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雕人生
(2013-11-21 16:50:42)瓷雕人生
洪巧俊
有时间总喜欢静下心来读小说,读过之后叹服小说家把人生写得那么细微生动。每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你阅读时,似乎重新生活了一遍。这需要多么仔细的观察,又需要多么认真的记忆。后来和不少艺术家打交道,发现他们也是如此,作品的表现手法尽管多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细节。有句俗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一幅作品如果细节处理不好,这作品就很难出彩。
邱培祥是以刻瓷而遐迩闻名的。他各种题材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刻壶更是他的看家本领,一把壶拿上手,根据壶形,刻几个字,字用什么体,怎么摆,落款如何落,都是有讲究的,一个细节也不能忽视,所以他刻出来的作品有高古典雅、雄浑深沉之气,有笔墨淋漓、明快洗练之神,有清丽秀健、金声玉间之韵。老邱刻山水花鸟时,是那么严谨细微、刀韵娴静;而刻瓷肖像,是那么形象逼真,色彩生动,富有质感,充分地把刻瓷艺术语言和油画艺术语言交会融和在一起,并消化吸收形成了成熟的肖像刻瓷艺术表现形式。难能可贵的是老邱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我和老邱相识10多年,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凤塘老家,那时他没有多大名气,在那个乡村就是艺术再好,也难以出名,俗话说:“酒好也怕巷子深”。于是我劝他走出乡村,来凤城发展。后来他真的来到城里,于是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常到他的工作室欣赏他创作的作品。
一个艺术家要想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归根结底要提高作者的艺术修养,刻瓷艺术是以刻瓷为艺术载体,以绘画为灵魂的艺术。老邱深刻明白这一道理,对于不同题材,采取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刻瓷作品独具品味,充分地把握了刻瓷这一艺术语言。其实刻瓷不是简单地刻,刻者必须有很厚的书画功底,才能刻出品观之有形,触之有感,既有“金石之韵”,又有“笔墨情趣”,风格迥异,自成一刻,极具魅力的作品。刻瓷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更要掌握娴熟的镌刻技法。老邱虽然出生农村,但他从小就酷爱书画艺术,在中学读书时,就已显露头角,被同学们称之“中学生书法家”。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不断探索,揣摩古代四大名书法家的各自风格,融合现代书法大师之特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展获奖。老邱还有深厚的篆刻功底,这也为他的镌刻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刻瓷艺术是刻出来的艺术。众所周知,瓷器硬度高,釉面光滑,既硬又脆,需用坚硬的工具进行雕刻,关键部位一刀失误就会前功尽弃。古往今来,学画者众,事刻瓷者寡,所以,历存的刻瓷作品数量也因此较少。
一点一滴看人生,每一次的经验点滴,都是走向成功路上的铺路石。干事业就要不满足于现状,就要持之以恒,老邱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年8月开始,他尝试在中国红骨瓷瓶雕塑花鸟。骨瓷胎薄,且质地温润如玉,在这上面创作是一种挑战。老邱选择了牡丹作题材,牡丹素有国色天香,高贵华丽之称。红的瓶,刻出的牡丹是白的,红与白的色彩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品从花蕊到花瓣线条刚键而柔美,且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使牡丹花的动态在端庄高贵中显出几分婀娜多姿。枝头小鸟神态生动,寄意“鸟语花香”。老邱说,该作品主要以点积面,精心雕琢,以数百万点密集累积,耗时两个月之久才收刀告峻,该作品2013年11月初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百花奖》金奖。难怪诗人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创作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一种坚韧的毅力,只有在寂静中创作,才能创作出有个性、有灵魂的作品。
生命是一个人来的,沿途会遇到很多的风景,会经历很多感动,但路终究还是要一个人去闯。老邱的艺术生涯注定孤独的,注定是单枪匹马的,因此他必须在寂寞中一刀一刀地雕刻着自己的人生。有人说,生活像一本书,需要慢慢去品,用心去体会,才解读出来其中的韵味。其实艺术也如此,需要慢慢去品,用心去体会,才能品味出那蕴藏着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