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二奶”的“城镇化”

(2012-10-11 14:33:37)
标签:

杂谈

“乡村二奶”的“城镇化”

洪巧俊

 

“乡村二奶”是乡村和二奶组成的新词语,《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百度百科里也没有。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留守妇女成乡村二奶的无奈》这篇博文里。是那个叫洪巧俊的家伙在今年128日发表的,点击率过千万,影响很大。还有不少媒体以“乡村二奶”做专题,对“乡村二奶”进行剖析。

其实我在该文中已经剖析很透彻,中国有4700万留守妇女。那么又是谁让4700万留守妇女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寡妇”呢?当然是城乡二元割裂的体制。所以,叫她们“体制性寡妇”。与丈夫一同去打工,孩子没人看管,怕荒废了孩子的未来和前程;在家管教孩子,伺俸公婆,又不能和丈夫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长期的性压抑,让她们烦躁而焦虑。她们就是这样艰难地忍受着这种痛苦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似乎还不难承受,让她们更加难以忍受的是长期的性压抑。尤其对于处于性欲旺盛期的年轻妇女来说,性压抑已经成了她们感情生活的一大痛楚。什么苦都能受,惟有相思受不了。性压抑带来的煎熬,已经引发了另一种社会问题——离婚。有资料显示,在众多的离婚案件中,发生在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家庭的约占80%。外出务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缺乏思想沟通以及性交流,造成感情疏远,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持。而留守的妻子成了别人的乡村二奶乡村小姐,已成为当今离婚的重要之因。社会是由千万的家庭组成,如今一个个家庭破裂、离婚,当然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该文发出后不久,一位网名叫“我就是乡村二奶”的人写信给我,称我“巧哥哥”,说要与“巧哥哥”探讨“乡村二奶”,她评价这篇文章很有穿透力,是“讲政治”的,但从现实来讲,还需要调查研究,更深入到“乡村二奶”中去。举一例来说,文中说:兔子专吃窝边草,但“窝边草”的少妇们已经不满足于身边的“兔子”,身边的“兔子”想吃也不让他们吃。这些男人老的老,不老的也土得掉牙,又没品味,就是自己用安慰器,也不给这些土老帽。

起初,我以为这个“我就是乡村二奶”是个大忽倏,是来找乐子的,后来我们聊得多了,才肯定她真的是个“乡村二奶”。她的观点很新鲜,让我这个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家伙,自愧不如,她说如今“乡村二奶城镇化”了。“乡村二奶城镇化”,这个很新鲜,也与时俱进。她告诉我,她是湖南人,丈夫在浙江打工,之前一直和丈夫一起打工,生了第一个孩子时,在家呆了一年,孩子脱奶后,又回到丈夫身边打工,生第二个孩子后,就再也没有出去打工,而是在家陪孩子,她认为孩子应该得到母爱,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除了农忙,农闲就闲得慌,村里不少女人没事就四人凑一副麻将,而那些男人就在麻将桌上和这些留守女人打情骂俏,之后往往被男人俘获。她不打麻将,平时就喜欢看看书,再就是喜欢赶集,尤其喜欢逛书店,进县城的图书馆,在图书馆一坐下来就几个小时,其实赶集、进县城,除了买家用生活用品,更重要的目的却是猎取自己的“猎物”,这个“猎物”讲实在的就是性伙伴,条件是有点品味,谈得来。她的“猎物”是在图书馆猎取的,是位中学老师,据她说,俩人很有眼缘,于是都把QQ号留给了对方。从此俩人一阵狂聊,后来他们约定在一家宾馆见面,见面后也就发生了性关系。她对这个有涵养的男人只有一样需求,精神上有所寄托,说到底就是解决性饥渴。她还说,有知识的人,毕竟性生活更加丰富。对于这样追求“品味”的留守妇女,我认为只是个例,可她说,像她这样“城镇化”的女人有一大批,可以用“普遍性”来概括。不信,你可以去作一次调查。

对于她的“普遍性”说法,我还是不敢断定,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尽管我经常去乡村,但“乡村二奶城镇化”还是没有了解到,既然这是个新发现、新课题,就应该花点精力去调查研究,看看这个“城镇化”是如何“进程”的?

6月回江西老家,与邻村的铿铿谈到这件事,他说这样的事如今不少。他偷偷地说,他就有个相好,是在歌厅里相识的。每逢农历三六九,她就会来县城赶集,他们就要过把瘾。这样的女人单纯、干净,人家又不贪你钱财,只是丈夫不在家满足一下。丈夫一回来,她就很自觉,不来了。我只要听她丈夫回来了,就不再与她联系。他说,他的几个朋友都有这样的相好。他还说,很多人在县城买了房,为的是让孩子在城里读书,这些女人除了送孩子上学就没有什么事,精神空虛,尤其晚上孩子睡了,十分孤独,于是她们往往会选择夜生活。日子长了,就能找性伙伴。我父亲说,村里武武的女人,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武武在福建开车,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此女人每天打扮得很时尚,她有野男人,村里不少人都知道。父亲住在县城,他说,那个沙亚的女儿,隔不了几天就来到县城和那个男的在一起,他碰见过多次。

这几个月,为了了解乡村二奶“城镇化”的情况,我通过其他渠道对此事进行了解,发现乡村二奶“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虽然不像“我就是乡村二奶”说的那么普遍和严重,但此种现象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多。

“乡村二奶城镇化”,除了她们不满意身边的“窝边草”年龄相差大,素质不高,没品味外,更重要的是和身边的“窝边草”有了这层关系,长了日子久了天,很容易被村里人发现,而借赶集到城镇找相好,只要稍谨慎一些,一般就很难被村里人发觉,这也是“乡村二奶城镇化”的重要原因。至于留守妇女为何会堕落成这样,我写了不少,就不再重述。总之,留守妇女成“体制性寡妇”也好,成“乡村二奶”也好,都是城乡二元割裂的体制造成的,应是体制产生的毒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