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半网民对杀医生调查选择“高兴”的焦虑
(2012-03-27 20:59:08)
					
											标签:
																				
                            杂谈 | 
					
六成半网民对杀医生调查选择“高兴”的焦虑
 
23日,一个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头,突然疯狂地用刀子扎向了医生,一个医生死亡、三个医生受伤,这是对医生的第一次伤害。没有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对全国医生的第二次伤害又开始了,在当天晚上的8点21分人民网刊登了这条消息,网上转发后有一个调查,当时参与人数是6161人,而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018人,占65%。(2012年3月27日新华网、央视《新闻1+1》)
白岩松说,看完这样一个数字,我一身冷汗,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000人当中的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凶手当中的一员呢?而归根到底的说,在这样一种仇恨被演绎到新的高度的情况下的时候,最终的受害者会是谁呢?
我可以回答白岩松先生,最终受害的是患者。当医生人人自危,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自保,然后才是静下心来工作。本来可以治疗的病,但怕承担风险,要求转院,就可能耽误抢救的时间。所以说,这4000人中不会有我,我也不可能成为凶手中的一员。不是我比白岩松高尚和理智,而是现实告诉我,砍医生,看起来是痛在医生,而更多的是痛在患者!在潮州,半年内却发生了两起砍杀医生事件。今年 
的确如报道所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遇难者只有一人,但受伤的医生太多,这两天哭过的医生也太多了。同时有一些补救的措施也正在开展中,最新消息说,黑龙江卫生厅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了这样一个《通知》:“哈医大附属一院医务人员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一死三伤。黑龙江省卫生厅《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要安装警铃、摄像头、监控器、门禁系统;加强配备安保人员;兼顾患者就医方便和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人身安全意识。”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样的恶性事件,采取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是必须的,但这样医生就安全了吗?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恐怕难以改变什么。要改变的是当今这个“以药养医”的制度,假如像陕西省神木县那样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假如看病不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还会有这么多医患纠纷和砍杀医生事件吗?
世界银行专家张硕表示,“完全免费医疗”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医疗服务如果完全免费,人们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医疗需求将大量释放,势必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2012年3月27日《人民日报》)我们并没有奢望“完全免费医疗”,只希望看得起病,不会“一人生病,全家受穷”;我们希望的是医疗资源公平些,一些公仆不仅是自己“完全免费医疗”,而是全家人享受“完全免费医疗”。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新华网曾报道,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正面临尴尬境地: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
“生老病死”,贯穿着人生的全过程。有一个职业却是生老病死始终离不开的,那就是医生。当然,患者找医生,也有一种心理是,你肯定能给我看好病,因为你是专业的。其实不然,医学很复杂,不是万能的,也要对患者把各种风险提前告知。病人入院后医院要有一个危险信息的提前告知,这样有利于患者建立思想预期,也有利于他跟医生配合。医院对治疗信息的公开,会减少很多的纠纷,但往往医患信息不对称。不可否定,医生当中有见利忘义、缺失职业道德的人,但哪个行业当中没有见利忘义、缺失职业道德者? 
哈尔滨被患者杀死的医生叫王浩,确切地说他还是一位学生——硕士研究生,他在医院实习,却被无辜杀害。这种惨烈的悲剧,如今痛在医生,未来更痛在患者的身上。白岩松说有网友留言:“应该举国欢庆啊!鞭炮响起来!小酒喝起来!音乐开起来!”如果三万多人当中仅仅有这么一个人写,可能还可以加引号的理解。但是请注意,顶这个帖子的数量达到了5172,占到36100人里多大的比例。这么多人顶帖和“高兴”,就让我更加揪心。因为这种病态的狂欢,实则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社会之病。
无性,也可以是夫妻(女县委书记的官路史)
 
于是,最后一次缠绵,他疯狂地把种子种在她的地里……
看着她的婚车缓缓走远,他狠狠地说了一句:“他妈的,煮熟的鸭子都飞了!”
从此,他和她分道扬镳。新婚之夜,她却发现丈夫是性无能……
再次相见,她是他的顶头上司:她,县委宣传部部长;他,报道组组长……此后,她步步高升,直至县委书记。而他,却无法逃脱她的掌控……
链结: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8830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