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次,人生就是失败?

洪巧俊
这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纠结,梦想与情怀的交织。
今日,2016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将有940万考生参加考试。媒体报道说,今年的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加至26个,此外,作为“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今年高考考场纪律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
巧哥说,“史上最严”又咋样?遵守考场纪律就行;考砸了又咋样?落榜不落志就行。
这是第几次高考?不管第几次,每一次都有一群落榜者,这是现实,在巧哥哥看来,“一考定终身”,只是一句不靠谱的玩笑话……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有一位叫梁实的大叔又参加了高考,在四川绵阳市的考点。大叔多大年纪,实49岁,虚50了,是知天命时,但他还不死心,仍然要参加高考,网友称他为“中华第一考王”“高考最牛钉子户”,今年可是他第20次参加高考,牛不牛?!
这位“高考钉子户”,是屡考屡败的英雄,他不怕失败,不怕落榜的挫败与打击。他有一个特点,多年的高考成绩都在300分左右,于是外号又叫“梁三百”,因为他高考得次数是状元,所以有人说他“当代范进”,不过,他哪里比得上范进,人家范老先生最后中举了。
范进中举疯了,但我相信梁先生就是“中举”了,也不会疯,因为他把高考作为人生的乐趣了。再说,老梁不是范进,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而他是一位成功商人,家境殷实,高考,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乐趣罢了。
所以说,在这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年代,还有这样不知天命的梁大叔,依然津津乐道地拿起书本,一次次在众目睽睽下,满满信心地走进考场,不怕一次又一次地“光荣”落榜。他这种老小孩的心态,让我们看到了屡考屡败的乐趣,人生原来败中也有乐啊!
说你年龄大了,考不动了,看看人家老梁吧!
至今记得那年的高考作文题是《画蛋》,要求写读后感。作文考卷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虽然过去了30多年,但这段文字至今也让我不能忘怀。我知道,那次的画蛋,我只是把它画圆了,但没有画出它的真正内涵来,所以,我是一个失败者。
初中毕业,那时上高中要贫下中农推选,由于我家成分不好,自然拒之于校外,于是我去学木工。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要我回来参加高考,我说高中都没读,肯定考不上。没想到父亲找关系让我到邻乡一所高中去读书。间隔几年,课本变化大,初中与高一的知识有些脱节,记得第一次考试,我是倒数第三名。我只得把初中的课本重新补习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到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却考了全年级第二名。于是学校推荐了前三名去考县重点中学理科尖子班,幸运的是我们都考取了,全县13个乡镇39名考生,考进这个尖子班的不到20人。记得第一次上课,连校长也来了,校长说:能考进这个班的都是我们县的佼佼者,可以说,踏进了这里,就一只脚踏进了大学。
那一年我们班里所有同学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的,因为学校是不断模拟考试,在班上最后几名的都可能淘汰到普通班去。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地苦读,认为淘汰是丢脸的事情。我的成绩在班上并不冒尖,全班54名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在中下游,班主任对我说,只要不考砸,考取是没有问题的。恰恰在高考时我却考砸了。全班4个落榜者,我是其中之一。
在那名落孙山的日子里,我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仍在追求一个梦想。家里八口人吃饭,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我决定在家帮父亲种责任田。于是我白天种田,晚上读书写作。在这段日子里我真正体会到了“胜者英雄,败者狗熊”的滋味,什么叫冷嘲热讽,人间冷暖。在我看来失败的最大悲哀并不在于他失败了,而在于他的失败将反复地成为不相干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8年之后,由于创作成绩突出,我被县委破格录取到宣传部工作。我想,如果是今天,亲朋好友中连个当村长的都没有,一个青年农民能当上县委干部,之后还提拔于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我们常说,高考不是惟一的人生通途。话虽这么说,但现实生活中却大多是把文凭作为衡量人的惟一标准。看看招聘广告,不都是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对于那些自考的大学本科有多少人去认同?就连考国家公务员一些地方也把自考大学毕业的人拒之于门外。我们知道,高考是农村孩子入生中最重要的一步。农村的孩子“十年寒窗”,一旦没有考上大学,一切都有可能付之东流。
在我的相册里,至今保留着那张珍贵的照片,就是30年前我们班的聚会集体照,那个清瘦、黝黑、沧桑,穿着中山装,站在徐俊老师身后的青年农民就是我,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我的目光是坚毅的,丝毫没有自卑感。
或许有人说,你也是位成功者,你才认为高考落榜者是英雄,不,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打工队伍中的落榜者,在农村种田的落榜者,他们虽然很平凡,但他们却没有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工作是那么艰苦,生活是那么简朴,但他们仍然阳光地生活着。
当报道“民工月薪1.4万秒杀白领”时,我更为他们骄傲,因为深知他们辛苦和付出。
是啊,高考落榜了,但不是失败,人生没有失败!大路朝阳,必须踏上去,迈开坚实的脚步,勇敢的面对现实,你才不是一个失败者。
高考很快就要结束,状元又要醒目。每年这个时候,媒体都会炒炒状元,让他们一个个闪亮登场,犹如英雄谱,人们颂歌着。众星捧月,这些高考的骄子,不仅赢得了荣誉,各种称号接踵而来,而且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种奖励纷至沓来。其场面热闹非凡,然而,那些落榜者却很少有人关注,不错,他们是高考的失败者,但不是生活的失败者,在我的眼里,他们同样是英雄。
所以,关注已经考取的学生是应该的,他们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但是,那些落榜生,同样也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后劲问题,尤其是农村未来的发展,更需要这些落榜的农民来建设。
我的朋友也是一位高考落榜者,他的失败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惊愕,谁都认为他能考取一所比较理想的重点大学,可他连二本也没考上。他告诉我,如果他考取了,父母砸锅卖铁也要让他读大学,债台高筑不说,可弟弟和妹妹还能继续读书吗?于是他去了深圳打工,他们一边打工,一边自学营销学,还把工资用来资助弟妹读书,他的弟妹读了大学读硕士,而他通过多年的拼搏,也成了一家集团公司的营销总经理,年薪百万。我这位朋友是不是英雄?
一位建筑工人是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落榜者,他曾这样对我说,不怕你见笑,我是个高考落榜者,在很多人眼泪是失败者,但我自己从不这样认为,那条路毕竟是个“独木桥”,挤的人更多,落水者更多,不挤了,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他还说,孩子也要面临高考,他告诉孩子,挤上那座“独木桥”,爹为你高兴,在“独木桥”上摔了下来,爹同样为你高兴,因为你拼搏了,尽力了,没有遗憾。这位高考落者怎么不让人肃然起敬,他不仅是位生活中的英雄,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其实,像这样的父亲有千千万万,因为每年的高考后,都有几百万的落榜者要走进这位父亲一样的工作和生活。
高考落榜了,能勇敢的面对现实,走出另一番天地者,你就是一位英雄。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其实这两份名单是激励那些落第者,落榜要不落志,告诉落榜者的父母要淡然面对孩子的落榜,落榜了并不等于一生就失败。
落榜了,与大学毕业的同学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是需要面对的现实,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更好地追赶他们,去超越他们。
请记住:高考落榜,并不是人生失败!因为高考只是一场人生的起跑线,并非目的地,相信自己,才有未来!
要看洪巧俊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