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百姓对房地产救市如此敏感?
    
•洪巧俊
   
日前,有关全国18个地方城市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以及有关国家将为房地产宏调政策松绑的消息甚嚣尘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市民质疑:“楼价还那么高就要救市了吗?”“一救市房价不就要涨了吗?”……昨日,一著名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八成多的网友反对房地产救市。(2008年10月19日《广州日报》)
   
老百姓对房地产救市如此敏感,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住”是人们生活的头等大事,有人拼搏了半辈子,为的就是有一套房,好有一个安稳的家;有的已经积累了多年的钱,就盼着房价再降点,能交得起首付,如今政府一救市,房价还能再降?买房的计划又可能泡汤。报道说,在听到“救市”消息后,一家南京大型地产公司立即召开会议,调低了房价的优惠幅度,并借机加强推广力度。可见,房地商始终在盯着政府救市,好“风起云涌”,甚至在采取攻关手段,推动政府救市。
房地产降价,老百姓买得起房,这本是政府应当支持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现在倒好,房地产还降价不多,更不要说达到老百姓所期望的房价,就有18个城市要纷纷救市。他们为什么要积极地救市,用一句中国的古话就是:“司马之心路人皆知”。谁不知道,房地产业是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卖地财政”早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现在开发商急,有些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急。”报道说,急于出政策的往往是房地产业财政收入所占比例较大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应该说,一些当地政府已经和房地产形成了“经济共同体”,房价虚高,与当地政府的推波助澜不能说没有关系。中国楼市价格的高企,不能说没有地方政府的功劳,当今的房价仍然虚高,房价收入比仍然远远高出国际平均水准。地方政府救市,抬升房价,这本身就是逆市场规律的行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在17日的杭州出席浙江省房地产高峰论坛时透露,截至8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经创纪录的达到了1.3亿平方米。按照经济学原理来说,商品积压应是供大于求,或者该商品定价严重背离了价值,所以购者了了。有资料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供大于求,而且严重不足。全国购房产者大约3.5亿人,占现在城镇人口的60.9%,以三口之家计算,起码有7500万家庭是“无房户”。将1.3亿平方米空置的商品房,平均分配给这些“无房户”,每户仅能分到1.7平米。由此可见,商品房并不是供大于求,而是房价太虚高,老百姓买不起。
   
今天,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称允许各地出手刺激楼市消息一出,就立即遭到了网友的炮轰,仇保兴是在参加深圳举办的
“中国市长论坛”表态的,这也是高层首次对各地刺激楼市政策作的正式表态,他说:“应该给各城市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各地的政府应该说有能力、也有责任,作出一些政策上的选择。”仇保兴对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明显与中央现行房控政策相抵触乃至突破政策“红线”的做法给予正面肯定和支持,这难道是“出言不逊”?
应该说不是,那么这番论调的目的又是什么?作为一位全国人民的“住房部长”,
如果他的这番言论会导致全国房地产价格的混乱,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八成多的网友反对政府救市,难道“住房部长”没有看到这种民意,这种民意不应该被政府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应该被“住房部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其实,楼市没有救世主,房价上涨和下降是市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谁也维系不了长久性的虚高房价。
 
							
		 
						
		加载中,请稍候......