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间有了利益之争就难以太平
洪巧俊
利益纷争的世界总是难以太平,太平间本应是“太平”的,如今也不太平了,因为有了利益之争,就鸡犬不宁。众所周知,太平间,又称停尸房,古代又叫义庄,是医院、殡仪馆或地区停放遗体的场所。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停尸房取名“太平间”,显然是让死者安宁,不要去打扰他们。
但如今却有人便爱打扰死者,因为从中可以获取利。据媒体调查,急救人员送遗体获2千元中介费。医院太平间高消费的背后,是寿衣、花圈等殡葬商品翻倍销售的暴利,更有太平间不惜以数千元的“中介费”,吸引急救人员送来遗体等种种乱象。一家名为八宝山盛轩殡仪公司打着八宝山殡仪馆的牌子,承包了9家医院的太平间,公司收入一年可能达千万。( 3月17日《新京报》)
有句歇后语叫做棺材伸手死要钱,其意是无德,要钱不要脸。然而这种“发死人财”的事情,就是“棺材伸手死要钱”的行为。俗话说得好:“人死为大”,在这个时候本应悲悯,但这些人为了利益,连大平间也不让太平。由于暴利,争夺死人的事也就经常发生。更让人痛心的是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收了数千元的“中介费”之后,也就成了这种乱象的推波助澜者,医德在金钱面前丧尽。
“太平间里不太平”。当然,没有与太平间和殡葬行业打过交道的人,也就不知道这个“太平间”究竟是如何不太平的,这个黑色利益链又“黑”到什么程度?由于医院常常把停尸房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对外承包给殡仪馆,而很多殡仪馆会再次转包给私人,使得保存尸体的第一站最终成为了个人获取暴利的摇钱树。有媒体报道说,遗体存放在医院太平间的价格是每天700—800元,而成本仅为50元左右一天,利润率超过了1000%。承包商为了获取利润,往往不择手段:工作人员往往会故意拖延时间,减少家属可选择的余地,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这种外包管理,导致很多私人停尸房不注重服务质量,部分停尸房贮尸条件较差,尸体身份管理和识别技术粗糙。2010年12月内蒙古一尸体在入殓时,发现太平间将遗体身份弄错的乌龙事件;在2009年11月,上海浦东公利医院遭到投诉,家属发现死者遗体“丢失”。调查发现遗体被违规移动并没有登记,管理的漏洞据此可窥一斑。
“太平间里不太平”,还有更奇怪的事。《现代快报》报道,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民医院太平间发生了一起死者眼球神秘失踪案的事情。死者的眼球不翼而飞已经让人感到惊愕,然而专家的鉴定结论竟然是“鼠辈”所为:“死者的眼球是被鼠类损伤”,就更让人愕然万分。可家属说:死者“面容完好无损,双眼闭着,老鼠为何不咬其他的器官,惟独只咬眼球?”难道这些“鼠辈”的眼里也“识人”,只认得死者的眼球,而对其它器官“无动于衷”?不过这的确应是“鼠辈”之人所为,为了金钱,却没有一点道德底线,这样丧尽天良的事也做得出来。弄丢了死者的眼球,医院责无旁贷,任何说辞都是对死者的亵渎,对死者家属的不尊重。死者的眼球不翼而飞,死者不能瞑目,活着亲人就更加悲痛欲绝。这样的太平间又怎能太平?
在“死者为大”传统观念下的的中国,如何对待死者的态度令人反思。201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全年全国死亡人数为972万人,死亡率为7.16‰9。面对数目如此大规模的死亡人数,处理尸体也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但有关遗体管理问题却一直被忽视,死者的尊严往往难以保存。太平间里不太平,应是多头管理和承包之因。既然承包方向医院和殡仪馆缴纳一定承包费,就应做到有效监管,否则,损害的却是殡仪馆和医院的声誉。改变太平间不太平的乱象,殡葬管理部门将不但要加强管理,而且要将殡仪服务透明化、规范化,尤其要限制太平间的“公益”成“私益”,因为一旦“私益”,承包者就会巧立名目多捞钱。
女秘书委身伺候省委领导:上位
她是女县委书记的女秘书,职位搭配本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接待省府重要官员的那一夜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官路本没有过多奢求的她,开始被推向了官场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官路的“高铁”时代,披荆斩棘,一路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