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刁难群众,是领导少了这样的“礼遇”
(2013-10-17 21:57:40)民警刁难群众,是领导少了这样的“礼遇”
洪巧俊
“看到视频里咱民警那张脸,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昨日,在全省落户政策简化手续会议上,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士良痛斥武邑县公安局出入境科民警刁难群众的一幕。在昨天的会议上,除公布了7条落户便民措施,省公安厅还要求此次公布的便民措施,必须贴在派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决不能让群众为落户跑第三次。( 2013年10月17日《燕赵都市报》)
武邑县公安局民警刁难群众的报道在继续发酵,要不,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士良也不会说:“看到视频里咱民警那张脸,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之前河北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厅长董仚生也表示:“谁给人民群众找麻烦,我们就一定让他有麻烦!”并就如何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严肃整饬队伍、提升能力素质等进行了研究部署。有关部门对两名涉事民警进行了处分。但是这种发酵是因为上了央视《焦点访谈》,于是有网友追问,还有多少刁难群众的焦点问题未被访谈?
其实这样访谈到的刁难嘴脸毕竟是少数,仅仅靠《焦点访谈》解决刁难群众问题,还是难以解决这个病症,今天她调出了公安队伍,谁能说明天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刁难群众现象?门难进、脸难看,“吃、卡、拿”治理了多少年,为何就总是难以见效?这种媒体曝光、官方介入的模式,在我看来,犹如隔墙扔砖头,砸到谁,谁倒霉。如果当地领导不吸取教训,不能举一反三般的反思自己,整饬队伍的效果也只是暂时性的。有一句话叫做“强将手下无弱兵”,还有一句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出现如此刁难群众的民警,显然与这个单位的领导有关,与当地的领导有关。
由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85年3月16日,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官正来到船码头暗访,遭到服务员大爆粗口,吴官正当即说骂得好。武汉服务业、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不好,说明市长的工作有缺失。当吴官正知道该服务员受处分,吴官正却说,服务员应该批评教育,但如果要处分服务员的话,应该先处分我这个市长。的确,如果那位刁难群众的民警受处分,那么武邑县公安局局长要不要受处分?武邑县委书记、县长要不要受处分,如果在之前,他们也能像吴官正那样暗访,这样刁难群众的事情还会发生吗?吴官正刚当武汉市长不久,有一大早,他骑自行车查看完民众乐园场馆,返回政府机关途中,天突然下起大雨,他没带雨具,便躲进街旁的一家药店避雨。没想到,店里的售货员见他其貌不扬,黑不溜秋,一副乡下人打扮,硬是把他从店里赶了出来。他没有分辩,走在雨中,一阵心痛:没有善良和宽容,武汉能成为一个开放型、国际型的大都市吗?后来,还有好几次,他在不同的地方遭遇过类似的“礼遇”。正因为他这个市长遭遇了多次这样“礼遇”,后来武汉服务质量才得以提高,群众才少遭这样的“礼遇”。
所以说,问题曝光后,上级领导不仅仅是赶赴武邑县现场办公,研究处置意见,责成按实事求是、从严从快的原则,对武邑县公安局当事人做出严肃处理。而应像吴官正同志那样,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多去去窗口,多坐坐公交,多看看市场……也让自己感受下老百姓遭受的“礼遇”,就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和治理。有人说,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除了真正转作风,革除官僚习气之外,还需要健全制度。要我说,如今制度已不少,就挂在政府机关和窗口的墙壁上,问题是有几条制度落实了?有制度,还要有监督,否则制度成了一种装饰的摆设。
刁难的事情出在员工身上,但板子应打在领导的屁股上。不要怪工作人员脸难看,怪的是当今的领导少下基层,没遇到过这样约冷遇,假如武邑县的领导们也遭如此刁难和折腾,他们才有老百姓办事难的心痛体会,才会下决心整饬自己管理的队伍。可见武邑县的领导还是少了吴官正同志的下基层和宽容精神。也正因为吴官正严以律己,宽以他人,要求不处分爆粗口骂他的服务员,这件事才震撼了武汉市所有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如雨露滋心田,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升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根本的改观。
女秘书委身伺候省委领导:上位
她是女县委书记的女秘书,职位搭配本没有任何悬念。
可是,接待省府重要官员的那一夜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对官路本没有过多奢求的她,开始被推向了官场的快车道,从此步入了官路的“高铁”时代,披荆斩棘,一路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