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保制度也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
        
•洪巧俊
   
广州将大幅降低外来工医保缴费标准:个人无需缴费,企业只需为每位员工月缴约40元。缴费次月外来工就能享受待遇,一年最高可报销27.8万元(含重大疾病补助15万元)。
   
这份专为外来工“量身订做”的医疗保险办法拟规定,尽管与职工医保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外来工医保新办法是按照“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的原则,重点对该人群的当期医疗保障作出妥善的制度安排。我们知道,“病不起”,“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外来工中还相当普遍。如果有了这个医疗保险规定,在广州外来工中“病不起”,“因病致贫”的现象,不说销声匿迹,至少可以说大大减少。所以说,这是广州160多万外来工的福音。
   
对于没有社会保障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生病,尤其是生重病。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生重病,全家人就受穷,倾其所有也可能凑不齐住院的钱。记得媒体曾报道过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管林根以个人名义在深圳新闻网、深圳论坛上发帖,呼吁爱心人士捐助患癌女工邓婉茹一事。这位深圳优秀外来女工的不幸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各界捐款已达十几万元。我想,如果女工邓婉茹有了广州这种医疗保险,最高可报销27.8万元(含重大疾病补助15万元),社保局局长也就不用呼吁人们来捐助。一个社保局局长靠网上发帖呼吁人们献爱心来救助患癌女工,暴露出社保制度不完善的尴尬。“救一个人固然重要,但关键是怎样救一个群体”。广州要出台这样一个医疗保险规定,就是让外来工这个庞大的群体不再“病不起”。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让外来工不再“病不起”,也会起到为社会正常运转减压的作用。
   
人人都会祈望平安与幸福,但生活中的风险与不幸往往不期而至。有句俗话叫做:“不到病时不知痛”。“反正我不会出什么事,参保不参保没啥意思”,“与其参保,还不如多发点工资更实惠”,这种想法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少,所以,要一些外来工自己拿钱参加医疗保险,他们往住不乐意,而当患了重病需要一大笔钱治疗时,后悔又来不及。广州的“个人无需缴费,企业只需为每位员工月缴约40元。”我想是不是意识到这些现象?个人无需缴费,只要政府部门扎实有序地开展,加上企业积极配合,这种医疗保险就能全面覆盖这160万外来工。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外地人的贡献,就没有广州今日的繁荣和今后的发展。同样身为纳税人,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也应该相同。话可以怎么说,但现实不可能这么做。不错,二元体制的最大弊端除了起点差异性外,更体现在资源二次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继续拉开了双方差距,反而构成了相当程度上的“贫富倒挂”。但社保制度基于国情,基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它需要充裕的财政来支撑。城乡二元制结构也不是一二年就能消除的,乡村与城市的不公平更不是一下就能端平的。在我看来,消除城乡二元制结构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同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州能做到160万外来工零交费参加医疗保险,是因为广州处在发达地区,有这个财政支出能力,当然也体现了执政者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的地方财政也有支出这方面能力,但不是支出在外来工的医疗保险上。所以说,广州的这种做法是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的。
 
 
洪巧俊相关评论:
猝死的清洁工是一个血泪“提案”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09113.html
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与梦想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73196.html
农民工候懂理 致马明哲董事长的一封信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61485.html
谁为2000万失业农民工担当责任?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16914.html
4700万“体制性寡妇”尴尬了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92566.html
农民工性压抑与贪官性泛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03455.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