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雕塑家手中的壶

(2013-10-07 16:23:25)

雕塑家手中的壶

洪巧俊

可能是写多了犀利评论与杂文的缘故,我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所以在我眼见一亮的作品并不很多,一般来说,如果看了会眼光发亮,这幅作品应该是优秀的。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吹牛,艺术是艺术,文学是文学,其实任何创作都是相通的,都需要耐得住孤独寂寞,需要一个好的意境,作品要有个性。

前几天,我去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吴映钊工作里,当看到他创作的十二生肖“全家福”紫砂壶,眼睛不仅发亮,而且头脑里闪烁着一个个文化元素:考古、图腾、中国印、玄学、雕塑……让我心动情动,艺术就是这样产生。比如龙肖壶,他用考古发现最早的“玉龙”做壶的钮,马是《马踏飞燕》之马首,鼠却采现代装饰手法之形……,每把生肖壶都有中国印,而印的字却不类同,运用了甲骨文、金文、玺文、简文、摹印、小篆……等不同时期字体完美结合,而印是石刻的韵味,且表面光滑,里面却凹凸不平,金石味浓、几何立体感强。体积是雕塑的语言,从块面产生线条,不同体积的块面变化产生不同的感受;不同层次的场面,充分体现造型的立体感和稳重,具有大气之魄。这种设计理念让人浮想联翩,穿越时空,从现实走向远古。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再现和传承,是现代生活的精神粮食。

我看过不少十二肖题材的作品,也看过用十二生肖题材制作的壶,但看过之后就再没有什么印象了,根本的原因就是作品没有创新,缺失个性。十二生肖这些动物表现手法千篇一律,呆板,艺术感不强。而吴映钊的作品,不仅艺术感强,而且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那壶身上的一个个“印”,就是中国印;中华民族一直被称为“龙的传人”,那“摆塑龙”,是中国考古最发现最早表现的造型,是龙造型的始祖,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

吴映钊大师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作品以抽象为主,总能给人“神奇”的形象。5年前,我看过他的《情侣》系列,写过《在线条中创造美的雕塑家吴映钊》,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地让我想起了20世纪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的作品《吻》,布朗库西说:“我希望做成的雕塑不仅使人们怀念一对恋人,而是怀念所有的恋人,表现地球上相互爱恋的男人和女人在离世前最真挚的感情。”在许多雕塑家越来越倾向于表现理性的时候,布朗库西的创造却充满着诗意。雕塑家吴映钊同样有着这种诗意的创造,利用明快的线条勾勒出艺术之美,使整个《情侣》系列都显得简练、生动,给人情趣。获全国的金奖《奔月》,运用的是现代夸张、变形的简约艺术手法,从动态和神态两方面来突出嫦娥这个神话中的美女。她怀抱玉兔,身上的绸带随风飘动,头部微有回望,流露出她对人间美好的深深留恋……该作品运用线与面的结合,从下而上逐渐缩小,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艺术效果。尤其是那明快、流畅的线条,加上飘带围绕身体与人物连成一片,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的空间,产生空灵之气,有如云朵的飘动。但是作品十二生肖“全家福”的创作既是具象直观,且富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艺术底蕴,使不同层次人群都能体会和感受存在意义深入延伸。

之前吴映钊大师也做过一些壶,比如人物时装、达摩壶,但大都是抽象艺术。给人印象深刻的却是《慧眼》,壶有“睁只眼闭只眼”之解,睁眼看世界,世事皆洞明。佛眼观众生,众相闲谈。以睁只眼闭只眼作“慧眼”之解,运用哲理产生内涵。艺术手法繁简结合,亦工亦写,让人观之,既有所识,也有所悟。以茶壶之型制入题,寓意闲余茶事间,可明了世事,看淡人生,心明眼慧。看后让人所识,也有所悟。此壶虽然获得全国特别金奖,是上乘之作,但与作品十二生肖“全家福”相比,各有千秋,从艺术价值来讲,作品十二生肖“全家福”显得更加珍贵,同时也展现了吴映钊大师的另一种风格。吴映钊说:简约凝炼、线条流畅是他作品的外衣,而所产生的内涵,给人们发挥想象的空间,产生共鸣是作品的生命力。吴映钊总是以流畅明快的线条来突出主题,表现自己个性。这次创作的十二生肖“全家福”,同样让人看到了简约之美、线条之美。壶中线条刚中有柔、曲直、凹凸及其交织所产生的空间感,犹如一曲韵律优美的乐曲。雕塑家手中的壶,其特点就是把雕塑艺术融进了壶中,让艺术感更强。

对壶艺,我有很深的了解,由欣赏到研究,再到设计壶。我设计的壶除要有内涵和意境外,对线条的流畅很苛刻,这是因为手拉坯朱泥壶的特性所决定的。手拉坯壶一旦线条不流畅,整个作品就难以达到均匀之美,就不是一件好作品。当然,吴映钊大师手塑紫砂壶的制作虽然与手拉坯的制作工艺不一样,不是拉出来的线条之美,但线条的表现手法依然很重要。用线条表现个性是吴映钊大师创作的惯用手法,所以,在他的作品十二生肖“全家福”也同样看得到线条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