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问仇部长如何避免贫困的城镇化?

(2010-03-23 20:10:14)
标签:

杂谈

请问仇部长如何避免贫困的城镇化?

       •洪巧俊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不会驱赶农民到城里来,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贫困的城镇化。住建部的调查显示,一个城市居民消耗的能源是相当于三个农民。(3月23日《新京报》)

    对于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的放言,我们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综观他多年来的讲话,大多与他的位子有关,为老百姓说话少,为部门利益说话多。仇保兴说,中国不会驱赶农民到城里来,这个“驱赶”说得很没水平,驱赶的意思是驱逐赶走,带有强迫性的。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对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确认和保障。农民愿不愿意进城,那是农民的自由。农民如果不想进城,难道政府还要强迫(驱赶)农民进城?如果仇保兴副部长说,中国不会主导农民到城里来,倒是可以。政府可以引导农民进城,但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对于一些经济学家建议赶快把农民聚集到城里来的做法,仇保兴副部长不赞同,我也不赞同,尤其是不赞同农民大量地聚集在大都市,这不仅仅是生态和能源的承载力的问题,而是凭农民工那微薄的工资在城市里生活,显然只有艰难度日,谈不上幸福,这也与温总理的要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相违背。在大城市里,农民是望房兴叹,十多年来,尽管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逐年增加,但是还是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面对高昂的房价,大多数农民工对在城市买房几乎是“不敢想的”。在大城市里,看病贵,治个感冒就几百元、乃至千元,还要排队挂号、就诊,农民哪有这个闲工夫?由于户籍问题,孩子上学难,这也是农民最头痛的事,他们都巴望自己的孩子读书上大学,改变家庭的命运,所以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仇保兴还提出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中国候鸟式的农民工群体流向分布非常不均匀,大城市扮演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小城市吸引力在下降。对于这个看法,我却认为并不现实,农民工是一个经济理性的群体,表面上看,城市越大机会越多,其实大城市是个人扎堆的地方,人均起来机会就可能比小城市少,就是放开户籍农民也不一定会在大都市扎根,他们一定会选择一个住得起,生活得起,孩子上学有利的地方“落地”。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农民都往大城市聚集,毫无疑义,就不可能避免贫困的城镇化,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昂贵,而他们却是低收入群体。

    事实上,小城市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春节期间,笔者就农民工与城镇化进行了调研,发现县城是农民工选择居住的主要地方,这是因为县城的房价低,一般每平方米在2000元上下, 买一套房在20万元左右,应该说有些农民还是能承担得了。再说,农民工为什么喜欢在家乡的城镇购买房子,这是因为他们距离父母更近、离孩子更近,甚至连家里的责任田也可兼顾去种,至少在“双抢”季节可以帮助父母。还有关键的东西,孩子读书不存在户籍问题、借读费问题。笔者在江西省余江县调研时发现,从2007以来,余江县三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4亿元,建设住房3870套,其中农民工购买的套数有2516套,占售房总数的65%。余江县为鼓励农民进城,只凭一张身份证即可购房,购房农民享受县城居民同等待遇。当然,不仅要让农民有“床位”,还要有“岗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

    如果农民都涌进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显然要聚增,房价就会上升,消费成本就会增加,市政、环境、就业、教育、卫生等多方面就会增压。笔者认为,国家应该要调整投资方向,减少大中型城市的建设投资,强化中小型城市、尤其是县城及镇的投资建设,同时还要加大农田保护,加大水利设施的投资与兴修,增加农业补贴,让农民种田也能赚钱,从而减缓人口集中进城的步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均衡城镇化的压力,避免贫困城镇化的目的。

 

 

洪巧俊“三农”评论:

 

“血船”里的悲情故事究竟让谁丢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14676.html
今后谁来养活城里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83733.html
对不起农民的中国人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151236.html
中国消费率奇低源于农民的缺位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9610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