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线如何定标准才能避免“被脱贫”
(2011-03-03 21:33:16)
标签:
杂谈 |
贫困线如何定标准才能避免“被脱贫”
•洪巧俊
我国的贫困线奇低,这应是不争的事实。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3万亿元,增长42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雯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过亿居民人为“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应至少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2011年3月3日《东方早报》)
沈雯委员这个提案提得好,在我看来,这才是第一大民生,中国最需要关注和救扶的就是这一庞大群体。世行发布报告称中国贫困线与国际标准差距悬殊,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处在国际贫困线以下。2009年我国贫困线提高至人均年收入1196元这个新标准,扶贫对象扩大到4007万人。按照这个数字,仍然有2亿“被脱贫”。如果按照沈雯委员说的提高到2400元的标准,人数至少增加一倍多,大概覆盖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仍然有1亿多人“被脱贫”。标准应在3000元为好,这也与国际接轨了,按照世行的人均一天支配1.25美元。考虑到财政支出,国家不可能一步到位这个标准,分步加大标准是可以办到的,可以采取一年一加,可根据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率来增加,比如2010年财政比上年增长21.3%,2011年定标准应为1196元剩以21.3%,就是1450元(与去年2月21日召开的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说到的,今年我国将贫困标准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还差50元),未来每年也可以20%这个基数来增加,增加到不“被脱贫”为此。
据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公布的报告显示,在目前仍采用国内自定义贫困线的86个国家里,贫困发生率最低的是中国,2009年为4.2%,大大低于86国平均水平的37.4%。当今的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去年财政收入8万多亿,从1985年确定贫困线以来,24年GDP增长42倍,财政收入的增长始终高于GDP的增长率,大大高于42倍,但贫困线标准却增长约5倍。再说,CPI如刘翔跑步,贫困线步子迈得犹如蜗牛,大慢了。恩格尔系数如此之高,我们的贫困线却仍然停留在保障“吃饭权”的贫困线上。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且农民的纯收入不象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那样是实打实的票子,它包括口粮、柴火,甚至来年的种子,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并不多,这就是城乡差别。贫困人口大多在农村,农村约占90%。而农村人口大多没有养老、医疗等保障,因此,人为地“被脱贫”,只能使贫困人口生活得更艰难。
“国富民穷”的社会,不仅有违分配正义,也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悖。既然中央政府,提倡以人为本,让百姓活着更有尊严,国家就应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标准,应是国家经济实力提高的体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才有能力上调贫困线标准。也只有让我国的贫困线与国际贫困线接轨,采用高标准的贫困线标准,才会加大扶贫力度,惠及更多的贫苦百姓,才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贫富差别。
洪巧俊评论:
中国有多少粮仓是空的?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215065.html
没有隐性收入的中国人大都是穷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7511561.html
拒绝“传穷接代”是“中国式”进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7270408.html
对不起农民的中国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51236.html
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仍然是穷国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607374.html
谁能养活中国?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46405.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