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者的事业
寂寞者的事业
在艺术界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收获丰收的果实。章燕明大师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追求事业的人,他朴实,低调,不张扬,埋头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壶艺中,尤其在手拉坯朱泥壶的创作中,真正要创作一件有意境、有内涵、有个性的作品很难,难就难在手拉坯朱泥壶每个部分都是纯手工拉出来的。
壶就是茶具,这固然不错,但一把有意境、有内涵、有个性的壶,它可能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位诗人曾说,在喧闹的地方,诗总是爬行得很慢,就像繁华的,摩肩接踵的大街上,你无法加快步伐一样。因为思索在那里,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总在东张西望,分散精力,使你无法凝结出诗。而寂寞的地方,诗才会像涌泉一样畅通。其实写诗与制壶一样,好的壶艺作品就是一首诗,所以,章燕明大师常常如诗人一样,喜欢清晨独自在城边树林里漫步,一边漫步一边构思他的作品。回到家里,便沉浸在工作里,或陶醉在成型的壶里。他尤其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创作,让思绪驰骋。章燕明大师曾告诉过我,年轻时,早上吃过饭,带几个红薯,一天不出门就埋头在工作里拼命地拉壶。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章燕明与台湾商人合作,制作的壶由台湾商人包销,他就不分昼夜地拉壶。在外人看来,那是何等的寂寞,而对于章燕明来说,那寂寞又是何等的宝贵,不但能赚钱,而且提高了工艺水平。因为台湾商人不仅要他模仿古代名壶,还拿来了许多陶瓷设计师设计的壶艺作品要他拉,要拉好这些作品,就必须静下心来研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总结。
这里讲一个壶艺泰斗顾景舟的故事。传说顾景舟失踪3年,有人说他被绑架了。其实,顾景舟当年没有被人绑架,而是被一个神秘的商人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地界,住进了一座神秘的院落。在经过了一番神秘的洽谈之后,顾景舟就在那座神秘的院落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了3年。那个地方,不在荒郊野外,也不在密林深处,恰恰是在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大上海虽然繁华,可对于顾景舟却是寂寞的,他每天就是做壶,很少走出这座庭院。在隐名埋姓的3年中,有专人伺候顾景舟的吃喝拉撒。顾景舟每天只干一件事,那便是秘密仿制古代名壶。其仿制的蓝本均由古董商提供。这3年为顾景舟成为壶艺泰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章燕明大师也被台湾商人“包”过3年。两位大师都有类似的故事,讲的却是在寂寞中成长。从艺术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种经历,对于壶艺家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模仿是创新的前奏。旷日持久的模仿,对于揣摩古人的用心,汲取前人的智慧,无疑是必要的,更不用说模仿的对象尽是些国宝级的名陶名壶了。
寂寞是精神领域最为素雅的一笔,追求事业需要心灵深处溢于钻研之中,自我孤芳自赏便会如花开般的幽香,诠释人性之美。在章燕明的《情韵》、《风韵》、《悠韵》、《天人合一》《江南春》、《春意》等作品中,就诠释了人性之美。艺术家就要甘于淡泊,乐于寂寞。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寂寞中找不到人性的另一个性情释放点。寂寞是心灵的慎独,艺术家往往是独享心灵的宁静和升华的,体悟生活中的精致与淡雅,在寂寞中感受心灵的成熟与蜕变。寂寞虽是无奈的,但寂寞又是一种享受,会享受寂寞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沉寂下来休憩自己的灵魂,一个寂寞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人。章燕明大师就是在寂寞中度过了五十年的艺术生涯。
《加冕》,制作:章燕明,取名:洪巧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