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趣

(2013-01-22 22:52:10)
标签:

杂谈

童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趣事永远停驻在那片天真的岁月里。看《维潮童趣》,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瓷塑又把我带回了童年,那《看花灯》、《过家家》、《顶牛》、《骑牛牧童》、《捉蟋蟀》……这些似乎是在叙述我们的童年,再现童年生活的情趣。这些童趣的瓷塑让我再次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和愉快,以及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

每个人的童年时光都值得珍惜,或许这些童趣作品是作者要阐述的童年时光,以至唤起自己美好的记忆,要不作者也不会有瓷塑《儿时的回忆》这些登上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好作品。作者在这本集子中说,做雕塑、捏瓷塑、玩涂安仔,先是爱好,后成为职业,一捏就是40多年,终日劳作,泥火不断。从天真的少年开始玩泥巴,却玩到了戴老花眼镜了。这让我再次想起了诗人肖草的《童趣》:日悬苍山薄云飞,莺歌晚霞灯火晖;童趣景园不为春,惟图鱼虾水中追。

“元霄夜,看花灯,街路顶,小巷边,家家门楼灯笼点。挂龙灯,挂鱼灯,盏盏都是吉祥灯。贺吉祥,祈求来年家添丁。出财丁,万事兴,幸福生活满人间。”这是儿歌《看花灯》,据作者说,用潮语说不仅朗朗爽口,还特有情趣。《看花灯》是姐背阿弟,阿弟提着小花灯,他们到街上看别人游灯,别人是自己的风景。那姐弟俩又是谁的风景?

“呀,呀,呀呀;着,着,提着;这群小淘气正在耍游戏,老鹰追,他走在,我走右,左左右……”这是《老鹰作小鸡》,读着儿歌,看着瓷塑和画,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童年。老鹰作小鸡是儿时玩得最多的游戏,那个叉开双手,阻止老鹰抓后面的“小鸡”的孩童,似乎就是童年的我,记得每次玩这种游戏,伙伴们要不推举我为老鹰,要不就要我当领头。

《维潮童趣》很有特色,每个瓷塑下面都配发了一首儿歌,左页为瓷塑与儿歌,右页为国画,但却是同一题材,这样的作品集,我还是第一次看。艺术是相通的,在这里可以说,如鱼得水,水乳交融。画注重写生,形神兼备,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用笔娴熟凝重,气势飞动,骨力劲健,设色简净,自然而生动。正如作家曾淳所说,吴维潮的童趣小品也是他的风格和特色。以笔、以墨、以水、以纸、以情、从从容容,轻轻松松,自自在在,清清爽爽,一章一法,构成了吴维潮的艺术世界。不过我还要补充说,以泥、以火,在灵感中,在艺术中,吴维潮构成了泥与火的共舞,让儿时的故事的一个接一个,最后收获的却是一尊又一尊让人爱不释手童趣瓷塑。

《维潮童趣》的作者是我们熟悉的艺术家吴维潮,他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维潮童趣》把孩子的天真烂漫、纯洁无暇展现得淋漓尽致。吴维潮的作品很有生活味。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本质,脱离生活的艺术创作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流传久远。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但如果你看了《维潮童趣》,你会说,戴老花镜的爷爷级人物,只要童心未泯,同样会如此。

已当上爷爷吴维潮,不就是这样吗?正因为童心未泯,他才创作出如此之多的童趣瓷塑与国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