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特权路与机关无门卫
         
•洪巧俊 
   
前几天,看了鄢烈山先生的《政府机关,不要门卫才正常》。鄢先生说,不要门卫,只有“门房”服务,才是正常、和谐的社会情境,切莫习非成是。他所表述的是民众进“衙门”应出入自如。可现在有的地方不仅是“衙门”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就连“衙门”前的公路也变成了“专用官道”。据
2月26日《法制日报》报道,石家庄市委机关所在的公路,路段繁华,紧邻市主干道。有关部门规定出租车早7点至晚8点禁止在该街道通行。而与市委办公大楼毗邻而居的除了多家机关单位,还有多座居民楼的上千户市民。
   
老百姓要打出租回家,不行,已被禁止通行。出租车禁止通行,对于官车来说当然好,车流少了,官车就畅了。公路是纳税人的钱修的,却成了为官员服务的“专用通道”。我没有去过石家庄市委机关,不知机关门前是不是戒备森严?但从公路变“官道”来看,一般的平民百姓要进石家庄市委机关恐怕很难。
   
鄢先生在《政府机关,不要门卫才正常》讲到了“奇官”罗崇敏,他担任云南省教育厅之后,撤去门岗,并把门口的场地由停车场改造成小绿化广场,这个管理从幼儿园到各大学占全省四分之一人口的“大衙门”,居然没有警察或保安站岗,就像宾馆一样,大厅一侧有张桌案,后面站着一个姑娘,据介绍那是进行“首问”服务的工作人员,职责是给来办事或访问的人指点门径——该到几楼找哪个部门。来办事的,从普通教师到大学校长,都说这样好。以前不管谁来了,都要说明来由后,出示身份证先登记。鄢先生还说,去年秋天他到台湾,看到台北市政府大楼只有两个石头狮子站岗。在许多国家,政府机关公民是随便进出的。
   
在我们这块国度上,云南教育厅的做法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要不然也就不会成新闻。“衙门”戒备森严,是有传统的,古代官员出巡,衙役一边举着“肃静”的牌子,一边举着“回避”的牌子,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普通人经过权贵门口的时候,必须下轿、下马,以示恭敬。现在一些“衙门”,不但森严,老百姓也不能进去,就连门前的公路也搞成了“禁行路”,想打个出租也难。应该说,“衙门作风”在石家庄一些官员的头脑里还根深蒂固。
   
按理说,西安是古都,是个出皇帝的地方,可《陕西省出租汽车客运条例》中专门作出规定:在城市主干道和繁华地段不得单独针对出租汽车设定禁行路段。可见特权这玩艺儿,还是领导者的思想问题。按照石家庄的做法,北京市区的长安大街最该设“禁令路”,因为中南海坐落那里。可每天成千上万辆出租车穿梭在长安街上。这就难怪网友要说,石家庄市委门前的路是“中国第一路”,比长安街还牛!
   
“禁行”,使公民出入不便,甚至要绕道而行,这样不仅浪费公民的时间,也可能增加支出,对公民来说是一种浪费。从法学的角度来说,却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我们不是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吗,其实最重要的和谐却是官民和谐,我们的领导干部应以罗崇敏以榜样,机关应向云南教育厅看齐。
 
洪巧俊相关评论:
“城市啄木鸟”能治机关懒散病?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17917.html
市长“十年八任”是邯郸发展滞后的病灶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90345.html
周久耕事件给了当地纪检一耳光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72897.html
 官员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真相就难明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915628.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