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庆安“一枪溃败” 败在舆情应对上

(2015-05-14 23:29:08)

庆安“一枪溃败” 败在舆情应对上

洪巧俊

庆安枪案的浓烟一直在缭绕,如今将要散去。但是庆安的这一枪,把庆安打得措手不及,正如网友所说,“一声枪响,一堆乱摊子。”这些都值得反思的,尤其是庆安的许多教训也是值得吸取的。

庆安“一枪溃败”的败笔主要在这三个方面:

一是被民警开枪打死徐纯合的定性上。 53,庆安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国生代表省市领导慰问“5·2”案件中的受伤民警时说:“对民警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负伤的情况下坚持与歹徒搏斗的行为给予肯定”。在真相未明就定性为“与歹徒搏斗”,这种过早的定性显然太草率,这也说明地方官员在应对舆情上缺乏冷静思考。定性徐纯合是不是歹徒,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因为这涉及到民警开枪是不是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在网民看来徐纯合是弱势者,这里有没有“恶警凌弱”的现象?为什么一枪就会一命呜呼?等等。董国生代表的是上级领导去慰问,这个定性是上级领导定性的,还是庆安县班子定性的,抑或是董国生自己定性的(因为董回生慰问不是个人行为),都是值得深刻检讨的。如果当时定性于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会如此“一败涂地”吗?

二是败在习惯性的“捂”上。当网民在追查真相,呼吁要看现场视频时,却始终没有得到当地的积极响应。其实这个现场视频播放给网民看,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为何非要等到公安部介入调查之后才公布现场视频?应对舆情也要抢占时机,但是庆安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应对舆情的时机。我在多地给官员讲课时都谈过这个问题,网络如此发达,加上公众权利意识的越发觉醒,在这“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捂盖子只会掀开更多更大的盖子。庆安所发生的,再一次说明了捂是捂不住的,只会把问题扩大化。我在现场视频看到了徐纯合抢走防暴棍、抡打李乐斌头部,还有李持枪警告后仍遭抡打、数次警告无效后开枪等事实。如果枪击案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公布了该视频,还会有人说是涉事民警“有计划地”开枪,徐纯合抱病在身一味闪躲还开枪的说法吗?很显然,不及时公布真相,坊间流传各种版本的谣言就会接二连三。至今我还想不通,当地为什么要捂盖子捂这么久,以至舆论攻势愈演愈烈,这让当地政府形象受损,更让有关部门声誉扫地。应该说,庆安枪案如此“一败涂地”,是当地“捂盖子”策略下的自得其咎。

三是在“善后方式”的处理不当,也给庆安的“一败涂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当地官员维稳惯性思维造成的,不管发生什么事,不管对与错,是不是政府的责任,出了人命案,首先想到的就是花钱来平息事态。庆安的枪案发生后,一方面是定性于与歹徒搏斗,一方面还是东窗事发就急着签补偿协议,这种做法怎么不让人感到吊诡?这是不是“封口费”,让死者家属不要说出真相?如果开枪无可厚非,当地政府为什么要这么急着“补偿”?这个“善后方式”使舆情危机越发严重。

从庆安枪案这一突发事件处置来看,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官员处理舆情危机的本领如何。当前,不少地方官员面对突发事件中的舆情,缺失运筹帷幄,及时处置的能力,所以总是打被动战。主要是他们仍然保持着维稳惯性思维,不了解当今网络时代的格局,比如有官员把微博当私人空间,在微博上调情,如果叫这样的官员应对当前舆情,只能是添乱。不少地方官员碰到突如其来的舆情,要么抱着花钱摆平的心理,封锁收买为上,堵口子,捂盖子;要么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希望内部消化,不理睬,冷处置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在我看来,地方政府官员要增强应对舆情的能力,就要熟悉网络,深入了解舆情的特点,抓住危机处置关键环节,制定应急预案,事前加强舆论风险点排查分析,“第一时间”把重要信息真实准确传达到社会公众,才能把握主动权、掌握话语权、打赢主动仗。

 

要看洪巧俊更多精彩而犀利的文请关注洪巧俊微信公众号“hqj1578”,或扫下面的二维码

这一枪能击穿多少黑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