛商业价值低,排球人才匮乏,难道不与公共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体育强国,我们谈了多少年?但却没有把大众体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落到实处,就要进一步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场馆的建设,还要让全社会达成这种共识。
要看洪巧俊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
http://sucimg.itc.cn/sblog/o223198bd1cda59b9e464b3ad741699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